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龍泉 首發/ 雲南道教網 每一篇封面文章,都在傳播思想 修行之难,莫过于坚守道心。坚守道心,可能意味着放弃某种依恋,或情感,或贪恋,或嗔恨,或其他任何阻碍修行的逆缘。其实,所有的修行,只是试图回归道心。 道心,即向道之心,纯粹的、能与道合一的初心。我们可能在不经意间离开道心,任凭欲望和贪恋拖拽,以为可以很纯粹、彻底、无悔,然而,一旦脱离了道心,那种纯粹就会将我们逼入死胡同,前无路,后有追兵。 与道心针锋相对的是欲望。欲望有很多种,可能与情感有关,可能与财富有关,或与名利有关,过多的欲望会将人变成贪婪的野兽,完全不受控制,并以各种由头为欲望辩解,使欲望变得“合情合理”,然后“名正言顺”,这样我们就彻底成为欲望的奴隶了。 有欲望是很正常的,但超出合理范围的欲望却是极为可怕的。其可怕之处在于,它会让我们脱离轨道。我们也会试图回归道心,但过多的欲望却让我们难以自持,想拥有更多,然后堂而皇之地给自己造作了一个有一个借口,很多人的疲累就是源于这种无穷无尽的欲望,只不过,当谈论这些问题时,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理论说服自己,却不愿意花哪怕一分钟时间面对自己的内心。 这是现实生活中的常规套路。很多道理我们不是不懂,也不是没有悟通这些道理的智慧,但是,当我们真的到了需要回归道心时,我们却又鬼使神差地想到各种办法为自己开脱,于是,我们的内心深处永远少了一股力量,一股足以鞭挞、逼迫自己回归道心的力量。与欲望撕扯时的痛苦会让我们放弃,然后再次臣服于红尘江湖。 其实,每个人都在回归道心的路上,只不过,此过程中,我们可能会误入歧途。所谓歧途就是岔路,只要执着于此,歧途可能像幽灵一样萦绕在我们周围,以简单粗暴的方式进入我们的生活,让我们信以为真,让我们以为可以坚持往前,以为可以通过这些方式活出本真,以为可以无悔,不过,每当执着于这种情结,我们可能已经误入歧途了。 一位道友说,所谓修道,重在修心,不必在意那些外在的形式,因此,他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大谈挣钱,看上去极为洒脱和尽兴。我说,这样怕是不行,修行之人应当有所顾忌,不然给人一种不修边幅的印象,打了祖师爷的脸面。修道,虽然是个人行为,但至少不能对别人形成误导,否则清心寡欲就只是传说了。 前几日回家,约见了一位修行数十年的老道。他说他的修行无外乎行善,因为行善可以让自己在每一个当下回归本心。据他介绍,他的爷爷就是一个虔诚的修行人,在世时,他每天出门必穿两条裤子,只要看到衣衫褴褛之人,无论是谁,他都会脱下一条裤子送给他,有啥送啥,绝不怜惜。如此数十年,至一百一十六岁时无疾而化。 记得有人跟我说过,修道的人大多有五弊三缺,因此让很多志心修道的人望而生畏。不过,就我看来,这种说法有待商榷。所谓五弊三缺,是那种专门以道术解决问题、泄露天机但却缺乏福德积累之人。而我所认识的人中,确实很多属于这种情况。但我所认识的人中,也有很多一生以道术助人无数、年逾百岁却无疾而化之人。这不由得让我反思道术和福报的真相。 其实,道术没有错,但道术从来都以道为本,术为末。有位高道曾说过,修术而不修道,则其德自损。潜心修道,道进而术自成。道与术皆源于本心,时时回归本心,便不至于偏离正道,而回归本心的过程,就是修道。真修者和光同尘,不露痕迹,以前的高道大德大多如此。在每一个当下回归本心,或许是最接近道的方式。修行,回归道心而已。慈悲。 [2019.2.1 | 圖片源於網絡,侵權即刪]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