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股市学堂:财务报表的高级化妆盒!

 Confucius365 2019-02-19

有人说过,财务报表就像是刚满18岁的小姑娘,可以通过化妆呈现出完全不同的形象,而会计师就是那个化妆师,可以把灰姑娘打扮成公主。一般的财务造假手法,如虚增收入,调节坏帐准备比例等,想必稍微有点报表分析能力的人都能识别,也有很多人写这方面的文章,我就不啰嗦了。本文就来梳理一下会计师的化妆盒里的高级玩意儿,介绍几种隐蔽一点的财务造假、利润操纵以及粉饰财务指标的手法。

本文较长,分三部分来阐述。

首先聊造假。

在介绍财务造假的手法之前,我想强调一个观点,就是在分析造假的伎俩时,一定要心中有“一杆秤”,这杆秤就是如下的会计恒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绝大部分财务造假都是为了虚增利润(也有少数是出于其它目的,我们后面会提到),利润扣除分红后是会放到未分配利润里面的,而未分配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既然虚增了所有者权益,为了保持这个等式的平衡,必然要调节另外两项,即资产和负债中的至少一项,或者两项同时调节。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有多少种手法。

一.虚增资产。

1、虚增应收帐款,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手法,也是最好圆谎的一种,反正审计师来了,就说货已经发出去了,还没收到钱。正是:销售合同在手,业绩我有(当然是假的合同咯)。但既然最简单,识别起来也就最容易,只需关注应收帐款占营业收入比例即可,一般情况下,我认为超过30%就要引起警惕。

2、虚增存货,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手法。准确地说,应该是货物已经发出去了,但不把资产中的存货减掉。我们知道,一笔销售确认为收入后,正常的会计处理是,把存货结转至销售成本,这个时候资产中的存货应该减少。但现在虚增了利润,又要保持等式平衡,不减存货便可以达到目的。这种手法一般用在农、林、渔、牧行业居多,因为这些行业的存货不好核实,你说水里有多少支扇贝,审计师也没法下水去清点。

二、调低负债

主要手法是将一些负债放到资产负债表外,比如,把一部分负债放到一家不控股的子公司,这样负债就不会记录到合并资产负债表(只有控股的子公司才会被并表)。这也是很多公司为了IPO去美化资产负债表的主要手段,适当隐藏资产和负债,可以让财务指标大不一样,后面我们会有一个例子来具体说明。这也是为什么有的上市公司资产负债表有上百亿的货币资金,却无法兑付几个亿的债券,可能在表外有更多的负债,上市公司的资金已经为这些表外负债提供了担保,属于受限的资金。

三、调低费用

主要的手法包括:延迟确认费用、少计费用。

1、 延迟确认费用,对于某些TO C端的消费类的公司,可能存在大笔的广告支出,而这种支出一般是比较滞后的,往往是到了报表截止日,广告费还没有付清。而会计计账是要凭凭证入账的,按照最新会计准则,这些应付还没有支付的费用是要计入“其他应付款”的(以前是计入“应计费用”,最新的会计准则取消了这个科目,类似的这种递延性的费用全部放到“其他应付款”),虽然这个“其他应付款”也属于销售费用的一种,但既然没有凭证,这个科目就好比是一张空白支票了,想填多少就是多少了,只要不太离谱就行,反正审计师也不好核查。当然了,这种延迟确认,只能暂时起作用,等到了这笔广告费用实际地支出后,还是会计入下一个会计期间。对于这种手法,只要“其他应付款”占销售费用比例不是太大,且占比一直保持稳定,倒不是什么大问题。

还有一个延迟确认费用的科目叫“递延保单获取成本”,用在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为了获取一份新的保单,要付出成本,比如给保险业务员的佣金,保单发放和核保费用,这个费用还挺大,对利润会造成较大影响,这个成本就叫“保单获取成本”。目前美国会计准则对这个费用是进行摊销处理的,而我国的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一致,是在当期一次性计入费用。但在2008年以前,我国也是采用摊销法的。 可以看到下图中,中国人寿2008年报中这一费用高达134亿,可见对利润的影响之大。

