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强直炎几首验方

 矿生 2019-02-19
​ 名老中医杨富国治疗诸关节炎及强直性脊柱炎验方 😊“独寄骨痹
杨富国,男,1951年出生。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西医临床、教学、科研30余载,擅长颈肩腰腿痛的非手术治疗。1992年研制出多功能牵引复位机,1993年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000年获咸阳市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
😊【组成】 独活10克,羌活10克,桑寄生10克,细辛5克,秦艽10克,防风10克,焦杜仲20克,威灵仙20克,制川乌5克,制草乌3克,桂枝10克,肉桂6克(均为后下),当归10克,川芎10克,炒白芍10克,狗脊20克,姜黄10克,乌梢蛇10克,牛膝20克,炙甘草10克。
【功能】  祛风胜湿,温经止痛。
【主治】  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风寒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性关节炎。
【用法】  制川乌、制草乌均用开水先煎1小时,日1剂,水煎500ml,分早晚2次空腹服。
【方解 】 方中独活为君,善治下焦与筋骨间之风寒湿邪。羌活善治上焦与筋骨间之风寒湿邪,伍以细辛发散阴经风寒,搜剔筋骨风湿而止痛;防风、威灵仙祛风邪以胜湿止痛;秦艽除风湿而舒筋;桑寄生、焦杜仲、狗脊、牛膝祛风湿兼补肝肾,强腰膝。对急性风湿病人四肢关节疼痛剧烈,非普通祛寒止痛药所不能有效者,可加制川乌、制草乌、乌梢蛇温经止痛,通关开腠,驱逐寒湿;桂枝、肉桂温通血脉,补火助阳,散寒止痛;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祛风止痛。综合全方,祛风除湿,祛寒温经,通络止痛。驱邪扶正,标本兼顾,风寒湿被除,肝肾强而痹痛愈。
【加减】  仅有下肢痹证,可不用羌活;若后期疼痛不甚严重可以去川乌、草乌;若脾气虚湿重可加党参、茯苓。


焦树德治疗强直验方
补肾祛寒治尪汤
「尪痹」这一新的病名,是我在1981年提出的,主指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具有关节变形、骨质受损的疾病(痹病)而言。以补充行痹、痛痹、着痹分类的不足。以下这3张处方都是我治疗尪痹的经验方。
😊补骨脂9~12克、熟地12~24克、川断12~18克、淫羊藿9~12克、制附片6~12克(用15克时,需先煎10~20分钟)、骨碎补10~20克、桂枝9~15克、赤白芍各9~12克、知母9~15克、羌独活各10~12克、防风10克、麻黄3~6克、苍朮6~10克、威灵仙12~15克、伸筋草30克、牛膝9~15克、松节15克、炙山甲6~9克、地鳖虫6~10克、炙虎骨9~12克(另煎兑入)。因虎骨已经禁用,可加用透骨草20克、寻骨风15克、自然铜(醋淬,先煎)6~9克以代虎骨。
功能:补肾祛寒,化湿疏风,活瘀通络,强筋壮骨。
主治:尪痹肾虚寒盛证。其中包括现代医学的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结核性关节炎、大骨节病等有肢体关节疼痛、变形、骨质损害的疾病。出现肾虚寒盛证者。
