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六曲山堂丛稿·关于学习书法的几点思考》

 潇潇雨ekg9m5f4 2019-02-19

1首先是碑和帖的问题,什么是书法中的碑和帖呢?碑是石刻文字,刻碑者往往可以因循刀法的方便而使原来字迹有所变化,即与原书丹之字略有出入,另出风貌,还有的碑刻甚至未经书丹而直接奏刀。其字融入了刻工的艺术情趣与操刀习惯,金石之像,非毛笔书写所能体现,实际上是书者与刻者的共同创造,比如我们所熟知的《九成宫碑》、《玄秘塔碑》都是当时著名刻工所为,带有一定修补性,这可能也是传世的欧阳询其他碑帖除了书写者当时的水平和碑刻侵蚀的程度之外而造成这类碑帖不如《九成宫碑》精美险绝的重要原因。刻帖都是摹勒上石,就是先将墨迹上的字用透明的纸以墨摹下来,然后用朱色从背面依字勾勒;再拓印上石,最后刻,比碑多出两道工序。虽然程序复杂,但刻帖要求忠于原作,尽力毕肖,每道工序均不得搀入己意,所以精品帖本可以达到乱真的水平,另外,就书风特点而言,“碑”系书法因为特殊场合的限制,书体多用正体(如汉碑隶书、魏碑正书),且为典重起见,风格多浑厚朴拙,粗狂大气。故此发展而出“碑派”(碑学),其书则着意追求笔墨的“金石味”。而北魏碑刻因受其地域文化的熏陶,书法体势雄强;复经刀刻及自然残蚀的“加工”,更增添浑莽之气,因而被习碑者尊为碑学正宗。一般而言,选择碑刻拓本作字帖,拓本的年代越早越好(也有特殊,另附文章介绍)

帖较为好理解,即用书写工具直接在帛书,绢布或纸上书写,以墨迹的形式呈现。“帖”系书法书体以行草书为主,自然活泼,书法史绝大多数时间中习之者众而形成的“帖派”(亦称“帖学”),提笔即书,允为原貌。王羲之父子为代表的晋人书法,是行草字体由“古”向“今”变化飞跃的一座高峰,流美劲爽,自然妥帖,其书法作品也成为了历代帖学的中心。其后的虞世南、米芾、赵孟頫,王铎等等皆是其中翘楚。墨迹中书家行笔的起止转折、抑扬顿挫、轻重缓急,可得一目了然;点画的勾连呼应、用墨的浓淡枯润,都毫芒可辨,丝丝缕缕恍惚生动,透过时间,古人面目宛在目前。古人认为能或名家真迹十数字,便可得其笔法,原因就在于此。

只要对碑帖有初步了解,我们自然会明白,当一种碑帖都存在时,我们应该选择哪种去做我们的范本,或许直接看图片会一目了然,比如智永和尚有真草千字文墨迹本,偏偏用大观三年的宋拓,这不是白给自己添麻烦嘛。近代书法家启功先生有云:“半生师笔不师刀”,其中笔指的是帖,刀即为碑,我觉得以碑帖结合是一条很好的路子,通常以帖来学习笔法,用碑来补充阙疑,纠正拓展即可,比如说,你要练习二王,直接上手《大观帖》、《圣教序》等是不太妥当的,总须以《兰亭序》、《远宦帖》、《平安帖》等练习一下用笔,以此来说,当代那么多练习《九成宫》、《化度寺碑》等欧体书法,为何只有很少的人之前练习甚至听说过《仲尼梦奠帖》呢?在这个问题上不必多说。然而又有一个问题就是关于帖的可靠性(碑刻下文会说明),即帖非本人所写,经由后人重新摹写。例如王羲之所传墨迹无一真迹,而墨迹水平差别很大,精者如《丧乱、得示、二谢三帖》、《兰亭序》、《奉橘帖》、《初月帖》等(《频有哀祸帖》《平安帖》《游目帖》等等都很精美,需注意王羲之传世墨迹中的风格几乎无一相同,另附文释之)。而《瞻近帖》、《龙保帖》、《不得重熙帖》等则不过尔尔,就字形而言还不如经典的《圣教序》、《十七帖》等碑刻作品,帖不及碑的情况时而出现。第二个问题是一个人同一个贴写过好几次,这种情况也较少,以赵孟頫的《洛神赋》为例,传世真的墨迹共五种,如果选该选哪种呢?《胆巴碑》、《三门记》、《闲居赋》、《道德经》、《汲黯传》等一个书家不同时期,不同书体做呈现出来的风貌皆有所不同,我们又应该怎么取舍呢?(附)

另外,我们需要再关注一下碑帖的版本,版本问题属于文献学主要内容之一,相比于传统文献的梳理、考证、编纂,书法领域的版本问题研究的很不足,当代世风浮躁,书风因之,多有谈笑风生间的挥毫泼墨,而绝少青灯黄卷下的良苦用心。即便如此,借挹前人和今博洽之士的泽惠,书法领域中版本的学问也较为庞杂精深,须以专文来说明,在此只举例略加说明即可。以熟知的《九成宫醴泉铭》为例,版本很多,参差不齐,佳者有李祺本、李鸿裔本、端方本、四欧堂本均全本细墨精描过,其中秦刻本刻工之精、参考意义之大几可媲美原石。其祖本几乎是南宋拓中所见最早的,翻后早拓从书法参习价值来说肯定大于原石明中期后已剜的拓本。大家耳熟能详的所谓“翁藏宋拓九成”。此本后人所添笔意甚多,已失原貌,有善本不用,偏偏选择党崇雅本、胜芳王氏本等,如此岂能做到“取法乎上”?再如据有心人比较,当代田蕴章的九成宫藏本就是麟游本,而麟游本当初贡献者明确认为其为翻刻本,不过质量尚可而已。一些仿刻本、修填本也一般不宜采用(附)。当然在大方向上明确之后,我们也需要辩证对待这种版本的差异,有需求便有差异,例如《灵飞经》渤海藏真帖本、滋蕙堂本、望云楼本三种虽然不同,然各有风采,依此练习所得到的效果也会不同,虽有墨迹,弃而不用,在某些情况下是可以成立的。习书者在此方面当充分了解自己所用的范本的一些信息,根据自己所需而进行选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