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讲解----桂枝汤及其变法(四)

 xyf4345 2019-02-17

  今天我们接着讲桂枝汤变法,我们还是先看看条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这是三个条文,我们分两个条文看。'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

 

汗法和下法太过导致的症状,汗法,我们前面讲葛根汤的时候提到,汗法有泻浊阴的作用,因为有麻黄。而桂枝汤本身也是汗法,桂枝汤微微发汗,目的是合阴阳。泻法,主要目的是泻热,而泻法也分几种,泻法(下法);有寒下,温下,润下,逐水等等。今天我们不讲太多的汗法和下法,主要是让大家明白汗下太过,阳会随着阴液的丢失而丢失,也就是汗下太过会伤阳气。你们知道这几个条文说的就是阳气受损就行了。--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这里提到的太阳病,省略了中风二字,全名应该是太阳中风的情况,这个情况我们本来应该用桂枝汤微微发汗以调和营卫,结果误治用了下法,伤了心阳。心阳不足,则会出现胸部满闷的情况,胸满,胸部阳气不足,心阳无以正常化阴气(浊阴之气)而出现胸部满闷的情况,也就是感觉心前区憋闷,这胸部症状,轻微的就是胸部憋闷,严重点就是心悸(心中悸动,现代医学可以理解为房颤,也可以理解为心动过速),我们心脏的跳动,从某种意义来讲,心动过缓比心动过速好,心动过缓的人,大部分是正常人,而且身体健康。我这里说的心动过缓是指的我们平时做体检而言,这里大家要明白。我们的运动员,还有我们平时喜欢运动的人做检查,大都会心动过缓,这是正常现象。而异常的心动过缓,指的是什么呢?是心力衰竭、休克、昏厥的这些情况,这个时候的心动过缓是一个危险的情况,表示我们心脏的动力不足了,这个大家要和我们常态的心动过缓区分开来,而心动过速绝对心脏是有问题的。

 

回到前面话题:我们胸部满闷,这是心阳不足,胸部浊阴比较多的情况,而这个时候脉象是什么表现呢?脉促,这个脉促,我个人理解不是我们说的促脉,促脉,来去数,时一止复来。促脉是摸着脉比较数,间断性的有一个突然的停顿,这个情况中医认为是于阳热亢盛的一种表现,如果阳热亢盛,那就是阳气比较旺,这个情况和我们的胸满症状是不对应的,那这个脉促是指的什么呢?我们回顾一下桂枝汤的主治条文:太阳病,下之后,其气上冲者,可与桂枝汤。方用前法。若不上冲者,不可与之。这一条,说的也是下后气上冲的表现,这个下,下的不厉害,也就是说我们卫气本来偏虚,用了下法就更虚一点,患者的主要感觉是有气从胃皖上冲,而并没有胸满的情况,我们还是可以用桂枝汤来治疗。而一旦胸满,就不能用桂枝汤了,要原方去芍药,我们这个气上冲,如果再严重点,就是感觉小肚子有气上冲咽喉了,这个叫奔豚气,是下焦的阳也伤了,这个情况我们用桂枝加桂汤治疗,那么我们这上冲的气是什么呢?是浊阴之气,浊阴之气上冲,心阳不能正常化浊阴,就会胸满。

 

而脉,我们寸关尺来讲,左寸为心,而这个上冲之气,上冲胸部,胸部,不但有心,还有肺,肺脉,右寸所主,我们这个脉,内经名言“上竞上,中竞中,下竞下”,寸为上,关为中,尺为下,寸对应上,中对应中,下对应下。这种对应情况,我们浊阴上冲胸中,那么对应于脉,就是寸脉异常,而浊阴为寒,寒主收引。我们浊阴上范,寸脉就会表现为紧象。而关脉和尺脉没太大的变化,这个时候的寸脉紧,就好像脉有促象一样。当然,这个脉促只是我个人理解。只代表本人,不能代表其他医家。那么,这脉促胸满,本来应该用桂枝汤原方的,我们就要去芍药。我有几个患者,就是桂枝汤证的表现,用桂枝汤原方,结果患者感觉胸闷,去掉白芍,再吃就对了,韩泓的妈妈,我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后,变方桂枝加龙骨牡蛎汤,结果感觉心窝下有一根筋牵扯的感觉,去芍药,再服,这牵扯感就逐渐消失了。她的胡言乱语情况也慢慢好了。这都是由于心阳不足的情况,那么,这胸满再严重点是什么情况呢?若微恶寒者,去芍药方中,加附子汤主之。患者除了胸满,还微微恶寒的表现。

 

