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交流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江山携手 2019-02-16

  上周六,应周村南郊中学领导的邀请,带了四位老师去讲课。

  准备工作从上周的星期二就开始了。当时,负责德育工作的崔校长找到我,说是有一个同学在周村南郊中学的教务处,得悉我们这儿的课改工作搞得不错,一直想请几个老师过去讲上几节课。前段时间因为刚开学工作比较忙,所以一直也没有答应。现在总算是安顿下来了,不好再拒绝,便找我来商量。

  我觉得这也是一个机会,特别是对年轻老师来说,走出去锻炼一下,对个人发展是有好处的。

  于是我找了几名比较优秀的老师,让他们把课题报过来(本来是准备多找几科的,可是由于周六是外语、历史和地理的学科培训,所以只找了语文、数学、生物和化学四科),等基本都定下来,已经是周四了。

  10月18日早上六点半多一些,一行七人便出发了。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接近八点。简单地交换了一下意见,八点二十正式开始上课。第一节安排的是数学和生物,第二节安排的是语文和化学。

  我选择的是数学和语文,接连听了两节课。

  每个教室里听课的老师近四十名,不但有本校的老师,还有城北中学的部分老师。我们的两名老师课上得不错,这从学生的表现和听课老师的反映中能够看得出来。这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平时对待教学非常认真,课备得比较充分,另一方面是由于自我发展意识强,经常主动争取一些锻炼机会,见的场面多了,心理素质也好,临场的应变能力也比较出色。

  当然,由于借班上课,对于学情不太了解(因为是周六,学生是从邻近的村子临时凑起来的),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主要表现在:

  一、课前与学生的沟通不太充分,加之听课老师太多,部分学生比较紧张,所以课堂气氛不太活跃。
  二、老师的课堂语言与学生不太合拍,表现出一种脱节的态势。

  三、教学设计因为过于追求浑然一体导致在教学步骤的衔接上显得有些做作而不够自然。

  由于没有参加评课,所以我也没有把这一些想法在评课会上提出来,只是在回来的路上和他们做了一些简单的交流。

  在评课的时候,在校长室和他们的几位领导就当前的学校管理模式、课改的思路、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交换了意见,了解到了这个地区学校的一些比较成功的做法,也把我们的一些措施做了说明。

  由于是跨区县的交流,彼此没有什么利益冲突,所以谈得很深入,在比较的基础上,对一些问题有了更明确的看法。
  午饭后,在回来的路上,几个老师分别谈了此行的收获,觉得自己通过这次锻炼,又有了不少的收获和提高。

  看来,“走出去,请进来”永远是一个单位应该重视的做法。在越来越讲究合作和双赢的时代,闭门造车是没有出路的,只有不断拓展空间,充分利用自身和外来资源,才能取得成功。

  俗话说,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只要想学习,我们完全可以在任意时间、任意地点,从任何人、任何事物身上学到很多。

  而交流,是最好的学习方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