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假快过完了,不知道孩子们过得怎么样呢?是时候进行这些灵魂深处的拷问了:假期作业写完了吗?放假时的计划完成得如何? 如果孩子能信心满满地回答“作业做完了”“计划都完成了”,当然要恭喜你!可是,总有很多家长一提到孩子的作业就伤透了脑筋。就像小编的一位朋友,他家儿子特别拖拉磨蹭,写个简单的生字就要花上一个小时,讲过的题目还常常出错;生活中也是一样,早上怎么喊都起不来床,晚上到睡觉时间了还没玩好,不愿意睡…… 不论成绩优秀与否,注意力不集中、自控能力差等问题是大多数孩子的通病。毕竟我们不能帮孩子一辈子,总有一天,他要自己掌控未来的人生。刚才提到的这些看似只是“小毛病”的问题,其实都与执行力有关。 败给“分心”的天才少年 最近,一档少儿冰雪体育竞技节目《大冰小将》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在节目中,小将潘思言一上场就圈粉无数。他只有七岁半,和不熟的人说话会拘谨,紧张的时候还会抠裤子,但已经拿到了14个MVP,有着强悍的冰场作战能力。 《大冰小将》截图 在与北京地区战绩彪炳的“飞熊红队”竞赛时,由于实力悬殊,潘思言的队伍一直处于弱势。潘思言凭借强悍的个人能力,多次单刀带球冲入对方半场,在对方五人包围的状态下依旧保持控球,燃爆全场。网友直呼:这简直是个天才少年啊! 但这样的“天才”,也有自己难以克服的缺点。在赛前战术安排时,潘思言连着两次注意力不集中,被教练严厉批评,教练甚至让他把装备脱了,不用上场比赛了。 看着潘思言委屈的表情,不少网友感到心疼。要知道,优秀的潘思言小朋友也不过六七岁,这个年龄的孩子天性爱玩爱闹,分心走神是常有的事情,教练是不是有点小题大做了呢? 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有的孩子长大后意志坚定,有的孩子却容易分心,容易被诱惑呢?我们都希望自家宝宝能更好地适应未来,这就要求我们重视孩子的每一个举动。脑科学家认为,像潘思言小朋友这种分心走神、注意力不集中的情况,是跟 “执行功能”相关的。 《最强大脑》魏坤琳截图 近日开播的《最强大脑》第六季中,魏坤琳回归了,许多忠实观众感叹“有叨叨魏才是《最强大脑》!”作为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导,魏坤琳教授主要研究人脑的工作方式,以及人是如何控制运动的,而大脑的执行功能正是他研究的领域。下面,就听听魏教授讲执行功能是怎样影响孩子的行为的吧。 什么是执行功能? “执行功能”?这个词听起来也许有点儿抽象,但我们一起做一个小游戏,你就明白了。 游戏的规则是这样的:当我说“老师说,要做××”的时候,你要做出“××”这个动作;如果我前面没有说“老师说”,那你就不要做这个动作。现在咱们来试一下: “老师说,摸摸你的鼻子。” “老师说,摸摸你的耳朵。” “老师说,双手交叉放在胸前。” “把双手放下来。” 游戏的最后,你把手放下来了吗?我说的是“把双手放下来”,前面可没有加“老师说”,那你就不能做这个动作。 这个游戏很简单,但在完成这个游戏的过程中,你要集中精力听清楚我的指令,还要快速判断这个信息对应的动作是什么,并正确、快速地做出来。在听到“把双手放下来”的时候,你要抑制自己不要放。在这个过程中,就用到了“执行功能”。 “执行功能”是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之一,它是个体对自己的思想和行动进行有意识控制的心理过程。 就好比大脑里有个指挥官,我们制订计划、组织信息、做出判断、解决问题都要受到这个指挥官的控制。说到这儿,你大概明白执行功能的重要性了。执行功能的核心能力有三种,分别是: 工作记忆,能在短时间内掌握和操纵信息的能力。 抑制控制、抵制冲动的能力,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控力、自律。 思维灵活性,能够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调整计划,做出符合新情境的要求。 执行功能关乎孩子的日常生活 讲了这么多,执行功能跟孩子的日常生活到底有什么关系?