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去芍药加麻辛附子汤理论解析及临床应用(上)

 逸农农 2019-02-03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甘草二两  大枣十二枚 麻黄 细辛各二两  附子一枚炮

上七味,以水七升,煮麻黄,去上末,内诸药,煮取两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张仲景在这里提到了气分,什么是气分呢?我们来看下面的条文: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跗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则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 则矢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


短短一个条文,就把该方的病机,临床症状描述的很清楚。

其实我觉的上面这两个条文应该是一个条文,下面的条文解释了上面这个条文的病机,只是为了讲解,我也把它分开了。

我们先来看条文,仲景方的病机,还是要在仲景书里寻找答案,寸口脉迟而涩,什么是迟脉,平人之脉一息四至,脉不足四至的的称为迟脉,寒主什么?主收引,主凝滞,故而出现迟脉,除了出现迟脉,它还出现了涩脉,涩为血不足,血虚故而出现涩脉。跗阳脉微而迟,读《伤寒论.序》我们就知道,仲景非常重视跗阳的,“人迎跗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就提到了跗阳脉,跗阳脉候什么?候的是胃气,跗阳脉微而迟,说明此人有胃气不足,提醒我们此人不耐发散!

仲景书里很多通过脉象,来给我们阐发一种病机,这里我们可以看到,病人不仅有阳虚寒凝的状态,还有气血不足的情况,“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我们读伤寒论原文,应该把这种条文看作一个具体立体的人在我们面前,因为阳虚寒凝,阳气不达四末,病人出现手足逆冷的状态,营行脉中,卫行脉外,气血周流不畅,进而出现营卫不利,脏寒生满病,病人表现为腹满肠鸣,气转膀胱,则会出现膀胱气化不利的表现,阳气不通,则身冷,阴气不通,则恶寒,这比较好理解,关键是这个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前通是什么意思呢?有的医家认为应该是不通,但是我觉得应该是阴阳失调的一种描述,因为后面有说阴阳相得,其气乃行,是相对照的!

关于痹不仁的这个情况有这样一个医案,今年4月份我接诊的一个患者,这个病人20多年前呢,开始出现乏力,四肢无力,拿东西的时候手软弱无力,然后四肢都是僵硬,水肿的状态,特别的僵硬,刚开始的时候呢,还能走路,后来慢慢的一步步的发展的不能走路,坐上了轮椅。我接诊的时候是什么情况呢?她的腰和脖子也已经非常僵硬了,家人伺候起来非常困难,那我摸她的脉是一种什么脉象呢?沉紧脉,她还跟我说她刚开始得病的时候每天都昏昏欲睡,这是什么病?这是少阴病啊!一开始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温阳散寒就可以了,但是日久天长,又出现了气血不足,所以我给开的是桂枝去芍药加麻附辛,后来病人服用中药以后身体有了明显好转,下肢不再僵硬、水肿,身体慢慢的柔软了,虽然还不能独立行走,家人搀扶着已经不太吃力了,我告诉她用两年的时间去恢复,,毕竟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就这样一个病,她一直做了几十年轮椅也没有查出什么病,花了很多钱,北京上海都去了,最权威的医院也没有查出她是什么病,反复治疗没有任何效果,几十年只能在轮椅上度过,这对这个患者,对她这个家庭是一个灭绝性的灾难啊!如果她早点遇到一个读经典,中医基本功深厚的大夫,我想结果肯定不一样!

所以我们学中医一定要重视经典,仲景书描写的字字都是临床实际,无半句虚言,我们一定要多读,常读,每读一次,都会有不同的收获!


总结起来,气分是指的气血不足,阳虚寒凝,气机不畅的一种状态,是对病机的概括!那要如何治疗呢?用桂枝去芍加麻附辛,温补气血,托透寒邪,使得本方补中有散,散中有补,即能散寒开闭,又能振奋真阳,输转气机,共凑“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之功!

