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有理想的“阅读地图”吗?

 江山携手 2019-02-16

           你有理想的“阅读地图”吗?

         ——海门新教育随感之三

 

本届新教育年会的主题是“职业认同与专业发展”。这是一个适应了时代特点的高屋建瓴的设计,像一阵春风,吹开了广大一线教师倦怠与迷惘的心扉。

两天的会议,收获最多的应该是712日上午。

著名的“铁皮鼓”——魏智渊老师首先对专业发展项目进行了简单而深刻的介绍,他重点谈了“理想阅读地图”的问题,提倡“知性阅读”,要“寻找此时此刻最适合你的书”,通过有目的的选择与耐心的坚持,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然后,依次由高美霞老师(网名“辛黛瑞拉”)和刘肖春老师(网名“孩子的春天”)谈了自己的“阅读史”,铁皮鼓和干国祥老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点评。

实事求是地说,我感到了深深地震撼。高、刘两位老师的性格特点、职业发展优势与缺陷几乎完全与他们各自的“阅读史”有关,铁皮鼓与干国祥老师通过分析她们在不同的年龄段所读过的书(阅读地图),把她们“生命密码”清晰地解读了出来,并且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下意识地,我觉得这简直有点像“算命”一样,听着那些老先生们煞有介事地言论,虽然有怀疑,但却不能不承认有些东西确实被“不幸言中”。

铁皮鼓和干国祥老师当然不是在“忽悠”人,因为这是科学,是研究的产物。他们实际上是在以一种更为通俗的方式诠释朱永新教授的那句经典名言:

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

阅读,真的太重要了。读什么样的书,在什么阶段读,更是一个关键问题。

王小平在其畅销书《本领恐慌》中谈过一个重要的观点,她说一个人要想成大事,必须要具备三个条件,即“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交万人友”。从信息接受的角度来说,王小平实际上是在强调,人不但要尽可能多地获取间接经验(读万卷书),更要全方位地汲取直接经验(行万里路和交万人友)。但这只是理论上的假设,尽管的确如此,但实际操作中却并不容易,后两者受的客观条件的限制太多,不容易实现。

虽然“行”与“做”很重要,但“知”却是一个前提,一个极其重要的前提。由于空间与职业本身的限制,获取直接经验的机会毕竟太少,所以通过广泛阅读来得到间接经验,却是绝对可行的。

作为一名教师,所负担的文化传承的使命决定了我们必须要多读书,出于超越和完善自我的目的更要多读书。只有教师不断追求学识、修养的高境界,才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学生来。

如果说,过去的“阅读地图”已经绘就,那么,从专业发展的角度来说,我们就要按照“理想阅读地图”来弥补以前阅读的不足,坚持专业阅读。我觉得,“学以致用”是正确的态度,为了“用”而有目的地“学”,有计划地“读”,才算是找到了专业发展的路径。要围绕着自己的专业有步骤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填补之前的空白,消除缺憾。阅读,不能随心所欲,更不能光凭兴趣,因为有时候兴趣对人是有误导的。关键时候,要能“硬着头皮”去读。这样,不断地勾画自己的理想的“阅读地图”,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追求“多多益善”。

在坚持不懈的阅读中,专业化程度会越来越高,自身越来越完善,成功也会越来越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