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风雨华西坝,沧桑百年楼(五)

 久戈也 2019-02-09

音乐

  除了这几栋民国老建筑外,在钟楼中轴线两侧,还有几栋解放后陆续新建的大楼,如第三教学楼、第九教学楼、第十教学楼和新图书馆等。这几栋楼仍沿袭华西坝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中式屋顶,西式墙身,但装饰构件有所减少,呈朴素端庄、简约稳重风格。由于建造时间不一致,各楼又有其自身的时代特征。 (图为第十教学楼外景)

  新图书馆大楼在中轴线北端,建于1980年,大楼呈“日”字造型,左右对称,建筑面积8800平米。其前身是华西协和大学图书馆,旧址在懋德堂内,新楼建成后迁于此。现正式名称为“四川大学图书馆医学分馆”。 (图新图书馆大楼)

  第三教学楼又名树德堂,建于1956年,现为生命科学学院大楼。  大楼位于中轴线东侧,平面呈“H”型,两边对称,由于是建国初期所建,外观相对简略朴素,虽青砖黛瓦,红台绿窗,但装饰构件却大大减少,如屋脊没有鸱吻和瑞兽雕饰,四周也无飞檐翘角,正门无门楼装饰等,外观比旁边的民国建筑楼简朴很多。 (图为树德堂外景)

  第九教学楼建于1982年,位于中轴线西侧,三教楼对面,又名敬德堂,其建筑风格与三教楼大致相同,现为华西医学感染免疫教研室、基础医学与法医学院生物工程实验室和电视网络办公室等场所。 (图为敬德堂外景)

  第十教学楼建于1996年,又名仁德堂,位于钟楼西侧,与万德堂相对。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中国改革开放已取得成效,实力不断增强,反映在建筑方面,华西仁德堂门楼就建造得十分精致,重檐翘角,雕饰繁复,其建筑样式几乎和万德堂万全一致,称得上是“姊妹楼”。现为学生综合教室和自习场所。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不同的时代,其建筑有着不同的风貌,从建国后的这几栋时期各异的大楼身上,多少能看出各自时代的不同特征。 (图为仁德堂外景)

  中轴线建筑群参观完后,我来到了钟楼后面。这里是一片较大的园林区,中间有半弯月湖,四周茂林青翠,绿草如茵,著名的“八号院”便掩藏于园林西侧。 (图为八号楼内景)

  八号院又称“校长楼”,始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据载华西协合大学首任校长毕启和二任校长张凌高都曾在此居住。该楼为别墅式建筑,红柱绿窗,青砖灰瓦,上下两层均廊柱环绕,小楼中西合璧、精巧雅致,四周环境清幽,风景宜人,应是华西坝别墅类建筑之精品。 (图为八号楼院外景色)

  从华西坝老地图资料可以看出,英国建筑师荣度易当初在规划华西坝布局蓝图时,曾设计建造了近二十栋大小别墅,呈弧线环列在校园西南方向。这些别墅多为教员住所,八号院便是最南端的一栋。 (图为华西坝月湖景色)

  解放后,由于校园改造及其它原因,这些别墅多已拆毁不存,据说现在只剩下这八号院了,但我有点怀疑,总想自己再寻找一下,希望能有所发现。  走出八号院后,我对照地图,沿着荣氏所绘制的西南弧线别墅方位走了一圈,没想到还居然发现了3处民国别墅建筑遗存。 (图为月湖小亭,此亭也是民国建筑)

  第一处别墅坐落在华西校东区西南的极背静处,这是一栋几乎完全被树林遮盖的两层小楼,与八号院相距约100米。据旁边的木牌上介绍,此楼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最初是华西协合大学加拿大藉建筑师苏继贤住宅。以后华西协合大学教育系主任饶和美、华西大学校长刘承钊教授等也曾在此居住过。  (图为第一座别墅外景)

  由于时代久远,小楼已破败不堪,很多地方外墙脱落,一些立柱已变形,另用砖块加固,由于经过多次改造,上面又搭建了不少附属物,小楼已面目全非。不过,该建筑屋顶还保留有飞檐翘角,屋脊雕饰精美,雕花绿窗、红柱斗拱,看到这些残存的构件,仍可以想像出它当年的富丽和辉煌。

  从外观上看,别墅似早已被人遗弃的荒废孤楼,与周边环境极不协调,其实,此楼现在仍有人家在此居住。 这栋洋楼2019年已被列入成都市历史建筑名录,但不知什么原因,楼房如此颓败,却无人管理?

  第二处别墅坐落在华西妇产儿童医院内,这栋民国洋楼位于人民南路三段西侧,正好处于荣氏所绘的西南弧线西端。该楼也是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为当时华西协合大学某教员住宅。  ( 图为第二栋别墅外景)

  该楼共计两层,从临街处看还不错,上下有护栏廊柱环绕,屋顶有老虎窗装饰,风格与八号院有相同之处。但从里面观看却很糟糕,由于多年失修,此楼也是门窗残缺,楼梯损朽,四周破壁,面目全非,显得零乱不堪。 不过据小区住民说,周边旧房已拆,此楼已准备重新维修,恢复当初面貌。

   第三处别墅深藏在懋德堂北侧,四周全被楼房或围墙遮挡。  该楼不在荣氏所绘的西南弧线范围内,而是处于华西坝校区北面,且二十年代的华西坝地图上并没有该别墅标识,故初步判断此别墅应是上世纪三十年代以后修建的。 别墅共计两层,歇山式屋顶,两侧山墙上有圆形通风窗,屋脊、梁柱雕饰构件较少,其风格与二十年代有明显区别。该楼保存较好,自成一个小四合院,里面还有人居住。 (图为第三栋别墅外景)

  两天的寻游探访收获颇丰,真没想到,华西坝竟有这么多民国老建筑!粗算一下,包括西区和东区,华西校区目前共保存各类民国建筑多达23处,有教学楼、行政楼、博物馆、图书馆、学舍和别墅等。通过对这些老建筑的寻访,我对华西坝的前世今生有了大致了解,对每栋大楼的来龙去脉以及它所承载的历史故事有了清晰的感知。 (图为八号院内景)

  华西坝的建筑从风格到布局都独成一体,中式外观,西式内容,加上融中国古典园林和西方宫廷花园于一体,成为成都目前唯一保存完好的民国大型建筑博物群。  在建成之初,曾有人对华西坝建筑提出过批评,认为既不传统,又不西洋。但经过百年的风雨验证,证明这是对中国古典建筑风格和西洋建筑符号融于一体的成功尝试,尽管里面也有瑕疵。 (图为华西钟楼后面假山)…

  华西坝建筑的这种包融风格又对民国社会产生影响,当时许多达官贵人都争相建造别墅洋房,以此作为一种时髦,而成都的这种别墅洋房,多数都带有华西坝的中西合璧色彩。

  我走出了宁静校园,门外一片繁华。  几十上百年过去了,如今的华西坝已发生翻天覆地变化,校园四周全部为现代化高楼大厦取代,而校园内往日最时髦的洋楼别墅却退出了中心舞台,变成了过去,变成了文物。变成了人们参观、凭吊和怀旧的场所,令人唏嘘,令人感慨,真是沧海桑田,万物皆变! (图为月湖休闲观光的游人)

  尽管这样,华西坝作为一段历史,作为一个时代的符号,却永远储存于人们的回忆之中。 再见,永远的华西坝。
  2019年久戈写于蓉城 (全集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