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甲亢与肌病--由一个病例引发思考

 渐近故乡时 2019-02-11

高丽娟 郭伟宾

石家庄市第二医院




患者女性,37岁

主诉:四肢乏力伴心慌12小时

现病史:患者于12小时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站立可,行走时乏力,上肢抬举可。无视物成双及模糊,无言语不清,无进食水呛咳,无呼吸困难,无面部及四肢麻木,无发热、呕吐及腹泻,未予特殊治疗,收入院。

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

查体:T 36.5 ℃  P 116 次/分  R 18 次/分  Bp 120/80  mmHg

听诊:心率116次/分,心音有力,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杂音。

神经系统查体无阳性体征。疲劳试验阴性。

再问患者,无前驱“感冒”史。1周前曾有类似四肢乏力及心慌症状,休息半天后缓解。

诊断思路:

病毒性心肌炎?(流感季节不敢轻易放过)

低钾型周期性瘫痪?(没有饱餐,疲劳诱发因素。需查血钾,心电图)

重症肌无力?(没有晨轻暮重现象,疲劳试验阴性)

急查血常规,电解质,心肌酶,肌钙蛋白,BNP均正常。

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



第二天甲状腺功能结果:



请内分泌科会诊



高大夫问出了近1个月怕热,多汗,体重减轻。查出了甲状腺肿大。


啪啪的打了脸,问病史,查体需要深厚的大内科功底啊!


心脏彩超



甲状腺彩超



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患者口服普奈洛尔及甲巯咪唑片后心慌,乏力缓解。

出院医嘱:

1.低碘饮食,监测心率及心律。

2.普奈洛尔片20mg,3次/日;甲巯咪唑片10mg,2次/日。

3.每1周复查血常规,每3周复查肝功能及甲功。




扩展一下

甲亢和肌病有什么联系呢?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性肌病是甲亢患者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甲亢引起肌病并发症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的研究表明可能与甲亢患者本身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有关,或者肌病的发生与甲亢有共同的自身免疫异常的基础;此外,遗传及环境因素的影响也参与了甲亢性肌病的发病过程。


甲亢性肌病一般分为五型:

①急性甲亢性肌病

②慢性甲亢性肌病

③甲亢性周期性麻痹

④甲亢性重症肌无力

⑤浸润性突眼伴眼肌麻痹


a 急性甲亢性肌病

本病又称甲亢伴急性延髓瘫痪或者甲状腺毒性肌病,此类型罕见,往往并发甲亢危象,发病前常有外伤、感染或手术等诱因。起病急骤,可迅速发展成为延髓麻痹,病死率高。

临床上表现为迅速发展的严重肌无力,主要累及咽喉肌,于数日至数周内发生软瘫,引起咀嚼、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可伴发四肢无力、震颤,迅速出现意识障碍,严重者多因呼吸肌瘫痪而死于呼吸衰竭。

急性甲亢性肌病应与重症肌无力鉴别,前者无疲劳后加重,新斯的明试验阴性,肌电图无渐减波现象以及经抗甲亢治疗后症状可迅速缓解。

治疗上,一旦确诊即应积极实施抢救,具体治疗措施与甲亢危象相同,同时要注意防治呼吸肌瘫痪导致呼吸衰竭。


b 慢性甲亢性肌病

发病机制: 

慢性甲亢性肌病的基本病因是甲状腺素分泌过多.过多的甲状腺素抑制了磷酸肌酸激酶的活性,使骨骼肌肌酸和磷酸含量减少;另一方面,甲状腺素作用于肌细胞内线粒体,使其发生肿胀变性、ATP减少及能量代谢紊乱,出现肌无力和肌萎缩。因近端肌群含线粒体丰富,故肌病最多先累及近端。

临床特点: 

主要为逐渐加重的肌萎缩和肌无力,最常和最先累及近端肌群,偶尔累及远端肌肉,双侧对称,近端重于远端,患者常诉登楼、骑车、蹲位起立、梳头、高位取物等动作困难,少数患者有肌痛、肌束震颤。肌病症状出现的时间可在甲亢症状出现之前,也可在之后。

诊断:

(1)临床确诊甲亢

(2)肌电图提示以运动单位电位时限缩短为突出特征的肌病型改变和/或肌活检示以肌源性损害为主

(3)除外其他原因引起的神经肌肉病变

治疗:

以甲亢治疗为主,对症治疗可用三磷酸腺苷(ATP)、辅酶A及肌苷,维生素E、B、C等。


c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

发病机制: 

甲亢性周期性麻痹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了,目前研究较多的是人类白细胞的相容性抗原(HLA)其发病与某些遗传因素有关,TPP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别,亚洲人多见,白人少见,现已发现TPP患者中Bw46、B40、B5、A2、Cw3、DRw8抗原频率显著增高,国人B51抗原频率显著增高,B51-CW3呈显著的连锁不平衡。

