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都舍不得扔,其实是一种病

 一兵个人图书馆 2019-02-14

当我们亲身感受到这种物欲横流的现状时,总是会下意识地责备自己。其实,在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中,社会因素占了一大部分。

我们总是喜欢囤货、无法舍弃的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1、消费型社会里洪水般的物量

物品被过度制造、被过快流通的物理性原因。

2、对居住空间的考量不足

虽然具备丰富的家装知识和收纳整理技能,但对于舒适生活所需要的物品数量的估测和考量不足。

3、上个时代的价值观

现代的生活方式和物品产出数量已非昔日能比,然而我们依然会受到来自父母或是上个时代的价值观——“太可惜了”“不能搞浪费!”的影响,因此这属于观念上的原因。

费型社会总是想方设法地研究如何让人“买东西”。

电视购物节目、邮寄广告、上门推销等各种促销手段,消费社会总是挖空心思地对我们的心理需求“挖地三尺”,直到挑起我们的“对实际不需要的产品的购买欲”,让我们觉得好像就是自己本来特别想买的一样。

不是被别人强迫,是我们自愿地把东西买进家里,我们确实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只要我们不小心,“进水口”的阀门就容易松动,很可能到最后我们的橱柜里、洗手池下、衣柜中,甚至地板上都摆满了密密麻麻的根本不需要的物品。


实际上这种烦恼的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自诞生之日起,人类依赖物质、重视物质的历史很长,在此过程中,我们逐渐形成了以物质为标准的行为习惯,即“物质轴”的思维方式。

据某位地质学家分析,从住宅、公路到智能手机,人类制造的物质资料竟有 30 兆吨。这几乎是个天文数字,并且其中的绝大部分都是在 20 世纪之后产生出来的。20 世纪之前,人类长时间处于严重物资不足的时代。

因此,当我们面对“物质”时,不是从“这个东西需不需要?”的角度,而是往往下意识地从“这个东西能不能用?”的角度——以物质资料为基准轴的观点来进行取舍和判断。这就是“物质轴”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就导致:如果这个东西还能用(或者即使不能用),我们就在“暂且”“好不容易”的心理暗示下,把这个东西留在身边。

某位哲学家曾说过“人们总是习惯思考‘有效性’,却往往忽略了作为‘有效性’前提的‘必要性’”。人们对物品也会有同样的定式思维——“(可能)以后也没有使用的必要,不过还能用,姑且留下来吧”。

人们带着这种“物质轴”思维方式,不知不觉地扎进这个无法想象的物质过剩时代。可以说,拥有 500 万年历史的人类被卷入前所未有的物质变化洪流中。比如说,在自己的家里,壁橱里面就藏了很多不用的杂物,像已经变成“化石”的礼品毛巾套、已经抛在脑后的暖炉套装、只在孩子小的时候用过几次的野营工具等等。尽管如此,我们还是不停地埋怨“家太窄了”“找不到东西”,这其实就是我们的居所物质过剩的一个缩影。

断舍离注重“空间”,即以空间为主体核心的思维方式——空间轴。

“东西过多所以扔掉”“没有需要所以扔掉”等想法无可厚非。但是,断舍离的“空间轴”思维注重的是“扔掉东西”之前——“为确保空间的干净整洁,而将物品量尽可能地缩减成最适合的量。”这种思维是实践断舍离不可或缺的。

断舍离就是“生活的新陈代谢”。将生活用品的量锁定到适当程度,同时在适当时点,更换这些生活用品,这才是生活的理想状态,也是生活原本的自然状态。而这种状态也可以称为悠然有暇的美的空间。

而以物品为思考基准的“物质轴”,则是从“还能使用”这个角度考虑问题的,遮蔽了“放手不需要之物”的正当性。


老实说,就算是现在已经在脑中为“物质轴”设置警惕灯的我,有时候也会陷入“物质轴”的思维陷阱。

前几天,我收到一位曾在海外出差时对我多有关照的朋友的礼物。而包装礼物的是一个颜色鲜艳、设计精美的盒子。

因为实在喜爱这个讲究的盒子,我想也没想就收进了橱柜里。

过了几天后,我猛然清醒过来,自己大吃一惊。买大牌商品的时候,人们总是不舍得扔掉包装纸,一张一张地逐渐囤积成了小山。我收集包装盒的行为和前者并无区别。

说实话,保留一些箱子袋子也没关系。但是当时我并没有想到这一层,脑中的思维顺序是“设计讲究的盒子→留下来”。几乎是一种条件反射行为。

这个盒子换成钱的话,不过是几百日元。我并没有想到“没有需要,可以扔掉”,而是想当然地抱着盒子放进了橱柜里。

也许,物质本身就带着某种看不见的“黏着剂”。一开始就没有断然“因为看起来将来也没有使用的需要,可以扔掉”,过后再处理的话,物品在手里就会有一种沉甸甸的感觉。这是一种心理上的沉重感,带有叫作“执念”的黏着剂,其实就是对物品的定式思维。

有人会把住所里的物品占比换算成房租。假设这些毫无用处的废品杂物被扔在屋子里几年、几十年,累计起来的金额与杂物废品本身的价值相比,简直是天上地下,得出的数字让人头晕目眩。不过,我们不会简单地认可这种换算的逻辑性。

比如,在一些手纸、保鲜膜等日常易耗品上,我们容易倾向于不在乎这些钱,因为这些东西价格也不高,换算成金钱后数额也不大。这样就致使我们不自觉地把这些“以后一定用得着”的杂物、用品囤积起来,最后被它们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空间。

断=断绝不需要的东西

舍=舍弃多余的废物

离=脱离对物品的执着。

扔掉不需要的东西,才能得到重要的东西。立足当下自我,践行新陈代谢式美学思维。健康、金钱、婚恋、家庭、时间、家居、事业、临终……总会遇见人生的各种美好,脱离心中执念,人生才能轻盈前行!。

断舍离是通过立足当下和新陈代谢原则,梳理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先从观念上认识现状,停止自我否定,构想居所具体布局,然后通过杂物整理了解当下自己的真实需求,进一步构筑令自我愉悦的生活状态。

原标题:你之所以无法放手的原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