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承中医原创文】咳嗽

 无法可法 2019-02-17
(二)咳嗽,肺脏受邪以及脏腑功能失调均能导致发生,如《素问·咳论》所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明·张介宾《景岳全书》将咳嗽分为外感、内伤两大类,外感咳嗽乃因气候突变,个人调摄失宜,风为先导,或挟寒,或挟热,或挟燥,从口鼻或皮毛侵入,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而为咳嗽;内伤或因饮食、情志,或因肺脏自病使肺之宣发肃降失调而为咳嗽。
【名医名方】
成肇仁教授的宁肺止咳汤:苏叶、苏子各10克,杏仁10克,半夏10克,茯苓15克,陈皮10克,白芥子6克,炒莱菔子30克,紫菀10克,白前10克,厚朴10克,桔梗6克,炙甘草6克。功效宣肺化痰,宁肺止咳。主治咳嗽咳痰诸症。每剂中药先用冷水浸泡30分钟后,武火煮沸,再用文火煎煮15-20分钟,每剂煎煮2次,取汁混匀分早中晚3次于饭后30-60分钟左右温服,每天1付,连服7-14天。服药期间宜饮食清淡,寒温适宜,规律作息,避免劳累,防止反复外感。若见咽喉干痒不适,遇风寒刺激加重而属风邪上扰者,可与喉科六味汤化裁;若见胸闷,口苦,舌红苔腻而属痰热者,可与柴胡陷胸汤化裁,若兼脘痞失眠,神志不宁而属胆胃不和者,可与柴胡温胆汤化裁;若见外感咳嗽咳痰兼肢节烦疼而属太少合病者,可与柴胡桂枝汤化裁;若见倦怠乏力,纳差痰多欲嗽而属脾虚者,可与六君子汤化裁;若见久咳欲喘,自觉口咸而属肺肾两虚者,可与金水六君煎化裁,方中熟地当重用;若见反复外感,病情缠绵日久不愈而属表虚不固者,可与玉屏风散化裁;若见恶寒咳喘,痰多清稀而属外寒内饮者,可与小青龙汤化裁;若见输液后咳痰量多,舌胖苔润而属痰湿蕴肺者,可酌加干姜、细辛、葶苈子、车前子;若见咽痒,咳声急促,歇而阵作而属风痰者,可酌加百部、前胡、白芍、款冬花;若见腹胀,大便难而属肺胃不降者,可酌加虎杖、枳壳、瓜蒌仁、枇杷叶;若见咽痛喉肿,咳嗽痰黄而属邪热壅肺者,可酌加马勃、射干、黄芩、浙贝;若见咳嗽日久,声低口干,痰少质黏而属气阴耗伤者,可酌加南北沙参、麦冬、玉竹、天花粉。[中国中医药报]2017-10-23

魏品康治疗咳嗽的基本方:炙麻黄15 g,生石膏30 g(先煎),杏仁9 g,桔梗6 g,炙桑白皮15 g,炙枇杷叶15 g,浙贝母9 g,清炙甘草6 g。痰薄黄,鼻塞流涕者加金银花、连翘辛凉解表;黄痰可加重清热化痰药的力量,也可再加鱼腥草等清热解毒之品;痰多如沫加葶苈子泄肺涤痰、细辛温肺化饮、鹅管石温肺敛肺,但葶苈子不可久用,易伤肺气;表证发热加淡豆豉、山栀、连翘、板蓝根、野菊花等清热解毒;气喘加沉香纳气平喘;肝火旺盛者酌加丹皮、山栀清肝泄火;胸痛加郁金、丝瓜络理气和络;阵发性剧烈咳嗽,多为肺火上升,可加黄连清心肺之火;阴虚潮热加银柴胡、胡黄连;盗汗加麻黄根、浮小麦收涩敛汗;咽痒者可加牛蒡子、蝉衣疏风止痒利咽,咽干口燥者加玄参、麦冬等滋阴生津;咽痛者可加玉蝴蝶、藏青果等清热生津。[王利,许玲。魏品康治疗咳嗽经验举隅[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19(2):112~113]。
【特色疗法】​​
脐疗寒咳散:白芥子5g,半夏3g,麻黄5g,肉桂5g,细辛3g,丁香O.5g。上药共研细末,脐部消毒后,取药物纳置脐内,用胶布密盖固定,每日换药1次,直至病愈。功能疏散风寒,化痰止咳。主治风寒咳嗽。
脐疗热咳散:鱼腥草15g,青黛10g,蛤壳10g,葱白3根,冰片0.3g。将前三味药研碎为末,取葱白、冰片与药末共捣烂如糊,脐部消毒后,取药物纳置脐内,用胶布密盖固定,每日换药1次。功能疏散风热,清热止咳。主治风热及火热咳嗽。 ​​​​

【药膳食疗】
萝卜蜂蜜饮:白萝卜5片、生姜3片、大枣3枚、蜂蜜30克。将萝卜、生姜、大枣加水适量煮沸约30分钟,去渣,加蜂蜜,再煮沸即可。温热服下,每日1~2次。散寒宣肺,祛风止咳,治疗伤风咳嗽,以风寒感冒咳嗽为宜。
丝瓜粥:丝瓜500克、粳米100克、虾米15克、姜葱适量。丝瓜连皮洗净切块备用。粳米煮粥,将熟时加入丝瓜、虾米及其他配料。供早、晚餐食用。清热和胃,化痰止咳,用于肺热咳喘,痰色黄稠,咽喉肿痛者。
川贝冰糖蒸梨:把梨靠柄部横断切开,挖去中间核后放入2-3粒冰糖,5-6粒川贝(川贝要敲碎成末),把梨拼对拼好放入碗里,上锅蒸30分钟左右即可。润肺止咳。
百合蜜:百合60克、蜂蜜30克。将百合洗净晾干,与蜂蜜拌匀,入锅隔水蒸熟。润肺止咳​​​
百合鸡蛋汤:百合60克,鸡蛋2个。先将百合洗净,与洗净的鸡蛋一同入锅内,加水适量,煮至蛋熟,去蛋壳,日服1剂,饮汤,吃蛋和百合。有补肺功效,适用于肺虚久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