TPP发作时血钾常在3.5mmol/L以下,不少学者认为周期性麻痹是由于甲亢患者糖负荷后,血糖升高,使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加强,随着糖的氧化、分解和利用的加速,细胞外钾离子迅速向细胞内转移;而过多甲状腺激素激活细胞膜Na+-K+ATP酶,使细胞膜Na+-K+ATP酶活性增高,钾经细胞转移进一步增强,使低血钾加剧。

临床特点

甲亢性周期性瘫痪与甲亢的病程及严重程度无关,而与甲亢的控制与否有关。

夜间发作较多,主要表现为急起发作性弛缓性肌无力,但不伴感觉障碍,呈双侧对称性,肢体近端较远端症状明显,下肢肌肉受累较上肢多见且症状重,严重者可累及四肢及呼吸肌,出现呼吸困难,甚至引起周围性呼吸衰竭而危及生命。发作时间从数分钟到数日不等,发作频率可1日数次或数年1次。实验室检查方面,可见血钾降低、尿钾正常、心电图呈低钾性改变。

治疗: 

首先用抗甲状腺药物控制甲亢症状,发作期间出现低血钾应口服或静脉补钾。可以给予非限制性β受体阻制剂治疗。

某些因素如大量摄入碳水化合物、过量运动、暴露于寒冷环境、精神紧张、感染、外伤等可诱发周期性麻痹;药物如胰岛素、排钾性利尿剂、肾上腺素、毒扁豆碱、毛果芸香碱等也可诱发周期性麻痹发作,应注意避免。


甲亢性重症肌无力

发病机制:

甲亢和重症肌无力均为自身免疫性疾病,两者血清中均可检测出自身抗体如抗横纹肌抗体、抗核抗体、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抗胸腺抗体等,但甲亢并不直接引起重症肌无力,可能是多种抗体间易发生特发反应,致二者同时或相继发生。

临床特点:

甲亢性重症肌无力的临床表现以眼肌型为主,一侧或两侧交替的眼睑下垂、复视,严重者眼球完全固定;其次为延髓肌型,表现为咀嚼肌无力、构音障碍和吞咽困难;全身型比较少见,表现为患者四肢、躯干肌无力。患者除有上述肌无力的临床表现外,尚有疲劳后加重,休息后减轻,朝轻暮重的特点,新斯的明试验阳性,重复神经刺激显示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递减现象。患者尽管有肌无力表现,但少见肌肉萎缩。

诊断: 

(1)有甲亢的主要临床表现,T3、T4值高于正常

(2)有典型MG临床表现

(3)重复神经刺激波幅减低

(4)新斯的明或腾喜龙试验阳性

(5)按甲亢和MG治疗均有效

治疗:

甲亢性重症肌无力时,主张两病同时分别予以治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甲亢可能使重症肌无力症状加重,甚至可能诱发肌无力危象,其中原因不明,故甲亢的治疗以内科治疗为主。

对于重症肌无力本身的治疗,眼肌型病人以肾上腺皮质激素为主,采用中等剂量冲击后小剂量维持疗法,而对于延髓肌型和全身型病人尚需并用吡斯 的明等乙酰胆碱酯酶抑制药,一旦发生肌无力危象,则按危象处理。


e 浸润性突眼伴眼肌瘫痪

发病机制:

多与甲亢合并出现,亦可在甲亢治疗后甲功正常或功能低下时出现。比较可能的机制是眼肌周围的成纤维细胞、眼球后脂肪组织的脂肪细胞和成纤维细胞膜上有促甲状腺激素受体(TSH-R),T细胞作用于上述有TSH-R的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刺激这些细胞增生,分泌糖胺聚糖和表达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临床特点:

患者多为亚急性起病,但是病情进展较缓慢,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眼胀痛,眼球突出复视,向下方视时上睑不下垂,辐辏反射消失,瞬目减少,重者眼球固定,视力下降,尚可伴有眼睑下垂、球结膜水肿及角膜溃疡等。本病与甲亢伴眼肌型重症肌无力的鉴别在于前者有突眼症状,用抗胆碱酯酶药物治疗眼肌瘫痪无效。

治疗:

对于甲亢的治疗应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为防止体内甲状腺激素的骤降导致负反馈的解除从而使突眼加重,要注意调整用药,缓慢、平稳地控制甲亢,同时辅以干甲状腺片或左旋甲状腺素片;甲状腺次全切除及核素治疗应慎用,以防突眼加重。

对于眼病的治疗,除注意加强对眼的局部护理以防感染外,要积极使用免疫抑制药如肾上腺皮质激素、环磷酰胺及环孢素等药物治疗,对于疗效不佳或应用时有禁忌证的患者血浆置换和球后X线放射治疗往往也可收到较好的疗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