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主要累及肺部。 诊断要点:主要根据吸烟等高危因素史、临床症状、体征及肺功能检查等综合分析确定。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是 COPD 诊断的必备条件。 临床分期:临床上将 COPD 分为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 临床表现: 急性加重期的临床表现主要为: (1)慢性咳嗽; (2)气短或呼吸困难:早期劳力时出现,后逐渐加重,以致在日常活动甚至休息时也感到气短,是 COPD 的标志性症状; (3)喘息和胸闷。 中医辨证分型 中医属于“咳嗽”及“肺胀”范畴。 稳定期一般分为: 肺肾气虚、脾肺气虚、阳虚水泛、正虚血瘀等证型。 急性加重期根据脉证一般分为: 外寒内饮、痰热郁肺、痰瘀阻肺、痰蒙清窍等证型。 临床急性加重期以外寒内饮、痰热郁肺两证为多见。 下面分享一下这两个证型在临床中的一点治疗经验。 1、外寒内饮证 此证国医大师张志远主任医师喜用《金匮要略》 :“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中的苓甘五味加姜辛半夏杏仁汤加味治疗。用于临床效果颇佳。 患者外寒内饮并且多伴有水肿,为何不用麻黄“发汗平喘,利水消肿”,麻黄乃平喘要药,《本经》称其“止咳逆上气”,而改用杏仁。仲圣给出了明确的解答“所以然者,以其人血虚,麻黄发其阳故也。” 如果这时给患者应用麻黄后,仲圣也有预言:“若逆而内之者,必厥。”方内杏仁和茯苓配伍可使水去而喘止。在用量上面国医大师张志远主任医师指出要重用茯苓为君;杏仁、细辛、五味子次之;降逆下痰依赖半夏;甘草亦非点缀物,能缓解支气管痉挛,起到止咳的作用。 常用剂量为: 茯苓30克、甘草10克、干姜10克、五味子15克、细辛6克、半夏10克、杏仁12克、大黄2克,每日一剂,水煎分三次服。 2、痰热郁肺证 裴永清主任医师师从伤寒大家刘渡舟教授,根据《金匮要略》及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方》 。创立“肺热咳喘方”。裴永清主任医师称本方不仅善治咳嗽,亦能治喘。症见咳痰粘稠,痰或黄或绿,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弦滑数有力者,投之甚效。 组方为: 鱼腥草40g 生薏苡仁40g 杏仁9g 浙贝9g 生冬瓜仁40g(打碎) 芦根30g 枇杷叶9g 瓜蒌皮9g 桑叶9g 桔梗9g 桑白皮9g 桃仁9g 生石膏30g(先煎) 每付药分2次服,每日服用一剂半。分早中晚各一次分温服之。 以上用量仅供参考,具体用量需临证化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