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帝内经》学习笔记9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9-02-19

《黄帝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 - 独特的医学理论

​   下面我们学习第三节,《内经》学术体系的特点,

   首先谈的是独特的医学理论,所谓独特的,那当然是有参照物,现在最大的参照物就是西医。
   虽然西医是后传入中国的,但是我们现在研究《内经》的学术特点的时候,恐怕还
是得考虑这一点,这个方面的问题。

​   《黄帝内经》是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建立研究的角
度和研究的方法,思维方式上面我们涉及到了独特的人体观、疾病观,以及疾病的防治观,我们还是按这样几个题目来谈这个问题。

   人体观,
​   也就是怎么看人体。
​   中医把人体怎么看待,有两个特点是突出的:
* 第一,是把天、地、人作为一个整体,把人放入到天地、自然、社会之间来看。
* 第二个特点,就是认为人体是由气、气机的运动,来维持生命的,人体的气机正常
运动是升降出入,气机正常运动这就是正常的人体。
​   气机的升降出入在运动着,这种
运动规律是正常的,这就是正常的人体。
   简单的说,就是这样两条,
   一条是把人看成整体,把人和自然、社会作为一体看待,而人自己也是整体。
   另一条就是把人看成是运动变化的气,或者是气机。正常运动变化的气,这就是正常人
体。
​   升降出入,所谓的阴平阳秘也好,所谓的其他的东西也好,都是在讲的正常运动
,阴平阳秘也不是平平静静的呆着,它也是在那运动着的,它不是呆立不动的。
   所以对人体观,怎么样看待这个人,这是一个特点。

   现代医学新的观点是把生物、社会看成是一个。其实《内经》那时候,就把人看成是生物的,又看成是社会的,又看成是自然的。生物的、自然的、社会的,一直是作为一体来看待的,不是孤立的一个人,这是人体观。

   疾病观
   疾病观的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所谓的和谐,和谐观,疾病观就是失于和谐
,失于和调了,那就是(疾病),失调了那就是疾病。
   正常的就是和调的,失调的就是病,在具体的讲,阴阳失调了就是病,阴阳和调了
就是健康。阴阳就包括气血,包括脏腑,包括很多东西都可以用阴阳来加以概括,人体的生命不都可以用阴阳来加以概括吗,“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它可以用阴阳来概括一切东西。
   那对人体来说,
​& 健康就是人体的阴阳平衡,阴阳协调就是健康。
​& 疾病呢,阴阳失调
就是疾病。
​   疾病复杂不复杂,太复杂
了,但是呢,归纳起来又很简单,就是阴阳失调了,咱们相反把它调得不失调了,协调起来(健康了),那就算调完了,是不是。
   所以疾病观的很重要的观点,就是和谐与失调的问题,和谐就是正常,不管什么,气血也好,说气血多了就很好吗?气血充盛、旺盛是好事,但是过多了,瘀滞了,那不就是坏事了吗。
   七情谁没有啊,是正常的,但是过分了那不就坏了吗,高兴好,高兴大发了也不好
。过喜也伤心“喜则气缓”,所以那就是失调。
   它是在一定的范围内的谐调,或者叫和谐,这就是正常。失于和谐,这就是病。
​   咱
们教材讲到,说从人体观察基础上,结合临床医疗实践,《内经》根据奇恒常变的观念,确立自己的疾病理论。

   奇、恒、常、变,
* 奇 - 就是特殊,奇就是奇异,就是特殊,特殊的就是不正常的,
* 恒 - 就是正常,恒常也是常。
* 常 - 就是正常,
​* 变 - 就是变化,变异了。
   奇、恒是相对的,常、变是相对的,也就是把正常和不正常相对来看,不正常的就
是病,正常的就是健康,就是这么一个观察问题的方法。
   所以疾病观就是教材所说的有序、和谐、统一。
   什么有序、什么和谐、什么统一?
   体内的阴阳之气和谐、有序、统一,那就是健康。
反过来,不和谐、失序、不统一了,那就是病态。
​   阴阳破坏了,阴阳谐调关系被破坏
了就是病态,所以关于分析疾病的问题,可以说我们中医很提纲挈领了。
   什么提纲挈领?
   就看它和调不和调,或者严格来说,就概括为阴阳,阴阳是否和调,不调那就是疾
病,这是疾病观。