组方医理:本方以《金匮要略》桂枝芍药知母汤合《太平惠民和剂局方》虎骨散加减化裁而成。方中以川续断、补骨脂补肾阳、壮筋骨,制附片壮肾阳、祛寒邪,熟地补肾填精、养肝益血,共为主药。以骨碎补活瘀祛骨风,淫羊藿补肾阳、祛肾风,虎骨祛风壮骨,桂枝、羌独活、威灵仙搜散少阴、太阳经及肢体风寒湿邪,白芍养血荣筋、缓急舒挛,共为辅药。又以防风散风,麻黄散寒,配熟地可温肌腠,苍朮化湿,赤芍活瘀清热,知母滋肾清热,穿山甲通经散结,地鳖虫活瘀壮筋骨、伸筋草舒筋活络,松节通利关节共为佐药。其中赤芍、知母、地鳖虫兼具反佐之用,以防温药化热。牛膝益肾并能引药入肾为使药。
加减运用:上肢病重者,加片姜黄10克。瘀血明显者,加红花10克,乳香、没药各6克,皂刺6克。腰腿痛明显者,可去松节、苍朮,加桑寄生30克、杜仲12克,并加重川断、补骨脂用量,吃药时再嚼服胡桃肉(炙)l~2个。肢体僵屈者,可去苍朮、防风、松节,加生薏米3O~44克、木瓜9~12克、茯苓15克、白殭蚕9~12克。脊柱僵直、弯曲变形者,可去苍朮、牛膝,加金狗脊40克、鹿角胶9克(鹿角片、鹿角霜亦可)、白殭蚕12克,羌活改为12克。关节疼痛重者,可加重附片的用量,并且再加草乌9克,七厘散(每次1克)随汤药冲服。舌苔白厚腻者,可去熟地,加砂仁5克、藿香10克。中运不健、脘胀纳呆者,可加陈皮、焦麦芽、焦神曲各10克。
注意事项:(1)本方以治本为主,往往需服4~6周才出现疗效。(2)达到显效后,可将此方研细末,每次服3克,温开水或温黄酒送服,长期服用。
验案举隅:任某某,男,48岁,工人,1971年10月28日初诊。
主诉:关节疼痛、肿大变形、僵化,肢体不能自己活动已1年有余。
病史:1970年9月间,因挖地道在地下休息和交接班时,即睡觉,一日,突然高烧40℃以上,继而出现左膝、左踝关节红肿疼痛,行走不便。虽经治约半年,但病情日渐加重。两手腕、食指关节亦相继红肿疼痛、变形、僵化,活动严重受限,晨起伸不开。两膝关节肿大、变形,不能自由屈伸,左腿较重。两踝关节肿大如脱。经某医院检查,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当时血沉55毫米/小时),即转该院中医科诊治。眼中药80剂,症状未见改善,血沉增快(118毫米/小时),遂来我院就医。
现症:除上述两膝、两踝及两手腕、指关节肿大、变形、疼痛、不能自由活动外,两髋关节亦强直僵化,固定成一种位置(大腿与躯干呈120度,不能屈伸),两肩肘关节亦僵化不能活动,故来诊时需人背抬。有间断发烧,身体畏冷,心中烦热,食欲不振,时有恶心,大便一日l~2次,小便黄赤,舌苔白腻,脉象弦数,经我院放射科X线拍片,仍诊断为类风湿性关节炎。
辨证:地下环境寒湿,久处其地而受风寒湿三邪侵袭致痹。寒湿最易伤肾,肾虚不能御邪,寒湿乘虚深侵,肾主骨,寒邪入骨,久久留舍,骨失所养,则可致骨质变形,节挛筋缩,肢体不能屈伸,脚肿如脱,温温欲吐,而呈现尪羸之状。脉证合参,诊为尪痹。目前虽有标热之象,但实质仍为寒。
治法:补肾祛寒,散风活络。
处方:补肾祛寒治尪汤加减。制附片10克,骨碎补12克,桂枝10克,炙虎骨6.25克(另煎兑入),赤白芍各10克,麻黄6克,知母10克,防风12克,威灵仙12克,白朮10克,炙山甲10克,生姜10克,甘草6克。水煎服,6剂。
