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燕顺天帝史思明的皇后

 庶民临风 2019-02-17

  辛氏,唐朝安史之乱大燕顺天帝史思明的皇后。辛氏作为一个富家女,在史思明年轻贫贱时,嫁其为妻,并为其生下第三子史朝清,史思明的长子史朝义则不是辛氏亲生。大燕顺天帝史思明的皇后---辛氏史思明为突厥人,原名崒干,其貌不扬的他居然懂得六种蕃语,少年时便与安禄山一起在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长大。成年后,二人仍保持着十分友好的关系。(图为史思明画像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丙子,736年),崒干因欠官府债款走投无路,于是逃到北边的奚族地区,被一向排外的奚族人捉住。奚族人本想杀死这个外地人,可崒干装出一本正经样子说:“我是大唐王朝派来与买王和亲的使者,你们杀了我,如果惹下大祸会影响你们的民族。”奚王看他一副气度非凡的派头,还真当他是大唐派来的使者,于是以贵宾礼节接待他。奚王因畏惧唐王朝势力,决定派一百人跟随崒干一同前去朝拜大唐皇帝。崒干见此,对奚王说:“你派去的人虽不少,但我看多是浅薄之徒,这样的人怎能去见大唐皇帝呢?听说你手下有一个才华超群的琐高,何不让他去呢?”奚王不敢违抗,于是让琐高和他手下数百人跟随崒干同往大唐。他们一行人走到平卢(今辽宁朝阳)时,崒干先派人欺骗平卢守将裴休子说:“奚族人派琐高和精锐将士一起来了,他们嘴上虽说是去朝拜天子,实际是来偷袭平卢,你应该做好准备。”信以为真的裴子休,在奚人进入平卢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将琐高手下三百人杀了个一干二净,单留琐高一人。于是,崒干将琐高捆绑押送到幽州节度使那里。节度使见奚族最有才和威望的琐高被捉来了,非常高兴,当即在给朝廷的奏折中大大地称赞了崒干一番。崒干因此官运亨通,最后升至为将军。后来,他与唐玄宗谈及此事,越发得到赏识,于是赐他史思明这个汉名。

   唐玄宗天宝十四载(乙未,755年),得到唐玄宗赏识的史思明、安禄山二人率兵发动叛乱,揭开唐朝后期中央统一势力和地方割据势力长期斗争的序幕,这就是著名的‘安史之乱’。第二年,安禄山在洛阳自称大燕皇帝,建立割据政权,史思明则占领河北老巢。在此,安史集团虽取得一系列胜利,却得不到人民的拥护,而坐镇洛阳的安禄山因恣行暴虐,致使众叛亲离。

   唐至德二载(丁酉,757年),安禄山被其子安庆绪杀死。安庆绪即位后,史思明屯驻范阳拥兵自重,不听其调遣。至此,安、史集团分裂。不久,史思明带领军队投降唐朝。朝廷一方面下诏任命他为范阳长使、河北节度使;另一方面又害怕他再次叛变,于是派人秘密监视他。很快,史思明知道此事,再次叛变。

  唐肃宗乾元二年(己亥,759年),史思明杀死安禄山之子安庆绪后,在魏州自称大圣燕王,改范阳为燕京,辛氏被册立为皇后。因史思明喜欢辛皇后和其所生的史朝清,并想以此子作为继承人。同年,史思明带领长子史朝义率军进攻唐朝东都洛阳,却将辛皇后和史朝清留在了范阳。

  唐上元二年(辛丑,761年)三月,史朝义发动兵变,将其父史思明杀死,又以史思明的名义,将辛皇后和史朝清处死。第二年,唐朝军队借回纥之兵相助开始反攻,攻破史朝义首都洛阳。史朝义北逃莫州(今河北任丘一带),后因众叛亲离,势单力孤之下自杀而死。历时七年多的安史之乱,至此结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