当然了,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已变更,所以这一科目在报表中现在看不到了,我们只需了解一下这个概念即可。

2、 不合会计准则的费用资本化,先解释一下什么叫费用资本化。

“费用资本化”是指符合条件的相关费用支出不计入当期损益,而是计入相关资产,作为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类项目管理。简单地说,资本化就是公司将支出归类为资产,这样会增加利润。比如公司从银行贷款买入设备,以扩大生产,货款利息到底算不算费用,是全部算费用,还是部分算作费用,这个在会计准则是有明确说明的。有人会说,利息能有多少,对净利的影响能有多大,对于高杠杆的业务类型来说,这个利息费用还是很吓人的。比如,万科2017年报的资本化利息就有41亿,还是相当大的一笔金额。

而费用资本化又有两种 类型:借款费用的资本化、研发费用的资本化。

高杠杆的企业负债会比较多,会产生较高的利息费用,比如房地产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会比较多,研发支出是算费用,还是算资产,对利润影响较大。

我们先看下会计准则对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条件是如何定义的:

(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这一条件是指企业购置或建造固定资产的支出已经发生, 包括支付现金、转移其他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

(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这一条件是指已经发生了因购建固定资产而专门借入款项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辅助费用或汇兑差额。

(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这里所指的“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主要是指资产的实体建造工作,例如主体设备的安装、厂房的实际建造等。

必须同时满足上面这三个条件,发生的借款费用才能资本化。符合资本化条件的资产在购建或者生产过程中发生非正常中断、且中断时间连续超过3个月的,应当暂停借款费用的资本化。中断的原因必须是非正常中断,属于正常中断的,相关借款费用仍可资本化。

以上定义有点太严肃,换个通俗一点说法更好理解。

假设某公司为了扩大生产,准备进口几台机器设备并修建厂房,公司自己出部分资金,另外1月1号向银行贷款了一个亿,但由于某种原因,厂房4月1号才开工,机器设备由于缺货,也是4月1号才订购。这期间三个月产生的费用就不能被资本化,只能从4月1号开始的利息支出才能被资本化。中间如果厂房的施工中断连续超过三个月的,也不能资本化,而如果期间这笔贷款被挪作他用,并没有花在这个项目上,也是不能资本化的。

可以看出,这个资本化条件的界定还是有点复杂的,可操作空间很大。

对于研发费用的资本化,比较简单,不存在这么复杂的条件界定,我国目前的会计准则是要求将研究阶段的费用完全算作费用,开发阶段的费用是可以部分资本化的。至于什么是研究,什么是开发,理论上,研究阶段是探索性的试验阶段,而开发就是已经可以正式出产品了,实际上也不太好界定,所以这个也有一定的操作空间。总之,比较厚道的公司,研发费用的资本化金额一般都为零,如果看到不为零的,稍微加以关注即可,算下对净利润的影响有多大。

其次,谈谈几种操纵利润的手法:

一.将收入计为预收款

有的公司为了每年的利润看起来更稳健一点,会延迟确认收入,将明明满足确认条件的收入不确认,而是当作预收款(预收款属于负债),这样会导致负债增加,利润减少,等式依然平衡。

二、利用递延所得税资产,调高利润。先解释一下什么叫递延所得税。

通俗一点说,递延所得税就是按照税法和会计准则核算出来的企业所得税的差额,如果这个差额为正,就是递延所得税资产,如果为负就是递延所得税负债,比如,税务局认为你今年要交1000万的企业所得税,而你按照会计准则算出来要交900万企业所得税,那么就产生了100万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之所以是资产,是因为相当于你提前把这100万交了,下一年就可以少交100万了,相当于支付了100万的预付款。相反的情况,就会产生递延所得税负债。

