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钓鱼”中的教学理念!

 江山携手 2019-02-08

    “钓鱼”中的教学理念!

 

    有的学校的教育状况是这样描述的:“老师最大的痛苦是课讲完了,学生还没睡醒;学生最大的痛苦是睡醒了,老师的课还没讲完”。仔细思考以下,学习难道真的这么没趣和困难吗?

如果把学习看做是钓鱼,我们“跟着垂钓者去教学”,那么学生的学习就可能变得简单了。原因是垂钓者具有以下特点:

1 我想钓

  正是垂钓者基于这种强烈的兴趣和爱好,所以他们钓鱼时不畏任何的艰难险阻。不远百里,风雨无阻。不怕蚊虫叮咬,不怕风吹日晒。如果学生对学习具有这么强烈的爱好和兴趣,哪有上课睡觉之理,所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2 我会钓

  作为教育者,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知识,培养能力。作为垂钓者,他的目的就是让鱼上钩。纵观所有的垂钓者,哪一个是直接用空钩让鱼上钩的。为了达到让鱼上钩的目的,他要借助一些凭借,借助一些诱饵,吸引鱼去上钩。同样,我们教育学生学习知识,也不能直接的灌输式和填鸭式,我们也要制造一些诱饵,吸引学生去“上钩”。不是知识太深奥,只因方法不奇妙。

3 我研钓

 “要想让鱼上钩,必须要考虑鱼是怎么想的”,作为垂钓者必须要认真分析自己研究的对象。作为教师,也要这样认真研究学生是怎么想的?他的基础如何?他的兴趣如何?只有摸清了学生的真实情况,我们在教学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在学习起来才不会“听不懂、学不会、睡大觉”。这就要求我们要认真研究,因材施教。

4 我参钓

  垂钓者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参与性,虽然手中只有一根小小的鱼竿,但从选地、撒食、观察、遛竿等都是垂钓者自己亲自安排和参与。试想,垂钓者能一钓一天,作为旁观者能一看一天吗?可能性不大。因为旁观者他不亲自参与,没活干。同样,我们的课堂,如果教师把课堂的所有活动都独揽一身,把学生的手脚捆起来,把学生的嘴堵起来,学生就像木偶一样不活动、不参与,他能硬撑45分钟。都有很强的表演欲望,都想当演员,不当观众。

5 我成钓

  垂钓者最大的乐趣就是钓住鱼的那一瞬间,因为他成功了,它具有很大的成就感。试问,在我们的课堂上,我们给学生提供了多少展示的机会?一节课下来学生有什么成就感?我不睡觉谁睡觉?学生没有成就感这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

  所以,作为教师,我们要向垂钓者学习,只要能引导学生我想学、我会学、我参与、我成功,我们的教学可能就焕然一新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