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河
《红楼梦》有一个大观园,大观园有一个海棠诗社,海棠诗社有一个动人故事那就是香菱学诗,香菱学诗的最好导师就是林黛玉,林黛玉教香菱作诗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这套办法虽然至今见仁见智,但对于当前学诗、作诗的爱好者来说,依然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和应用价值。 香菱出身书香门第,可是她打小就因“祸起”而落难,流落街头后被拐卖,辗转被薛家买来当丫头,最后被薛蟠看上做了侍妾。在封建家庭里,丫鬟、侍妾地位低下。香菱虽然羡慕小姐能诗善画,但自己却无权仿效。不过薛宝钗待她还不错,乘其兄薛蟠外出做买卖之机,顺便就把她带进了大观园,说是侍候自己来着,实际上让她与姐妹们自由来往。 大观园堪称世外女性诗歌乐园。诗社由贾探春发起,旨在“宴集诗人於风庭月榭,醉飞吟盏於帘杏溪桃,作诗吟辞以显大观园众姊妹之文采不让桃李须眉。”香菱或许有诗香遗传基因,“慕雅女雅集苦吟诗”,但她开始并不敢奢望加入诗社,只是想借空让薛姑娘教自己作诗,薛宝钗却数落她得陇望蜀,劝她安守本分为好,可香菱作诗心切,改求林黛玉赐教,没想到林姑娘当仁不让十分痛快地笑道:“既要作诗,你就拜我作师。我虽不通,大略也还教得起你。”香菱笑道:“果然这样,我就拜你作师。你可不许腻烦的。”黛玉道:“什么难事,也值得去学!不过是起承转合,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林黛玉不愧是智慧女神,多少人望而却步的诗词创作难题竟被她短短的一席话就破解了。如果让香菱考博士学位,林黛玉就是博士生导师,师生合作默契,保证一年出师,香菱吟诗三稿就毕业了,稳稳拿到了准入诗社的聘书。 现在,许多老干部想学诗、写诗总感到太难,不是埋怨诗词格律太过复杂,就是感叹自己文化水平太低,几经波折往往就自动放弃了。殊不知,《红楼梦》中的小丫头,只经过一年的苦读苦练,居然成了红楼诗人!现在的问题是:黛玉教香菱学诗成功的经验真的有那么灵验吗? 我当过建邺诗社的社长,我为军休所内外讲过诗词创作课,也有一定的创作经验,我的回答是肯定的。首先要破除一个误会。黛玉非但没有否定律诗的格律,反而十分尊重格律。她主张在掌握格律基础上,“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也就是说,学写诗犹如学书法,先要学楷书,然后学草书。如果楷书没练好就匆忙练草书,恐怕就容易学歪了。只有熟练地掌握了格律,才能破格写出出奇的好诗。这一点,许多人没有读懂林黛玉的“诗论”,只是一味强调破格,结果欲速则不达,得不偿失,不伦不类。 诚如黛玉所言,诗词创作其实并没什么太大的难事。写诗犹如下棋,所谓诗歌格律,就像下象棋、围棋需遵从规则一样,只要掌握了规则,就可以下棋了。许多老人并没有多高的文化修养,但下棋却很厉害,说明他们并不觉得规则有多难。按照规则下几次就会了,下多了,棋步自然活络了,胜出的机会也就更多了。 其实,律诗的规则也并不难,只要会说普通话,学会拼音,记住律诗的平仄要领和用韵的规律,多读、多背、多记名家好诗,学以致用,先摹仿,后自吟自唱多修改,久久为功,熟能生巧,好诗便脱口而出,您就丰收在望了。如果实在记不住平仄要领,查查学生字典和诗词格律读物就迎刃而解了。 当然,律诗最难在 “起承转合”,特别是“当中承转是两副对子”,要求“平声对仄声,虚的对实的,实的对虚的……”,因为这是律诗创作最具创造性和灵活性的部分,也是诗人功力水平的用武之地和点睛之处。 然而,许多人误解了林黛玉的“虚实”意思,这里的虚实之对不是语言学中的实词与虚词之对,而是哲学层面的“虚实”之对。例如,“白日依山尽”中的“尽”和“黄河入海流”中的“流”,前者消失了,后者还在流;“欲穷千里目”中的“穷”与“更上一层楼”中的“上”,前者空泛而后者具体,说白了,所谓虚实对立,就是对立统一规律在诗句中的体现。因此说,书中既不是林黛玉说错了,更不是曹雪芹的“笔误”,而是大手笔的大智慧的写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