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之法,贯彻三教,统率千门,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调息有法,则神气相依,息息皆归于根蒂,自可夺天地之造化,采阴阳之玄菁,故周传易筋洗髓经书中有云:“导引气功,呼吸第一”,由此可见把呼吸摆在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上,这其实是有其内在科学道理的;因为导引内功是以不同的动作配合呼吸导引、意念导引来进行综合锻炼的过程,通过这种有效的配合锻炼形式,可以从多个角度对人体经络、脏腑、气血进行有效的调理和疏导,从而起到散瘀导滞,修残补缺,通融血气之功效。 同时动作配合呼吸也可以对全身的肢体末端神经进行有效的刺激;因此正确的动作配合正确呼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和改善练习者的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和免疫系统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功能,从而使人体的各个系统均保持于最佳的状态。 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周传易筋经的呼吸均为鼻纳鼻吐,在呼吸过程中首先要做到舌抵上腭,牙关轻扣,同时还要注意在行功时要以不让自己听到呼吸的声音为宜;因为一旦有声,呼吸就必然会粗大,则其气必散,其火必炽,非养生之道也。吸时柔软入息,使耳内不闻其声,呼时轻轻放出,亦使耳内不闻其声,正所谓:呼吸无声,不结不滞,出入绵绵,若存若亡;调鼻息以绵绵,多入少出;定身心而默默,外静内澄,即是呼吸之真意,具体到呼吸的练习要点,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细 所谓细,即是行功时呼吸要尽可能的调整至即细且微,舒缓自然,切不可粗大,粗大则喘,其气必散,其火必炽。但在练习时亦要要遵循自然的原则,不可憋气、凑气,更不可强制压气,要循序渐进,逐步来达到呼吸的标准,未可一蹴而就;所谓“炼气莫叫粗,上下宽舒,绵绵似有却似无”即是此中之真意; 长 所谓长,即是将呼吸在完全自然的原则下,尽量做到拉长,先由浅、后入深,使呼吸逐渐变得绵长、深长;呼吸的绵长可以降低肺部换气次数,缓和心脏跳动,从而有效的起到疏通和调理气血的良好功用,同时也有助于脑部入于宁静。 但需要注意的是不可有丝毫勉强和刻意,锻炼过程中也是需要循序渐进来练习,逐步来达到其标准,若掺杂过多人为刻意的干预,则容易执于有为,久不自然,反而容易起到反作用,对身心无益而有损,那就得不偿失了。
匀 所谓匀,即是行功时的每一个呼吸,都要尽量做到神息相依,均匀舒缓;切忌忽快忽慢,忽长忽短,更不可努气和憋气;而是要一切顺乎本能,本乎自然,经过逐步的渐进式锻炼,将呼吸调整到细、慢、绵长且均匀,通过坚持不断的修炼提升,最终须臻入纯乎本然、不急不徐的良好呼吸状态,方为得法。 缓 所谓缓,即是行功时呼吸须缓慢、缓和、舒缓之意,在易筋洗髓经的呼吸训练中,初习阶段一定要本乎自然的状态,缓缓自然呼吸,然后逐步层层递进,步步加功,习练久了则可逐渐达到绵绵呼吸;但始终都要以缓为要决,不可急躁、不可蹴进,学者可在实践练习过程中勤学善悟,细心体会。 轻 这里所谓的“轻”,即是指两耳不闻呼吸之意;也就是说在易筋洗髓经的呼吸训练过程中,要尽量做到不能听到自己呼吸所发出的声音,是为最佳的呼吸状态;因为耳可闻呼吸,则其息必然重粗,耳不闻呼吸,则其息必然轻清;因此说,耳不闻呼吸,则息息往来皆不急不徐,更加符合呼吸之法度,同时这也是一种最自然的呼吸状态,日久功深,就会逐步进入胎息的境界。 以上几点,主要是针对普通习练者用于练习呼吸的几个基础的要领和方法,这些呼吸要领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说非常重要且实用,对于日常锻炼亦大有裨益;当然若深求之,则呼吸的修炼方法和要领还有很多,但操作难度亦相对较大,需要师传口授方能完整掌握其精微,不然依文解义,就很容易会出现理解错误、操作失当的情况,从而造成偏差;因此呼吸修炼法门历代宗师皆不书于纸笔就是这个原因,伺日后有缘面授的朋友笔者可以为之详解,但仅以上的呼吸训练内容,对于初学入门和日常个人保健之用,应该说也是非常够用的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