下一个问题,为什么要去芍药?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


太阴为病,脉弱,其人续自便利,设当行大黄芍药者,宜减之,以其人胃气弱,易动故也。


通过上面的条文我们知道,芍药阴柔,性酸,缓急止痛,是收的,这里我们是要发散寒邪,输转气机,所以要去掉芍药。那为什么是桂枝去芍药呢?我曾经反复思考这个问题,为什么不是麻黄汤加麻附辛?或者直接用麻附辛?单刀直入,不是更好?而且条文里有“水,发其汗已,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关于这个问题,还要回到上面的条文,脉像是涩的、微的,所以病人有气血不足的表现,表实证为麻黄汤,表虚证有桂枝汤,两者兼有还可以有桂枝麻黄各半汤,那本身气血不足,又有阳虚受寒的表现,是不是可以用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去掉芍药?桂枝汤外证得之调营卫,内证得之化气和阴阳,既可发散不太过,又与整体的药势相符!这样一来,为什么是桂枝汤去芍药加麻黄细辛附子汤,就有了答案!

每每读到这里,我都赞叹佩服仲景治病的豪迈大气,用桂枝去芍药汤照顾病人气血不足的状态,用麻黄细辛散外寒,用附子温里阳,干净利索,不拖泥带水!使得人体大气重新恢复正常运转,阴阳协调。


所以说,仲景组方真的很精妙,每一个药的加减,都有它的意义,大家都知道,《伤寒论》里有桂枝去芍药汤,有桂枝加芍药汤,有桂枝加葛根汤,有桂枝加附子汤,每一个药的加减都有它背后的病机,不是我们可以随意加减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经方,不是单纯的药物堆砌,更像是一个个阵法,不可随意变动!

记得有次我治疗一个胸痹的病人,辨证为血虚寒厥,处方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附子汤,但病人服用一周,没有效果,是哪里出了问题呢?我们还要从原术中寻找答案,<伤寒论>里的当归四逆汤加吴茱萸生姜汤,是用清酒煮的,而我只交代病人用水煎,所以第二周的时候我嘱咐病人加黄酒量,胸痛明显的缓解了!

还有个小便频数的病人,我用防己黄芪汤,效果挺好,第二次呢?我想加个金樱子15g 吧,缩尿止遗,效果应该会更好吧?结果呢?适得其反,小便频数又恢复到从前了,我又让并让你吧金樱子挑了出来,这才有效!所以说真的不能随意加减!

如何理解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

典型的心下坚,大如盘,我曾经就遇到一个,这是一个类风湿的病人,浑身关节疼痛,还有什么表现呢?心口像扣了一个盘子,我一听,还真有人这样描述,医圣张仲景真的是深入到临床的!她这个病怎么得的呢?说是啊,十几年前,跟家人生气了,然后夺门而出,当时天气冷,后来就觉得胃里像扣了个盘子,但是这种典型的心下坚,大如盘,毕竟是少数,我们如果只用这一种情况,那这个方子的范围很小了,我们要发散思维!

《黄帝内经》里有一段话: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不止,故不下也。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交通不表,万物命故不施,不施则名木多死。


自然界是个大宇宙,人体就是个小宇宙,天气清朗,万物生长有序,当自然界阳气被扼,乌云密布,就会出现日月灰暗,阴霾邪气侵害山川,大地昏蒙不明,云雾弥漫,万物生命不能延绵。人体也是一样,内有气血不足,阳气虚弱,又感受了寒邪,内外交困,则变相丛生。


这种状态可以出现什么疾病?气血不足,阳虚感寒,会不会外感咳嗽?会不会发热?阳虚寒凝日久,气血不通会不会有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肝肾囊肿?会不会出现肿瘤?寒主收引,主凝滞,寒气束缚,血管压力增大,会不会导致高血压?寒主疼痛,可不可以导致类风湿?颈椎病?腰痛?等等等等,可以治疗的病太多了,我们不能一一列举,我们还是要抓住病人本身气血不足,阳虚寒凝这个病机,那这个方子可以用的范围就太广了!

下一篇,我会再举一些具体的医案,具体讲一讲本方的应用!喜欢的可以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