那为什么会有这种差额呢,是因为会计准则和税法的出发点不一样。有些业务,比如广告支出,假如某公司为了给某个新产品做市场推广,第一年一次性支出大笔广告费,按照会计准则,这笔大额支出应该全部算作当年费用,势必对当年营业利润产生较大影响,从而会减少企业所得税。 而税务局可不能这么算,对于广告支出,算作当期费用的不能超过当年营收的15%,超过部分要分摊到以后几年。这么做的目的应该是为确保税收的稳定,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100万递延所得税资产。

通过上面这个简单的例子, 我们理解了延迟所得税的概念。

另外一种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情况是企业亏损,比如,假设某企业今年亏损1000万,所得税税率是25%,那么这笔亏损会产生1000万*25%=250万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这250万在以后某个盈利的年度是可以用来抵扣企业所得税的。假设第二年或第三年该企业又有3000万的利润总额,本来是要交3000万*25% = 750万的所得税,但前一年有250万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这个时候就可以用来抵扣了,那么就只用交500万了。至于哪一年抵扣,会计准则并没有要求,只要求5年内抵扣即可,这就给企业提供了调节利润的一种方法,碰到哪一年利润不理想的时候,就可以把递延所得税资产拿来抵扣,冲高一下利润。

举一个案例,利亚德2016年收购过一家叫Planar的美国公司,这家公司由于以前的亏损产生了2.82亿的递延所得税资产,且2016年Planar公司是盈利的,按说2016年就可以抵扣了,但直到2017年年报中,Planar被利亚德并表后,这笔递延所得税资产才被抵扣,下图是利亚德2017年报附注中的说明:

利亚德2017年净利润是12个亿左右,这笔2.82亿的抵扣对净利闰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所以,如果看到资产负债表里有大额的递延所得税资产,要详细阅读下报表附注里的说明,看是怎么产生的。如果金额较大,我们也要重点关注,类似我们要关注非经常性损益项目一样。

由于产生递延所得税资产和负债的项目很多,而且对于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抵扣规则,也比较复杂,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学习相关知识,这里不作过多解释。

虽然操纵利润不像财务造假那样令人深恶痛绝,一般情况下也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我们还是要分析其动机。故意做低当期利润,把利润留给以后的年度,虽然可以让每年的利润表看起来更稳健,但是否也意味着,公司未来的增长乏力?这个问题值得投资者深入分析。

我们再对比一下美的集团和格力电器的2017年报会发现,格力电器的报表附注中显示,已确认的可抵扣递延所得税资产差额高达719亿,按照25%的所得税税率算的话,可抵扣180亿的所得税,简直就是一个百宝箱啊,难怪有人说格力电器隐藏了利润。其中光预提费用一项带来的递延所得税资产差额就高达684亿。详细情况如下图所示:

而美的集团2016年报和2017年报中都没有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是什么原因导致格力电器宁可提前多交所得税,也要把利润隐藏起来?会不会是对未来增长速度放缓的担忧?丰年时多储粮,以备荒年时从粮仓放粮。其实资本市场似乎已经给了反应,给予了格力电器更低的估值。

最后,举一个粉饰财务指标的小例子。

在本文开头,我提到过,财务造假的目的并不都是为了虚增利润,也有些是为了美化财务指标的。举个例子,假设某企业真实的主要财务数据如下:

计算得知,该企业资产负债率高达80%,资产收益率只有5%,但如果把资产和负债都减少500万,现在变成如下图所示:

两个关键的财务指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资产负债率降低到60%,资产收益率提高了一倍,变成了10%。这也是谨慎的投资者不喜欢买刚上市新股的原因,因为上市前的数据存在太大的粉饰的可能性。

我们知道,ROE是大家公认的一个代表企业盈利能力的指标,但只看这一数值的高低还不够深入,最好自己拿笔算下各个参数,算下总资产,净资产,净资产周转率,杠杆率,等等,这也是杜邦分析法所强调的。

总之,在阅读财报时,要多思考,不明白的先记下来,然后一个个去寻找答案,等问题一个个地想明白了,你对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就了解的更深入了。对企业了解的越深入,就越能拿得住股票,大涨时守得住,大跌时敢于补仓。(作者:佰港城西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