   防治观
   防治其实就是从整体机能和调的角度,也就是从整体的角度,从机能的角度,从和
调的角度来防治疾病。
   疾病的防治观有什么特点呢?
   就是整体、机能、再加上动态和调,这就是防治的特点。

   从整体的角度,中医防治疾病就是从总体治,你说你喝这碗汤下去了,说这汤准到哪
,不到别处,那不可能。你针灸一下,说这针刺到合谷只有治牙痛,不治别的,那不见得。应该是整体的角度,同时更主要是调节机能的角度,不是说形体我们不看,别说中医就强调机能,没有形体,没有形体哪有机能,但是我们在治疗、在观察问题的时候,是把机能摆在第一位的,注意调节它的机能,同时又是动态,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不是啊。
​   看什么病都是在那里变的,说学老师一个经验方,你长期老使那经验方
,那有的时候是不灵的,尽管是经验方,它疾病变了,情况变了,环境变了,它还行吗?所以也是要变的,因为客观事物是在不断运动变化的,病人在不断运动,疾病在不断变化,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在不断运动变化,那你当然治疗的时候,防治的时候,也要考虑到这些特殊的情况。
   比如上节课我举例子所说的,按照五运六气来考虑问题,今年运气和去年运气不同
了,今年上半年之气是太阴湿土司天,所以今年上半年应该湿气盛,可到下半年呢,就是阳明燥金,下半年就干燥了,你不管上半年还是下半年,你凡是感冒都开这个方,肯定不对,所以就要从运动的、变化的这个角度,来考虑防治疾病。
   还有一个协调,总的是要使人体动态的调和,和调了,你要想办法,阴不足了,就
要补阴,或者阴不足了,阳太盛的,在补阴的同时还要泻阳,总之是让(人体)调和,所以整体、机能、动态谐调,这是疾病观的很重要的问题,不管你寒而热之,热而寒之,虚而补之,实而泻之,你都是在那搞谐调呢,都是在那搞平衡呢,当然,不可能绝对平衡。
​  
至于标本、缓急,标本、缓急的问题同样是适合当时你治疗或者防治疾病的具体情况,有缓有急,有标有本,同样要达到的目的还是,整体机能动态的谐调。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一些基本观点,所以中医在诊、治疾病方面,都有它独到的、特殊
的地方。

   换句话说,我们对照来说,就和西医有些地方是很不一样的,当然有些病可能观点
是一致的,有些病的观点不见得一致。
​* 有些病,西医是治这个病就是使这种药。
​* 你中医
就很难说是这种病就使这种药,那不一定。同一种病在不同的年份产生,就要使不同的药,产生在不同的人身上,就应该使不同的药。
   例如:大叶性肺炎西医都使青霉素,中医来个大叶性肺炎,你都使用什么麻杏石甘汤,恐
怕不行,对证了哪个方子都能使、都行,不对证哪个方子都不能使。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有所变化。
   这个就是学习中医必须知道的这个特点,当然,这个特点是我们的优势。因为这个方法
解决不了,还有那个方法解决,思路很广,思路很宽。但是也有缺点,这玩意儿很难掌握呀,你说今儿使这个方,或者使那个方,我怎么才能学会呀?最好你老师教给我一个方子,我一辈子都使这个,什么病都能治的好,这个没有啊,中医办不到,当然西医也办不到。
   相对来说中医的活动的范围就更大。从这一点来说,对于我们学习者而言,难度趋
势是相对比较大。
   所以,第一个问题谈到独特的医学理论,那么从人体观、疾病观,以及疾病防治观
,那么简单的提一下,确实《内经》的理论体系有它自己的特点,确实这个特点很多程度上,也直接影响到整个中医的学术上的一些特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