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于当代诗词的几个问题

 杏坛归客 2019-02-17

一、关于诗的认识问题

       这里我说的是旧体诗,现代诗不属于这个范畴。诗为心声,我一直坚持这个理念,这与古人“诗言志”的道理是一样的。诗言志,词抒情,这已经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了。这是我国古代诗论家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由于时代不同,当代人的学识修养未必会意识到诗的本质问题,甚至于在脑海里就没有形成这种概念。





二、思无邪问题

       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许多人都知道这句话,但没有去深入了解这个概念。这里包含了两个内容,一个是创作上,程伊川说:“思无邪者,诚也。”也就是说写诗要真诚,要表现真性情,这与无病呻吟是抵触的;另外一个要从思想上说,就是说我们写出来的诗在客观效果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西汉的历史学家司马迁在《屈原列传》中所说道:“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现代著名诗人闻一多先生一语中的:依孔子的见解,诗的灵魂是要温柔敦厚。这里讲的是我们创作的理念问题。





三、源流问题

       在所有的文学样式中,诗歌是起源最早的文学形式,起源于文字之前,这已经成为广大专家学者的共识了。鲁迅在《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一文中曾谈到:“在文艺作品发生的次序中,恐怕是诗歌在先,小说在后的。诗歌起于劳动和宗教。其一,因劳动时,一面工作,一面唱歌,可以忘却劳苦,所以从单纯的呼叫发展开去,直接发挥自己的心意和感情,并偕有自然的韵调;其二,是因为原始民族对于神明,渐因畏惧而生敬仰,于是歌颂其威灵,赞叹其功烈,也就成了诗歌的起源。”也就是说,诗歌起源于劳动和宗教,其中原始的宗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诗、歌、舞的内容,从而促进了它们的结合。“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这符合诗歌发展的逻辑。另外据闻一多先生考证:“诗”与“志”原是同一个字,“志”上从“士”,下从“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实际就是记忆。文字产生以后,有了文字的帮助,不必再死记了,这时把一切文字的记载叫“志”。志就是诗。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春秋时期的《诗经》和战国时期的《楚辞》是中国最早的两部诗集,代表着中国早期诗歌的最高成就,形成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流派,后来的流派无出这两个范畴。源发展为流,流发展为派,饮水思源,这是每一位创作者必须懂得的。诗词要发扬光大,不能抛弃源头,否则只会山穷水尽,断源截流的做法只会走向枯竭之境。

四、风雅问题

       风是国风,雅是大雅、小雅。国风是《诗经》的主要部分,是《诗经》中的精华,是古代文艺宝库中璀璨的明珠。《毛诗集序》说“《关雎》,后妃之德也,风之始也,所以风天下而正夫妇也。故用之乡人焉,用之邦国焉。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国风的本色是写实,即反映社会现实,后人称之为“国风精神”。雅是《诗经》里的大雅、小雅。《诗大序》:“雅者,正也,言王政之所废兴也。政有小大,故有《小雅》焉,有《大雅》焉。”大雅多为西周王室贵族的作品,主要歌颂周王室祖先乃至武王、宣王等之功绩,有些诗篇也反映了厉王、幽王的暴虐昏乱及其统治危机。小雅多为朝廷公卿大夫等在较私人场合的作品。因此,雅为正声。《诗经》里表现出的关注现实的热情、强烈的政治和道德意识、真诚积极的人生态度,被后人概括为“风雅精神”。国风精神和风雅精神都直接影响了后世诗人的创作。后世诗人要倡导文学革新,基本都高举“风雅”精神的旗帜。如伟大的诗人李白就说:“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王风委蔓草,战国多荆榛。”风雅是诗歌的正道,这一点,我们当代人很少明白的。




五、诗词格律问题

       诗词格律是学习旧体诗词的入门课程,主要包括了近体诗的格律、词的格律。讲究诗律学,首先必须把概念弄清楚了。而我们当代人,基本上是没有弄清楚的,不然,怎么会用“出律”的词汇到处压人。诗词格律在当代人的思维里早已经成为牢不可破的铁律了,都不敢越雷池半步。不管怎么样,死守格律的人在当代诗坛上还占据主流的,包括用韵方面,诗必平水,词必词林,这是他们的出发点,不可逾越。我们当代人写作诗词,应该明白格律的概念,灵活掌握运用,但不能死守。这一点,从创作实践看,古人比我们当代人都高明多了。试想,不能破格了,不能孤平了,不能三平尾了,不能三仄尾了,不能重韵了,不写古风了,那么,我们还能写什么,恐怕连诗律专家都写不出好诗词了。




