分享

为什么弑母案频发?因为六岁前,家长没做这件事

 高大茂盛 2019-02-02

孩子从试探中感知到你的底线,从此不会再如此辛苦地与你闹!你与孩子的心理较量,以孩子的敬服收场,并且以后也会习惯性听从。

作者:皎洁的后青春时代


最近接二连三发生青少年举刀向父母案件:

2018年12月2日晚9点,湖南12岁的吴某用菜刀连砍20多刀,将亲生母亲杀害在自家卧室。因为在家里吸烟被母亲用皮带教训。

2017年8月,安徽宣城未满14岁少年弑母。村民称,女子平时对儿子学习管教较严。

2017年12月,四川大竹13岁少年弑母,据警方提供的供词,怨恨母亲管教过于严格。

2016年9月,山东即墨市一17岁少年用斧头杀死了母亲。杀害母亲的原因,是母亲阻止他到外面去胡闹。

2011年3月,14岁少年孟某因害怕母亲向父亲告发自己偷偷抽烟之事,残忍将母亲和妹妹杀害。

这些曾被父母当作心头肉的孩子,为什么会然变得陌生疏离?为什么乖巧听话的宝贝变成劣迹斑斑的熊孩子?为什么“为你好”的管教引发孩子如此惨烈的对抗?

青少年犯罪心理专家李玫瑾教授说:“孩子出现行为问题或心理问题,多在12岁至18岁前后。但是,病因却产生于12岁之前,源于父母对孩子不正确的抚养方式。”

其中很关键的一点,

孩子六岁之前家长没有学会对他说“不”!

为什么弑母案频发?因为六岁前,家长没做这件事

好的亲子教育一定是“成对的”

孩子的成长需要“爱”,但爱的本质不仅仅是给予,也包括拒绝和不一定满足。

人生中的生与死,苦与乐,得到与不得,从来都是成双成对地出现,成长中的孩子也必须经历“成对”的教育,让他承受爱与恨,悲与喜,苦与乐,得到与不得……

对孩子的无理要求坚决说“不”的家庭,孩子从小就知道,他不是家中的特殊人物,他不可能对父母提什么特殊的要求,也不可能以什么极端的手段要挟父母。他们时时能感受到父母的爱,但是,这爱是有原则的。从小生活在原则中,他们长大也会成为有原则的人。

为什么六岁之前一定要学会拒绝孩子

这种说“不”的时间要早,一定要在孩子6岁之前。

李玫瑾老师讲,父母若在6岁之前(最晚别超过10岁)对孩子说“不”,他尽管会因为你的拒绝而感受痛苦,但最多也就是撒泼打滚。当孩子12岁以后,你看到孩子真废了,这才想到去约束管教,他依然会像小时一样去威胁试探,只是,他长大了,威胁的手段升级了,由原来的哭闹撒泼,变成了出走,逃学,自戕与屠戮。此时,你对孩子的管教已经失去了最有效的黄金时期,只剩下悔不当初。

六岁之前对孩子说“不”,就是以一次事件的处理行为告诉孩子:如果你做得不对,你再闹我也不会让步,不会心疼,我爱你,但不会容忍你胡闹。

孩子从试探中感知到你的底线。从此之后,他不会再如此辛苦地与你闹!你与孩子的心理较量,以孩子的敬服收场,并且以后也会习惯性听从。

这就是父母反应,决定孩子行为方式,形成性格的内在逻辑。

被拒绝这一课,孩子一定要及时足量上好

拒绝,是人生送给孩子的第一件刻骨铭心的礼物,它让孩子明白,世界不是围绕着你转,很多时候,很多事情,你无法掌控。只能尝试改变自己。

于是面对拒绝,

学会反思:在机舱高声喧哗,为什么会受到警告阻止?是因为公众场合需要维护大家享受安静的权益;

学会权衡:与其因为无节制要求购买玩具而被家长拒绝带去商场,不如就按照协议,每次只买一件好了;

学会妥协:既然米饭已经做好,自己想吃的饺子只好放到明天了;

学会励志:别的孩子有高档车模,那我就努力学习,争取成绩优秀,爸妈奖励时,提这个要求吧!

没有充分经历被拒绝的孩子,永远会是个巨婴,做事只顾自己,不管别人,不懂忍耐,不管规则;

同时,受一点挫折就怨天尤人,止步退缩,甚至自暴自弃。难以成就大事。

如何拒绝孩子,也是一门功课

如何理性拒绝孩子?

遵循一个原则:温柔地坚定。

“温柔”是态度。接纳,看见,理解,包容,让孩子的潜意识里,知道父母爱我,永远对我好。这是孩子的心理底色,必须温暖而明亮,孩子一生才会柔软强大。

“坚定”是对违反规则,违反情理,力所不能及的事情,坚定说不。是让孩子懂分寸,知界限,明是非,懂得世间事物有所为,还要有所不为。

学会接受拒绝,也许会拒绝别人。

丁丁喜欢吃汉堡王,当奶奶想带他去吃肯德基时,他拒绝了,他说:“妈妈说了,汉堡是垃圾食品,两周才能吃一次。前两天我才吃了,今天不能吃。”学会拒绝别人拒绝诱惑,是一个人走向理智成熟的开始,这是多么好的事情呀!

尝过被拒绝的滋味,明白事情有所为有所不为,孩子慢慢会学会拒绝别人。比如拒绝别人不正常的触碰,拒绝霸凌,拒绝偷盗,打架,逃学等蛊惑,拒绝违法犯罪。

拒绝的关键是明确是非明晰规则。

拒绝的态度是温柔而坚定。

这个分寸不好把握。

过分限制,动辄得咎,会让孩子感受不到温暖和爱,活得战战兢兢,自卑窝囊。

过分放纵,孩子就不知道天多高地多厚,人间太多不能够,从而做出挑战法律规则的蠢事,导致悲剧。

如何用爱与智慧帮助孩子理解并学会拒绝,

是一门学问。

值得每个家长好好研究并践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