药后诸症均减轻,仍守上方又加伸筋草30克,虎骨改为12克,嘱可常服。至1972年3月10日来诊时,已能自己行走,不用扶杖。两手腕及指关节虽仍有变形,但可用力活动,手扶之亦无疼痛,膝关节尚有肿胀,予上方加黄芪30克。3月17日已能骑自行车上街,仍守上方。
1972年5月3日来诊时,食欲很好,仅腕、背、踝部有时发胀,偶有轻度疼痛,腕、指、膝、踝关节虽外观尚变形,但均不影响活动。先后共诊22次,服药110多剂,病情已稳定,改用粉剂常服,处方如下:制附片45克,骨碎补54克,川断60克,桂枝36克,炙虎骨60克、赤白芍各60克,知母36克,防风45克,苍白朮各30克,威灵仙120克,麻黄36克,细辛12克,松节45克,伸筋草120克,炙山甲36克,地龙45克,皂刺21克,泽泻30克。共研细末,每服3克,每日2次,温黄酒送服。
1973年1月27日来诊,膝肿消退,关节明显变小,仍守上方,加归尾36克、焦神曲30克、片姜黄30克、红花36克,改川断为90克,为细末服。1973年5月29日四肢功能明显好转,可以自由蹲下、站起,站立1小时多也不觉疲累,能骑自行车上街跑十几公里,脉亦较前和缓有力,舌苔正常,惟左腕及踝关节尚有轻痛。仍予原方以资巩固。
1975年夏天追访:已上全天班工作年余,腕、指、左膝关节外形虽未恢复正常,但能活动,能工作,无痛苦。
1979年夏季又约他来复查血沉13毫米/小时,类风湿因子仍为阳性。但一直上全天班,并能胜任比较繁重的工作。
补肾清热治尪汤
生地15~25克、桑寄生20~30克、桑枝30克、地骨皮10~15克、酒浸黄柏12克、知母12克、川断15~18克、骨碎补15~18克、白芍15克、威灵仙12~15克、羌独活各9克、忍冬藤30克、络石藤20~30克、桂枝6~9克、红花9克、制乳没各6克、炙山甲9克、炙虎骨(或豹骨熊骨)12克(另煎兑入)。
功能:补肾清热,疏风化湿,活络散瘀,强筋壮骨。
主治:尪痹肾虚标热重证。尪痹病程较长,再兼体质、年龄、地域等不同,有的则可寒郁化热或从阳化热而出现热证。但这是其标,其本仍是肾虚受寒所致,故称肾虚标热证。热家轻者为轻证,热象重者为重证。本汤所治证为:关节肿痛,不怕冷,夜间喜把患肢放到被外,但时间过长又会加重疼痛,或有五心烦热、低热、咽干牙痛,大便干秘,舌苔黄,舌质红,脉细数尺脉小等。
组方医理:本方取丹溪先生潜行散合自拟的清热散痹汤加补肾强骨之品组合而成。方中以生地补肾壮水,黄柏坚肾清热,川断补肾壮筋骨,骨碎补补肾祛骨风,共为主药。以桑寄生补肾强筋,除风通络,地骨皮益肾除劳热,威灵仙祛风湿、除痹痛,羌独活搜肾、膀胱二经之风湿,虎骨祛风壮骨,以骨治骨,共为辅药。以白芍养血以缓急,知母降火清热、除蒸消烦,忍冬藤、络石藤通经络、祛风热,红花活血通经,乳、没化瘀定痛,炙山甲通经活络,有虫蚁搜剔之能,桂枝温阳宣痹,配羌独活之辛温,可以免除方中大队凉药抑阳涩滞之弊为佐药。以桑枝通达四肢,祛风湿利关节,共为使药。
加减运用:有低热或下午体温升高,五心烦热者,加秦艽20~30克。关节、筋肉痛重者,加蚕砂10~15克、海桐皮15克。晨僵明显或关节僵直、挛缩严重者,可加白殭蚕10~12克、木瓜10克、生薏米30克、地鳖虫9克。上肢痛重者,加片姜黄9~12克。尚兼有受凉痛增症状者,可加草乌3~6克、地鳖虫6~9克。肿痛关节略现轻度发红,用手扪之局部略热者,可加皂刺6~9克、连翘10~15克、白芷6~9克。瘀血证明显者,可减地骨皮、白芍,加赤芍15克、桃仁10克、活血止痛散1克,一日2次,装胶囊,随汤药吞服。下肢病重者,加牛膝10~15克、泽兰10~15克、大便干结者,可加桃仁泥10克、酒大黄3~6克。口渴思冷饮者,可加生石膏30克。
