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骨论筋 | 颈痛、手麻、疼痛,是颈椎病?

 彼案 2019-02-14

导读:


诊室故事




张姨右手麻木疼痛已经接近1年了,甚至因为疼痛已经无法完成洗衣服、做饭等家务活,后来发展到夜间疼痛加重,难以入睡。


张姨先后多次寻医问诊,被诊断为颈椎病。服药、外贴膏药、理疗等方法都试过了,虽然症状稍有缓解,但夜间仍然疼痛,影响睡眠,未能解决问题。张姨多方打听下,来到林定坤主任门诊就诊。


林主任为张姨进行了详细的查体后发现:张姨右手大拇指一侧的三个半手指,也就是拇指、食指、中指以及环指拇指侧的半边皮肤,麻木、感觉减退的情况明显,环指另一侧半边皮肤、小指的感觉基本正常,同时伴有手部力量的下降,大拇指根部大鱼际处肌肉萎缩。



01

症状区域示意图


02

张姨的颈椎MR也显示颈椎存在较为明显的退变情况





林主任这时已经心中有数。对张姨说:“你确实有颈椎病,但这次导致你出现症状的不是颈椎病,而是腕管综合征,我们来做个试验就清楚了!”林主任为张姨做了“屈腕压迫试验”及“腕管叩击试验”,均能诱发张姨的疼痛感加重,诊断基本确定。



03


案例分析





  • 颈椎病or腕管综合征?切忌先入为主

    “像张姨这样的情况非常多。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被误判为颈椎病的案例十分常见,这是值得思考和警惕的问题!”林主任对学生们说道,“我们很容易先入为主:本身有颈部不适、手麻、手痛的症状,影像学也见到有颈椎的病变,症状、体征、影像学三者合一,诊断为颈椎病似乎并没有问题,这就是我们先入为主的判断,已经确定了是颈椎病,再去找支持诊断的证据,就会出问题。”


    “而实际上临证做出的判断,应先搜集证据,再从中分析原因,最后提炼为诊断,这样搜集证据的时候就会比较全面,可避免偏颇、遗漏,这也是我十分强调:看病必须先看病人,再看影像,两者冲突时,以病人为主的原因。”


    张姨的腕管综合征的症状、体征均十分典型,腕管综合征这个病,也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问题,诊断原并不困难,但是为何一直拖延,无法确认?


    张姨来到诊室的表现说明了问题:张姨会主动跟接诊医生说:“医生,我颈椎病,手麻手痛的厉害,您帮忙看看,这是我颈椎的磁共振。”这种先入为主的引导,是制约了医生诊断思维的一大原因。


    所以无论是医生看病,还是患者就诊,都应该踏实的从头开始,避免先入为主,欲速则不达!






  • 导致腕管综合征的高发因素

    研究表明,腕管综合征的发生多与以下因素有关:

    1、手部受力强度  腕部持续受力或者过度用力是腕管综合征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某研究对400名工人的横向调查显示,手部受力强度>1kg和腕管综合征密切相关。同时用力抓握会增加腕管综合征发生的风险。

    2、反复操作  反复操作会使腕部的肌腱产生过多的关节滑液,会影响腕部软组织结构,由此增加了正中神经的压力。

    3、不正确腕部姿势  腕管为骨性、纤维性的隧道样结构,结构排列非常紧密,空间极为有限,并且构成腕管的组织较为坚韧,缺乏弹性,在腕中立位时腕容积最大、压力最小,腕管内压力随着手腕屈曲度和背伸度增大而增大。对长期过度用力使用腕部的职业工人进行调查后发现,腕管内压力在过度屈腕时为中立位的 100倍,过度伸腕时为中立位300倍,这种压力改变是正中神经慢性损伤的原因。腕部弯曲度大于20°的计算机工作者更易患腕管综合征。






  • 腕管综合征的预防

    1、避免过度使用腕部,若因工作所需,无法避免,则建 每天晚上都可行自我按摩,对腕部、前臂屈肌肌群进行 放松,减少腕管压力。

    2、防寒保暖,尤其是劳累、劳作后,避免接受冷水、寒冷 等因素刺激,减少发病。可采用艾叶、生姜煮水浸泡,亦能有较明显缓解。

    3、若有相关问题,尽早就医干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