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评柯琴“六经地面”说(转)

 悦草盆 2019-02-18

“六经地面”出自清代柯韵伯《伤寒论翼·六经正义》,他认为“仲景之六经,是分六区地面”,“是经界之经,而非经络之经”。由于柯氏是伤寒名家,其说便有很大影响,近世持“六经非经论”者不乏其人,柯氏实为“始作俑者”。

柯氏认为:“六经犹列国也,腰以上为三阳地面,三阳主外而本乎里,心者三阳夹界之地也,内由心胸,外至颠顶,前至额颅,后至肩背,下及于足,内合膀肤,是太阳地面,此经统领营卫,主一身之表证,犹近边御敌之国也。

内自心胸而至胃及肠,外自头颅,由面至腹,下及于足,是阳明地面;由心至咽,出口颊,上耳目,斜至颠,外自肋内属胆,是少阳地面,此太阳差近阳明,犹京徽矣。腰以下为三阴地面,二阴主里,而不及外,腹者三阴夹界之地也。

自腹由脾及二肠魄门为太阴地面,自腹至两肾及膀胧溺道,为少阴地面,自腹由肝上隔至心,从胁肋下及小腹宗筋为厥阴地面,此经通行三焦,主一身之里证,犹近京夹辅之国也,太阴阳明,分居异治,犹周召分政之义,四经部位,有内外出入,上下牵引之不同,犹先王分土域民,犬牙相制之理也”。

其意即:“六经”实该人之一身而言,也就是人身的六个部位,即“地面”。六经受病,则为“六经病”,这样六经病也就概括了全身疾病。不唯伤寒,也包括杂病在内,故“百病兼该于六经,而不能逃六经之外”。

除了他把“太阳”误认为“心”这一点不论,这应该是很有见地的话。但是,在他看来,六经是“面”的概念,而经络是“线”的概念,所以而有“六经非经”之论。

其实,他的上述内容,恰恰都与经络直接相关。他的理论依据是《素问·皮部论》:“按《皮部论》云:‘皮有分部,脉有经纪,其生病各异,别其部分,左右上下,阴阳所在,诸经始终。’此仲景创立六部位之原。”

殊不知,皮部就是十二经脉及其络脉在体表皮肤的分部。柯氏粗浅地把经络仅仅作为“线”去理解,不知十二皮部的理论,正是为了说明经络既有线,又有面这个问题。就在上述柯氏引用的那一段话的下面,还有被他删去的一段话,明确指出:“欲知皮部,以经脉为纪者,诸经皆然。”

意即:要想知道皮部即皮肤上的分区,必须要以经络的循行部位来作标准,十二经都是这样。柯氏口口声声说要“在六经上求根本,不在病名上寻枝叶”,但这个“根本”,在他头脑中却是含混不清的。

正是以手足六经为主体的经络系统,遍布周身,内属脏腑,外络肢节,行气血,营阴阳,环周不休,在人体形成了广泛的联系,所以《内经》的作者便明确提出了以经络所在部位来判定疾病的病位。

如《灵枢·卫气》云:“能别阴阳十二经者,知病之所生,候虚实之所在者,能得病之高下。”同书《经脉》又云:“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等等,皆足以为证。

而六经病证,就是十二经脉及其所联属的脏腑以及气、血、津液的病变,六经证治的内容,包括了疾病病位所在的经络脏腑,又概括了表里、寒热、虚实、阴阳等不同的疾病性质,以及与病位病性相应的治疗方法,所以才在临床上具有普遍的意义。“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这便是张仲景的“夫子自道”。

参考资料:《六经分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