注意事项:(1)肾虚标热重证因为是标热,所以多数病人服补肾清热治尪汤一段时间后,热证消除而又出现肾虚寒盛证,这时仍需投以补肾祛寒治尪汤而渐收全功。此时仍须参考补肾祛寒治尪汤的注意事项。(2)本方中的黄柏须用黄酒浸泡3小时以上,捞出入煎药中同煎(此法是仿丹溪先生潜行散的精神)。
验案举隅:李某某,女,52岁,病案号为593365,病房会诊病人,1993年9月7日。
患类风湿关节炎已七八年,手指变形,两膝、踝关节肿痛,左肘关节肿痛,左臂不能伸直,类风湿因子阳性,血沉快(87毫米汞柱/小时),每天下午定时发热,体温37.8C,疼痛的关节夜间喜放在被窝外,但时间长时,则又因冷而疼痛加重,赶紧放回被内。手腕部肿痛发僵,不能自由转动,用手扪之其肿痛处皮肤略发热,皮肤不红。舌苔薄白微黄,脉象沉滑略数,尺脉沉细。四诊合参,诊为尪痹肾虚标热重证。治拟补肾清热,疏风化湿,活瘀通络,强壮筋骨。方取补肾清热治尪汤加减。处方:生地18克,骨碎补18克,川断15克,桑枝30克,知母15克,秦艽15克,银柴胡12克,柴胡10克,黄芩10克,赤白芍各12克,络石藤30克,桂枝6克,威灵仙15克,酒浸黄柏12克,羌独活各10克,红花10克,炙山甲9克,伸筋草30克,片姜黄10克,7剂。二诊时,体温降到 37.2℃,关节疼痛减轻,舌脉同前,上方减银柴胡、威灵仙,加忍冬藤30克、白殭蚕12克,14剂。三诊时,体温正常,关节疼痛减轻,关节肿处已现皱纹,下地活动增多,夜间不再把患处放到被外,舌苔薄白,脉象沉滑略细。上方去柴胡、黄芩,改桂枝为9克、桑枝为40克、加川断为18克、骨碎补为20克,加制乳没各5克、生薏米30克,14剂。药后诸症均减,可自由下地行走,手腕可以稍事活动,手指能自由屈伸,吃饭可用筷子(过去用匙),原方加地鳖虫6克,又进14剂。药后膝踝关节已不肿,疼痛基本消失,在肘关节亦不肿痛,左臂已可伸直。生活完全可以自理,血沉已恢复正常,关节略怕冷,食纳,二便均正常。舌苔薄白,脉沉滑略细。病已近愈,投以善后方,带走出院回家服用。处方:骨碎补20克、生熟地各15克,川断18克,怀牛膝15克,桑枝25克,桂枝10克,赤白芍各12克,知母15克,炒黄柏10克,防风10克,羌独活各10克,络石藤30克,白殭蚕12克,炙山甲9克,制附片9克,秦艽10克,伸筋草30克,生薏米30克,地鳖虫6克,15剂。患者于11月上旬高兴地出院休养。像补肾强督治尪汤熟地15~20克、淫羊藿9~12克、金狗脊30~45克、制附片9~12克、鹿角胶9克(烊化)、川断12~20克、骨碎补15~20克、羌活12克、独活10克、桂枝12~20克、赤白芍各12克、知母12~15克、地鳖虫6~9克、防风12克、麻黄3~9克、干姜6~9克、怀牛膝12~18克、炙山甲6~9克、草乌5~9克。水煎服。
功能:补肾祛寒,强督助阳,活瘀通络,壮骨舒筋。
主治:尪痹肾督虚寒证(强直性脊柱炎)。症见腰背疼痛,遇寒加重,脊柱僵曲,弯腰、直腿受限,甚或两髋关节疼痛,骶髋关节骨质受损,致两腿活动受限而腰腿疼痛,全身倦怠,气力不足,舌苔略白,脉象沉滑或沉弦,尺脉多见沉细或弱。
