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眩晕》特效穴位及按摩手法

 hmverve 2019-02-19

眩晕

眩晕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症状,眩为眼花、视物不清和昏暗发黑之症,晕则以视物旋转,或如天旋地转不能站立为准,因两者常同时出现,故称眩晕。

眩晕的病因有很多,中医认为多因气血不足、肝阳上亢或痰湿中阻等因素所致;另外眩晕也可见于脑动脉硬化、高血压、贫血、神经衰弱、癫痫、偏头痛、颈椎病以及各种眼科疾病中。

特效穴位按摩

No.1 按压百会穴

【穴位位置】位于头顶正中线与两耳尖连线的中点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端慢慢按压百会穴3~4次。

No.2 按压天柱穴

【穴位位置】位于项部,斜方肌外缘之后发际凹陷处,大约后发际正中旁开1寸处。

【按摩方法】用食指指腹端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按压天柱穴2分钟左右。

No.3 按压风池穴

【穴位位置】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之间凹陷中,平风府穴处。

【按摩方法】用双手中指指腹端由下至上按压风池穴2分钟,每日2次。

No.4 按压合谷穴

【穴位位置】位于手背,第1、第2掌骨间,约平第2掌骨中点处,左右各一。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端按压合谷穴2分钟左右,力度适中,每日2次。

No.5 按压足三里穴

【穴位位置】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

【按摩方法】用手指指腹端垂直按压足三里穴5分钟左右,力度稍重,每日2次。

No.6 揉捻太冲穴

【穴位位置】位于足背侧,在第一趾骨间隙的后方凹陷处。

【按摩方法】用拇指指腹揉捻足部的太冲穴,以有酸胀感为宜。

辨证加减按摩

依据病因及症状的不同,中医可将眩晕分为四种类型,即肝阳上亢型、痰浊中阻型、肾精不足型和气血亏虚型,按摩治疗时需要依据辨证施治原则进行方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肝阳上亢型

【病症特点】眩晕伴面红目赤,口苦易怒,重者肢麻震颤,眩晕欲仆,头痛,语言不利,恶心呕吐,舌红苔黄。

【按摩方法】按摩太冲穴、风池穴、行间穴和侠溪穴。

痰浊中阻型

【病症特点】眩晕伴头重昏蒙,胸闷乏力,纳呆,或时吐痰涎,苔浊腻。

【按摩方法】按摩中脘穴、内关穴、丰隆穴、解溪穴和阴陵泉穴。

肾精不足型

【病症特点】眩晕伴耳鸣,遗精,腰膝酸软,精神萎靡,舌嫩红,少苔或无苔。

【按摩方法】按摩关元穴、太溪穴和肾俞穴。

气血亏虚型

【病症特点】眩晕在活动后加重,神疲气短,面色少华,纳差,舌质淡胖。

【按摩方法】按摩中脘穴、脾俞穴、胃俞穴、三阴交穴和足三里穴。

TIPS 自我保健

·饮食宜清淡,减少盐分的摄取量,少吃刺激性食物。

·保持心情舒畅,消除紧张情绪及思想顾虑。

·不宜单独外出,注意卧床休息,室内宜安静,空气要通畅,光线尽量暗些。

·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用脑过度和精神紧张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