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原文: 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利,或噎,或小便不利、少腹满,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40) 麻黄去节 芍药 细辛 干姜 甘草炙 桂枝去皮,各三两 五味子半升 半夏半升,洗 上八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减二升,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若渴,去半夏,加栝楼根三两;若微利,去麻黄加荛花,如一鸡子,熬令赤色;若噎者,去麻黄,加附子一枚,炮;若小便不利,少腹满者,去麻黄,加茯苓四两;若喘,去麻黄,加杏仁半升,去皮尖。且荛花不治利,麻黄主喘,今此语反之,疑非仲景意。 伤寒,心下有水气,咳而微喘,发热不渴。服汤已渴者,此寒去欲解也。小青龙汤主之。(41) 不谦真人注: 小青龙汤为麻黄汤去杏仁,加细辛,芍药,干姜,半夏,五味子而组方。 半夏止呕。故若渴,去半夏,加瓜蒌根。 喘则用杏仁,咳则用五味子。故若咳,则去杏仁而改用五味子。 伤寒发热,且心下有水气,故用麻黄汤。 若噎者,不能下也,为上热下寒,故去麻黄,加附子。 若微利者,以桂枝汤治之,故去麻黄,加荛花以利水。 若小便不利,少腹满,为足太阳有寒,故去麻黄,加茯苓。 喘而有热,故去麻黄,加杏仁。 有水气故用细辛,以去足少阴之寒,少腹满而咳故用干姜,以去手太阳之寒。 心下者,心之下,并非胃。 小青龙之意,伤寒重而发热轻,阴阳俱弱者用之。 大青龙之意,伤寒轻而发热重,阴阳俱强者用之。
|
|
来自: 昵称72924878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