组方医理:西医学的强直性脊柱炎,也属于中医学尪痹之病,但其证候特点又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不同之处。强直性脊柱炎之病机也是肾虚寒湿之邪深侵而致,其特点是不仅肾虚,而且督脉也虚,肾与督脉均「贯脊」而相联,督脉「督一身之阳」、「贯脊属肾」,肾督阳虚,寒湿深侵肾督,督脉伤而气血痹阻,筋骨失养,脊膂乏荣,故脊柱僵曲;督脉还「合少阴上股内后廉」,故病情重则可致骶髂关节受损而腰、骶、大腿皆痛,甚至僵化,使大腿不能自由活动。因而本方的组织除补肾祛寒外,还要突出强督助阳之特点,以治病之本。方中以熟地味甘性温,质重而沉,能补肾肝二经,生血填精,长骨中、脑中之髓,金狗脊补肾健骨,坚脊利俯仰,益血滋督脉,强脚壮腰,淫羊藿补肾阳,坚筋骨,除风冷,益气力,共为主药。鹿角胶能通督脉,补肾生精血,强骨壮腰膝,骨碎补补肾行血,壮骨接骨,善祛肾风,附片大补肾命真火,祛在里之寒湿,善医「拘挛风痹,督脉为病,脊强而厥」,羌活辛温散风,入太阳、督脉二经,主治脊强而厥,刚痉柔痉,脊项强痛,独活善搜少阴肾经伏风而治脊痉湿痹,川续断补肝肾,壮腰膝,强筋骨,共为辅药。以桂枝温太阳经而通血脉,赤芍行血散血滞,白芍养肝缓筋急,知母润肾滋阴,能防辛燥之药化热,地鳖虫搜剔血积,接骨疗伤,防风祛风胜湿,善治背项强痛,麻黄散寒祛风,干姜逐寒温经,草乌逐寒搜风,善除腰脚冷痛,共为佐药。怀牛膝引药入肾,治腰膝骨痛,炙山甲散瘀通络,引药力直达病所,合为使药。本方以仲师桂枝芍药知母汤合补肾强督之品化载而成。
加减运用:腰痛重者,加桑寄生30克、杜仲12~15克、胡桃肉1~2牧嚼服,一日2次,加重川断、狗脊的用量,去赤芍、白芍。项背僵痛者,制附片改为12克,草乌改为9克,必要时干姜也改为9克。腿拘挛,脊柱僵直(或僵曲)者,加白殭蚕12克、生薏米30克、苍耳子(或白芥子)6~9克,地鳖虫改9克。腰部僵硬如石者,加急性子3~5克。髋关节僵化,两腿开阖、屈伸不利者,加伸筋草30克、泽兰15克、生薏米30克、皂刺6~9克、白殭蚕6~9克。舌苔厚腻,食欲不振者,去鹿角胶,加鹿角霜6~9克、砂仁3~5克、苍朮6~9克。脾运不健,脘胀纳呆者,去熟地、鹿角胶,加陈皮9~12克、焦麦芽10克、焦神曲10克、焦山楂10克、枳实10克。脊柱僵挛,髋关节僵化,脊以代头,尻以代踵者,加自然铜9克(先煎)、寻骨风15~22克、透骨草15~20充、白殭蚕12克,地鳖虫改为9克,另加七厘散1克,汤药冲服,一日2次。
下午低热,或药后出现咽干痛、口渴、大便秘者,去干姜,减少桂枝、制附片、草乌的用量,加生地15~20克、秦艽12~18克、酒浸黄柏12克、地骨皮12~15克。痰湿偏重,缠绵难愈者,加白芥子6~9克、苍耳子6~9克。
6  方剂心得十讲(十)-焦树德经验方
验案举隅:范某某,男,35岁。
20年来,开始时腰痛僵直感,弯腰受限,渐渐颈部疼痛而抬头困难,现左髋关节疼痛,牵及左腿疼痛,外展受限,走路困难需人搀扶拄拐勉强能走200~300米。畏寒喜暖,经几家医院诊治均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常服「炎痛喜康」以止痛,于1986年5月20日来北京请余诊治。观其身体尪羸,腰脊僵直,弯腰受限,两手尖仅能与膝平,生活不能自理,舌苔白厚微黄,舌质略暗,脉象沉滑,尺沉略细。四诊合参诊为尪痹肾督虚寒证。
治法:补肾祛寒,强督助阳,散风除湿,活瘀通络。
处方:补肾强督治尪汤加减。桑寄生30克,川断15克,羌独活各10克,补骨脂12克,制附片10克,骨碎补15克,淫羊藿10克,鹿角霜10克,金狗脊30克,牛膝12克,威灵仙15克,海桐皮15克,伸筋草30克,地龙10克、桂枝、赤白芍、知母各12克。水煎服。