其实,不管是学习新知识,还是解决有挑战性的问题,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执行功能。 举个例子: 在去年一档节目中,有个女孩叫喵喵,她年纪小,是几个小朋友里最难控制的,谁都无法集中她的注意力,也无法跟她有效沟通。在萌娃们做瑜伽时,喵喵就绕着整间屋子乱跑,到了晚上,喵喵从睡梦中醒来大哭,鲸鱼哥哥使出了浑身解数,也不能让她平静下来。 后来,喵喵还跑到浴室里面玩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之前王嘉尔说不可以玩水,喵喵答应乖乖听话,而这次趁着没人,她又跑到上面来玩水。要知道,小朋友独自玩水非常危险,也难怪王嘉尔会生气。 《放开我北鼻》截图 你想想,从执行功能的角度看,喵喵的问题出在哪儿呢?像很多宝宝一样,她没办法灵活地根据外部条件切换任务,到了睡觉的时间不睡;也没办法很好地控制自己的冲动,就是想玩。而朋友的孩子写作业、洗漱花费时间长,可能是因为分心、没记住当前任务、没有按照既定目标行动,同样也跟执行功能有关。 大脑的执行功能,就像交通系统的指挥中心。如果信息处理出现冲突和障碍,路上就可能堵车——孩子身上会表现出种种问题。解决执行功能出问题的思路是降低难度,明确目标,教孩子利用语言作为思维记忆工具,多给孩子具体的提示,减少有可能让她分心的刺激来源。 比方说,孩子缺乏制订和执行计划的能力,那就跟他一起列计划,写清楚做事情的时间和步骤。每做好一件事,打一个钩,孩子自然就知道接下来该做什么了。 再比如,孩子写作业花费时间多,你要帮孩子判断是哪里出了问题。如果是作业太难,可以给孩子讲一讲题目,帮他理解;如果是孩子总走神,不能专注于一个目标,可以教他把做的事情说出来,比如写拼音的时候写一个念一个,这样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另外,要保持孩子的桌面干净,写作业时除了书、本和笔,桌上什么都不放,这样减少外界刺激物,也可以降低分心的概率。 运动游戏能提升执行功能
执行功能与大脑前额叶的发育程度紧密相关。前额叶和其他新皮层共同完成对信息的加工、整合及协调控制复杂的认知活动。但人的大脑前额叶发育较晚,20岁以后才发育成熟。 难道说,父母就只能等着吗?也不是。我们平时就可以跟孩子玩一些能锻炼执行功能的游戏,帮助孩子适应未来。 其实,并不需要多么新奇的游戏,许多传统游戏都可以锻炼孩子执行功能的核心能力,比如讲故事、跳舞等。在这里,我想介绍几种经典的运动类游戏给大家。 躲猫猫 躲猫猫是玩起来很方便的游戏,不太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对于小朋友,你可以藏好玩具,让他们去找。等到宝宝会走路之后,你可以自己躲起来,让宝宝找。记得多换几个地方藏,在这个过程中,宝宝要学会记住之前的旧地址,追踪新的路径,他们的工作记忆在不知不觉中就提高了。宝宝要理解游戏规则,等你藏好再开始找,这对他的自我控制能力也是一种挑战。 踢足球 高级体育活动,特别是需要协调的活动,比如踢足球,可以改善执行功能的所有方面。想象一下,在踢球的过程中,你需要不断监测环境变化,并做出快速反应,对于选择性注意、观察、抑制控制、行动来说,都有不小的挑战,所以我非常鼓励小孩多进行球类运动。 红绿灯 你演警察,孩子当行人。这是个比较简单的玩法,跟“木头人”游戏差不多,孩子随便做什么动作,只要你喊“红灯”,孩子就停下来,你说“绿灯”,孩子又可以动。 要想增加难度,你可以加入红色卡片和绿色片卡,要求孩子根据你出示的颜色做出反应,红色停,绿色行;但你同时给孩子干扰,用语言下指令说“红灯”“绿灯”;你说的指令有可能跟卡片不一致,比如出绿色卡片说“红灯”,这时候就需要孩子控制住想停下的行为,继续行动。 最后还要强调一下,能提升执行功能的游戏有很多,但只有在孩子愿意玩的前提下,它们才能起作用。强迫孩子练习,肯定是没效果的。 执行功能好的孩子,能够更加自信地走向世界,与人相处,灵活解决新问题。最有效的练习执行功能的方法,不会止步于单独练习执行功能,而是帮助孩子在认知、社会情绪、语言、身体等方面全面发展。 魏坤琳 北京大学心理学系教授、博导 文章内容来源于《魏坤琳的科学养育宝典》。北大教授魏坤琳教你用科学养育方法打破“经验主义”,用前沿脑科学+认知科学研究成果,造就科学的家庭养育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