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示
好雪,片片不落别处 周梦蝶 生于冷养于冷壮于冷而冷于冷的 山有多高,月就有多小 云有多重,愁就有多深 而夕阳,夕阳只有一寸! 有金色臂在你臂上扶持你 如意足在你足下导引你 憔悴的行人啊! 合起盂与钵吧 且向风之外,幡之外 认取你的脚印吧

注:周梦蝶先生(1921-2014) 台湾著名诗人、文化人,曾师从南怀瑾先生。
以下摘自
林清玄先生散文《武昌街的小调》
长长的武昌街上少一个人多一个人是没有什么的,可是少的是周梦蝶就不同,整个武昌街于是少了味道,风格也改变了。 记得旧日周梦蝶在武昌街摆摊的时候,有时路过去买两本书,小立一下,和周公闲聊几句;有时什么都不干,只是看剃了光头的诗人,包卷在灰布大袍内盘膝读经书,总觉得有一轮光晕在诗人的头颅以及书摊四周旋舞。最好是阳光斜照的清晨,阳光明媚的色泽映照着剪影一般诗人消瘦的脊背,背景是花花绿绿的书脊,呀呀,那几乎是一幅有音乐的图画了。
当时我们的年纪尚小,文学的道路迢遥幽渺,但是就在步行过武昌街的时候,所谓文学就成了一种有琉璃色泽的东西,带引着我们走。十几年前,武昌街就非常非常热闹了,可是总感觉周梦蝶坐的地方,方圆十尺都是十分十分安静的,所有的人声波浪在穿过他书摊的时候仿佛被滤过,变得又清又轻,在温柔里逸去。我常想要怎么形容那样的感觉呢?那虽是尘世,周梦蝶是以坐在高山上的姿势坐在那里;那虽是万蚁奔驰的马路,他的定力有如在禅房打坐;有时候我觉得他整个人是月光铸成的,在阳光下幽柔而清冷。……
上个星期,朋友约我们去听周公“说法”,才想起我们已整整三年不见了。那一天也不能算是说法,是周梦蝶自己解释了一首1976年发表的诗《好雪,片片不落别处》讲解每一句在经书里的来处,或者每一句说明了经书的哪个意旨,原来句句都有所本,更说明了诗人的苦心。那诗一共有三十三行,却足足讲了五个小时,每一行说开了几乎都是一本书了。
但我其实不是去听法的,我只是去看诗人,看到了诗人等于看到了武昌街,想到了武昌街等于回到了明星咖啡屋,而回到明星就是回到了我少年时代的一段岁月,那一段岁月是点火轮不是旋火轮,是真真实实存在过的。当我看到周公仍是周公,大致如从前,心里就感到安慰了起来,座间的几个朋友,也是少年时代的朋友,如今十几年就匆匆这样过去了。 当我听到周梦蝶用浓重的口音念出这两段诗: 生于冷养于冷壮于冷而冷于冷的 山有多高,月就有多小 云有多重,愁就有多深 而夕阳,夕阳只有一寸! 有金色臂在你臂上扶持你 如意足在你足下导引你 憔悴的行人啊! 合起盂与钵吧 且向风之外,幡之外 认取你的脚印吧 真是深深地感动,人间不正是这样的吗?爬得愈高,月亮就愈小,云更重愁就更深,而那天边巨大的夕阳,也只是短短的一寸,我们还求着什么呢?我们还求着有一天回到武昌街的时候,能看到周梦蝶的书摊吗?这个世界虽大,诗人摆摊子卖书的,恐怕也不多见吧!…… 武昌街的小调已经唱完了,岁月不行不到,愈走愈远。书摊不在,明星已暗,灯火在很早很早以前就已阑珊。

本微信号专事摘录 南怀瑾先生著述。篇幅有限,恐难尽意,欲辨玄旨,请阅原书。 微信号:nanshirushishuo 新浪微博:南師如是說 腾讯微博:南師如是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