回原籍服本方约150多剂,于1987年6月来复诊,腰痛、腿痛均明显减轻,左腿外展较前灵活,走路不需人扶,自己拄手杖可走1公里,不用手杖也能走200多米。弯腰时双手尖可达三阴交穴处水平,抬头、低头均可。自服中药后即完全停服「炎痛喜康」,现尚感脊背、腰、颈发僵,腰腿尚痛,舌苔白,脉象右手沉滑缓,左手沉滑略细,尺脉略小。
仍守上方改骨碎补为20克、淫羊藿12克、川断18克、加片姜黄10克、葛根30克、白殭蚕10克。
又服上方50多剂,髋关节疼痛基本消失,腰腿痛和脊柱僵感均显著减轻,可以自由抬头、低头、转项,走路已扔掉手杖。并能手持一定重物行走几公里,无明显不适,已能下地干农活儿,生活完全自理,弯腰时两手可以触地。于1992年6月特来感谢,进门来三次跪地致谢。吾见其病已基本近愈,又给予一处方,劝其再服,以冀痊愈。处方如下:骨碎补20克,补骨脂12克,淫羊藿12克,巴戟天12克,川断20克,羌活12克,葛根30克,知母15克,鹿角胶10克(烊化),片姜黄12克,桂枝10克,赤白芍各12克,麻黄5克,独活10克,泽兰18克,制附片6克,防风10克,生地25克,地鳖虫10克,伸筋草30克,牛膝18克,秦艽18克。
并嘱服本方20剂左右,即可停汤药,继用本方3剂,共为细末,每服3克,一日2次,温开水送服,以收全功。
9  方剂心得十讲(十)-焦树德经验方
足胻消肿汤
「胻」字读「衡」音,「足胻」指小腿及足踝部位。
焦槟榔12~18克、茯苓20~30克、木瓜10克、苍朮6克、紫苏硬、叶各9克、生薏米30克、防已10克、桔梗4.5克、吴茱萸6克、黄柏10克、牛膝12~15克。
功能:降气行水,祛湿消肿,散寒温经,舒筋活络。
主治:风寒湿邪流注于小腿、足踝而致两足及胻踝浮肿胀痛、沉重、麻木,筋脉挛急,行走障碍等。包括西医诊断的下肢淋巴或静脉回流障碍等引起的足、踝、小腿下部(胻)肿胀疼痛。
组方医理:本方据《证治准绳》鸡鸣散加减而成。方中以槟榔辛温降气,质事达下,破滞行水为主药;辅以茯苓、紫苏散寒行气,辟秽祛湿;佐以生薏米、木瓜理脾行湿,舒筋活络,苍朮、黄柏、防已益肾祛水,吴茱萸温肝肾,燥湿浊,桔梗宣肺气而利水;牛膝引药下行直达病所为使药。全方共奏降气行水、祛湿消肿、舒筋活络,散寒温经之功效。
加减运用:(1)湿郁化热,症见足胻肿胀灼热,口干口渴,舌质红,苔黄,脉滑数者,可去吴茱萸、苍朮,加重黄柏为12克,另加木通、泽泻、连翘、滑石等。(2)兼有肾虚而腰酸腿软,足跟疼痛,尺脉弱者,可去桔梗、黄柏,加桑寄生、川断、杜仲等,或兼服济生肾气丸。(3)若足胻浮肿,并见青筋怒张或皮下青色脉络缕缕,舌质暗或有瘀斑者,可加红花、赤芍、泽兰、瞿麦、白茅根等。
验案举隅:党某某,男,55岁,工人,1980年5月23日初诊。
病史及现症:1966年始,左下肢浮肿10余年,以后渐至双足及下肢均浮肿胀痛,麻木筋挛,步履艰难,双足浮肿而至夏天不能穿单鞋而穿棉鞋。近4年来加重,每到夏季即复发,逢雨天更加重。西医诊断为「下肢静脉回流受阻」。曾服多种中西药物均不效,西医建议手术治疗。今又发作如上述,且有头晕。观其舌苔薄白,切其六脉皆弦。约其每年夏季来治,连治3年。
辨证:湿邪下注,络脉郁阻,气机不畅而致足胻肿痛。属中医脚气病范畴。
治法:降浊利湿行气,佐以益肾。
方药:焦槟榔12克,木瓜10克,茯苓20克,生薏米30克,防己10克,吴茱萸6克,苍朮6克,炒黄柏10克,桑寄生20克。
1980年6月3日二诊:足胻浮肿沉重感均减轻,舌苔薄白,脉沉细弦。上方茯苓改为30克,苍朮改为9克,继服6付。
1980年6月17日三诊:头晕及下肢浮肿均明显减轻,足胻仍感发胀。上方改焦槟榔15克,加红花6克,服12付。