我们再结合另外一个条文看看,这恶寒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病人身大热,反欲得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骨髓也。太阳病,表会有热像,而患者有怕冷的情况,主要是寒在骨髓,这寒在骨髓我们要拓展去看,肾主骨生随,骨髓有寒,实际就是我们的肾阳虚,患者怕冷,就是我们的肾阳(元阳)不足的原因,温肾阳,补元阳的主要药物是附子。这个附子,拓展一下,分三种:附子、乌头、天雄。我们这附子,和土豆一样,都是当年种的,当年种的附子旁边长的为附子,这个母附子叫乌头。如果当年种的附子没有旁生,而这个母体单独长大的,叫天雄。乌头温阳的作用不如附子,而乌头散寒的作用比附子要强,比如我们治疗风湿类疾病的乌头汤,就是取乌头的散寒作用。天雄,因为独长,他的力量不会旁溢,天雄的温补力更大,而独能称雄。天雄善补命门之火,补力比附子更强。附子∶味辛,性大热。为补助元阳之主药,其力能升能降,能内达能外散,凡凝寒锢冷之结于脏腑、着于筋骨、痹于经络血脉者,皆能开之,、通之。而温通之中,又大具收敛之力,故治汗多亡阳。附子和干姜都温阳,干姜偏于守,附子偏于走,附子全身无处不到。我们胸满而有恶寒的情况,说明我们不但心阳不足,而且肾阳(元阳)也有虚象,这种情况我们就在桂枝汤去芍药的情况下,再加一味附子。

 

我们再看看另外一个条文: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遂漏不止,这里指的是漏汗,虽然这条说的是桂枝汤发汗太过,而其说的意思就是我们下焦元阳也虚的情况,患者表现为漏汗,一天衣服打湿几身。恶风,前面我讲过是卫气虚的表现,患者因为漏汗,小便就会少,我们的津液排泄,主要表现是汗和小便。小便多的大多无汗或者汗少,汗多的小便就偏少,这是普遍规律。因为漏汗,我们的津液丢失,我们肢体组织就会缺乏津液的濡养,就会表现为肢体微微挛缩,或者屈伸不利的情况,这情况也就是我们常常说的表里两虚。这种情况我们不但要固表,还要温里,固表用桂枝汤,温里用附子。就桂枝汤加附子。发一个以前的医案:熊某,女,72岁。畏寒自汗,恶风易感,身困嗜睡三年,多处医治无果,病情日益加重。2014826日来诊。刻诊时头戴线帽,身穿三件厚衣。述每日内衣全湿多次,至少换三次内衣。舌淡苔白,脉沉而弱。经曰:阴阳之要,阳秘乃固。此阳虚漏汗之证,法当扶阳固阴。处方:附片60g(先煎两小时)桂枝30g白芍30g炙甘草20g干姜20g山萸肉30g大枣12枚,加生姜30g  三剂。一日一剂,分三次服用。201491日。患者已无寒冷感,还有轻微自汗,已不湿衣。又按原方抓了三剂。201494日,诉近两日基本没有出汗了,畏寒感觉十去七八,头部微晕。饮食睡眠可。此表阳已固而里阳未复,浊阴之气上扰清阳而头晕,治疗当继续温阳化阴为主。处方:附片60g(先煎两小时)龟板20g(先煎)砂仁15g白术30g炙甘草20g茯苓30g白芍30g干姜10g大枣12五剂。这五剂后痊愈。我初诊用的就是桂枝加附子汤,加了干姜和山茱萸,加强温阳固表的作用。而这患者,在当地也曾经用过桂枝加附子汤,而效果不好,原因在于附片的用量不够。患者因为好了,她曾经看过的医生把我的方子要过去看过,患者家属给我反馈的信息。之前给她看过病的医生还把我的方子拿去收藏了起来。

 

关于附子的量的问题,有不少人,吃了附子,结果反而有上火的表现,这是为什么呢?附子,下焦药,下焦药就要下焦的量,我常常用60g作为下焦的量.如果量不足,药性就到达不了下焦,就会浮越于上,就会表现为上火的情况。而用附子(附片)我们还要注意一个问题,要会用土药(炙甘草),这个用土的,以前我讲过,因为有新来的,这里复讲一下;我们人类刚刚发明火的时候,食物就是直接火上烤,后来有陶罐了,就把陶罐挂在火上煮(炖),后面古人就发现,用灶更能够保持热力,灶可以保存火的力度,而灶就是土做的。这就是最原始的用土保存热力,对应我们中医;附子补火,要保持火的力度,就要用炙甘草,这就是补火要善于用土药的含义。今天的课就讲这么多,大家慢慢理解,希望进一步明白理路,我们循筋拨点疗法的关元,理路就是附子的启发。中脘理路来源于桂枝汤,我讲桂枝汤,理路实际和我们循筋拨点一样的,所以希望大家把理路搞清楚。



     主讲:《一谦阁》创始人    王家祥

      文章整理:《一谦阁》入室弟子    许祥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