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校长不要忘了往“内”看

 江山携手 2019-02-09
校长不要忘了往“内”看

张富群

在中小学校长当中存在着这样的现象:一听说哪里出现了名校,就立即前去取经学习。结果,今天在这里学“零抬头学习法”,明天又去那里学“评差激励管理办法”……校长带着中层领导东奔西走,学来的名校经验把老师们搞得晕头转向。

校长重视学习名校经验无可厚非,但我以为,不照搬别人的经验,从本校的实际出发,以研究的心态有所借鉴,有所创新,才是正确的方法,因此,校长在注重学习外面的经验的同时,应该多向内看——

多看看自己学校的周边环境。一所学校不可能孤立存在,学校所在地的历史、人文和地域文化是学校文化积淀、发展的重要依靠。校长应当把学校看作地方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抽出时间,广泛接触地方各界名流和文化人士,和他们结交成朋友,扩大学校的教育资源,提升自己思想的含金量。同时,多了解地方历史、地方文化。这才能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积蓄后劲,为学校形成有底蕴的文化打下基础。

  多想想自己学校的特色和优势。办学有特色,学校的生存、发展才会有内涵。办学特色的形成,既有学校历史、传统以及教师能力特长、学生素质、家长对教育的需求等客观因素,又有校长的办学理念这个主观因素。如果校长的办学理念切合学校实际,也就是对学校的生存、发展有准确定位,办学就易于出成效。每一所学校都有不同于其他学校的地方,每一位校长也都有自己的个性特征和思想,在确定了学校的发展方向、办学目标之后,就要狠抓落实,这样,学校的特色、优势就会显现出来。

  多听听学校教师的意见和建议。教师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依靠,因此校长应多听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帮助教师解决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这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安心从教、乐教。

  多倾听学生的心声。学生是学校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创设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校园生活环境应是校长工作的方向和目标。作为校长,应该多把目光投在学生身上。对于校长来说,学生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有着不同个性和情感需求的、具体而鲜活的生命个体。校长应通过校长接待日、约学生个别谈心等方式与学生多多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了解学生的需求。在作出有关学生的一些决策时,更要多听听学生的看法,这样的决策才适合学生的实际,才会更合理。

  多和学生家长打交道。学生家长是学校教育教学以及可持续发展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校长要多和学生家长交流沟通,了解学生家长对学校教育教学的意见、建议和需要。在作出有关学校发展的重大决策时,应把学校家长委员会成员请来,向他们通报情况,听取他们意见,取得学生家长对学校工作的支持。

多进课堂掌握第一手资料。校长要坚持进课堂听课,与教师面对面推心置腹地评课。这样,才能了解师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生命状态,从中找寻学校发展新的生长点。校长多听课,还能发现各个教师的特点,以便做到知人善任,人尽其才。另外,校长走进课堂,才会真正发现教学中的真问题,为课堂教学改革奠定思想和行动基础。

  多总结本校教师的先进经验。教育教学的先进经验不会凭空产生,而是来自于原生态的课堂教学以及教师的教育实践之中。作为校长,要有意识地总结本校教师先进的教育教学工作经验。通过召开工作经验交流会、征集教育教学论文、收集并研究教师公开发表的教育教学随笔等形式,把优秀教师的先进经验和创新实践挖掘出来,推广开来。这样做,就能将本校教师的教育教学经验和实践智慧汇聚起来,建立起学校的“教育智慧资源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