六、形象思维问题

       毛主席给陈毅的信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形象思维也叫艺术思维,它是一种依附着客观具体的形象所进行的思维。也就是说,形象思维是用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抽象的思想感情。诗词是形象的艺术。形象思维,要求创造出鲜明的、典型的形象来,以具体的人和事,具体的生活现象和细节,来反映作家的社会观念。这就是意象的结合问题。意就是情意,是作者主观的思想感情;象就是物象,是客观存在的景象物体,为意服务的。离开了形象思维便没有艺术创作,当然也就没有了诗词。诗言志,无论是直抒胸臆,还是通过象征手法来表现自己的心曲,都应该遵循诗歌创作的基本要求,寓志于形象之中。诗词如果没有形象思维,即使符合格律要求,也不是诗词,因为诗词没有了韵味和意境,就不是诗词。现在很多人尽管创作了很多的所谓“诗词”,充其量只是一些“格律溜”,根本算不上传统诗词,不是说的过激了,我们读古人诗词就可以感觉出来。关于形象思维的运用,具体涉及到三种写作技巧,就是赋比兴。形象思维,不只单纯的技巧问题,还包括知识学问、生活阅历、思想情操等多种因素形成的艺术修养。正如钱钟书所引西人文艺评论所说:“大家异于常人,非由于技巧熟练,而达常人所不能达;直为想象高妙,能想常人所不能想。”



七、创作内容问题

       从历代诗词的创作实践来看,大致有山水田园诗、咏史怀古诗、怀人思乡诗、赠友送别诗、忧国感时诗、军旅羁旅诗、闲适隐逸诗、写景咏物诗等等,名篇累牍,值得学习。诗歌的内容决定风格,风格决定思想,艺术性的高低决定着成就。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所以有“诗史”“诗圣”的尊称,就在于他的诗在内容、风格以及认识方面取得了划时代的突破。杜甫的诗体裁多样,题材广泛,集中表现了他爱国、爱民、爱自然、爱生活的思想,人民性是杜诗的根本特征。杜甫的诗表达了当时人们的愿望,反映了时代的呼声,这一点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历史尽管进入21世纪,我们在写作的内容上不仅要完全继承先人的优秀传统,而且还应该敢于拓宽这个领域。可是,当代诗词在创作内容上是不容乐观的。网络诗词是当代诗词的重要特点,甚至是当代诗词的通病。网络诗词是贫血病,因为离开了生活,离开了生活这一艺术的根源,诗词必然陷入无病呻吟,这与“思无邪”的理念是不容的。生活上发生的各种现象,我们的所见所闻,都应该是我们创作的主要内容,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都可以写。应该说,鞭挞丑恶现象,伸张公平正义,是当代诗词创作的主要题材之一,可惜这类作品写的人少,佳作也不是很多。只有深入现实生活,用时代语,写眼前事,反映时代精神风貌,敢于突破创新,这样的诗才是有价值的,这也是构造新国风的唯一途径。新国风要形成运动,必须借助于群体的努力,舍此,别无他路。




八、鉴赏点评问题

       一切文艺的东西都有批评,诗词也不例外。诗词鉴赏首先要具备一定的功力,不是随便哪个人都可以点评的。从程度上说,鉴赏是批评的第一阶段,“赏析”一辞之所以广泛得以应用,正在于它于此有所发明。究其出处,乃在陶渊明诗。《移居》诗云:“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约而言之曰“赏奇析疑”,曰“赏析”。可知“赏”与“析”原为二事,赏即欣赏,是感性直观的、审美的,析即评判,是理性分析的、思辨的,但二者又可互相渗透融合无间。“赏析”一辞较之通常所谓的欣赏、鉴赏,在揭示欣赏与批评之关系上,似乎更加深刻,更能显示欣赏活动的此项本质特征。

       国务院副总理马凯在中华诗词研究院成立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树立科学严谨的治学风气,尊重规律,尊重艺术,力戒浮躁,讲求实效。”他还说:“当前,与相对繁荣的诗词创作比,诗词评论已成为诗词事业发展的一条短腿,评论不多,深度不够,影响也小,有些无原则吹捧的庸俗风气也值得忧虑,这些都不利于诗词事业的健康发展”。可谓道出了当代诗词鉴赏、点评的风气。

       当代诗坛,点评的多是假话、套话、空话,连挠痒都没有。还有的诗友才学不高,人格低下,也借助诗词你唱我和,互相吹捧;更有甚者,为了附庸风雅,媚取权势,颂扬领导,大放厥词。这些都是不良现象。当然,要鉴赏点评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会写诗的人不一定会点评,正如会点评的人不一定能写好诗。统而言之,要点评,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还要具有很高的阅读水平,要能够看懂诗词,经过分析,才能做最后点评,包括诗词的意境构造、写作技巧、语言特点等。





苏联著名文艺理论家别林斯基说:“诗是最高的艺术体裁。”我国现代杰出诗人艾青称诗为“文学的文学,是文学的顶峰,是文学的最高样式。”旧体诗词是中国古典文艺的瑰宝,尽管在被“边缘”化的今天,诗词早已经失去了实效性、功用性,但是能够在物欲横流、拜金主义的潮流中仍然拥有很多的诗词写作者,不能不说又是诗词复兴的希望。诗词到底是什么,这里写了几点,提供给诗词写作者多多深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