1980年夏共服上述中药68剂,症状消失,1981年、1982年夏天均服上述中药预防。追访3年,未见复发。
1984年5月8日,患者来信说:「我因每年夏天左脚浮肿,达10多年(后来右脚也肿),后经五六家医院一直没有治好。1980~1982年这3年连续经您治疗,一年比一年好。1983年夏天我试者停服药,也没有肿
。自1966年以来,苦恼17年的病根,在您的诊治下,终于解除
补肾清热治尪汤
生地15~25克、桑寄生20~30克、桑枝30克、地骨皮10~15克、酒浸黄柏12克、知母12克、川断15~18克、骨碎补15~18克、白芍15克、威灵仙12~15克、羌独活各9克、忍冬藤30克、络石藤20~30克、桂枝6~9克、红花9克、制乳没各6克、炙山甲9克、炙虎骨(或豹骨熊骨)12克(另煎兑入)。
功能:补肾清热,疏风化湿,活络散瘀,强筋壮骨。
主治:尪痹肾虚标热重证。尪痹病程较长,再兼体质、年龄、地域等不同,有的则可寒郁化热或从阳化热而出现热证。但这是其标,其本仍是肾虚受寒所致,故称肾虚标热证。热家轻者为轻证,热象重者为重证。本汤所治证为:关节肿痛,不怕冷,夜间喜把患肢放到被外,但时间过长又会加重疼痛,或有五心烦热、低热、咽干牙痛,大便干秘,舌苔黄,舌质红,脉细数尺脉小等。
组方医理:本方取丹溪先生潜行散合自拟的清热散痹汤加补肾强骨之品组合而成。方中以生地补肾壮水,黄柏坚肾清热,川断补肾壮筋骨,骨碎补补肾祛骨风,共为主药。以桑寄生补肾强筋,除风通络,地骨皮益肾除劳热,威灵仙祛风湿、除痹痛,羌独活搜肾、膀胱二经之风湿,虎骨祛风壮骨,以骨治骨,共为辅药。以白芍养血以缓急,知母降火清热、除蒸消烦,忍冬藤、络石藤通经络、祛风热,红花活血通经,乳、没化瘀定痛,炙山甲通经活络,有虫蚁搜剔之能,桂枝温阳宣痹,配羌独活之辛温,可以免除方中大队凉药抑阳涩滞之弊为佐药。以桑枝通达四肢,祛风湿利关节,共为使药。
加减运用:有低热或下午体温升高,五心烦热者,加秦艽20~30克。关节、筋肉痛重者,加蚕砂10~15克、海桐皮15克。晨僵明显或关节僵直、挛缩严重者,可加白殭蚕10~12克、木瓜10克、生薏米30克、地鳖虫9克。上肢痛重者,加片姜黄9~12克。尚兼有受凉痛增症状者,可加草乌3~6克、地鳖虫6~9克。肿痛关节略现轻度发红,用手扪之局部略热者,可加皂刺6~9克、连翘10~15克、白芷6~9克。瘀血证明显者,可减地骨皮、白芍,加赤芍15克、桃仁10克、活血止痛散1克,一日2次,装胶囊,随汤药吞服。下肢病重者,加牛膝10~15克、泽兰10~15克、大便干结者,可加桃仁泥10克、酒大黄3~6克。口渴思冷饮者,可加生石膏30克。
注意事项:(1)肾虚标热重证因为是标热,所以多数病人服补肾清热治尪汤一段时间后,热证消除而又出现肾虚寒盛证,这时仍需投以补肾祛寒治尪汤而渐收全功。此时仍须参考补肾祛寒治尪汤的注意事项。(2)本方中的黄柏须用黄酒浸泡3小时以上,捞出入煎药中同煎(此法是仿丹溪先生潜行散的精神)。
补肾强督治尪汤       熟地15~20克、淫羊藿9~12克、金狗脊30~45克、制附片9~12克、鹿角胶9克(烊化)、川断12~20克、骨碎补15~20克、羌活12克、独活10克、桂枝12~20克、赤白芍各12克、知母12~15克、地鳖虫6~9克、防风12克、麻黄3~9克、干姜6~9克、怀牛膝12~18克、炙山甲6~9克、草乌5~9克。水煎服。 (桂枝芍药知母汤应该有白术12~15克)
功能:补肾祛寒,强督助阳,活瘀通络,壮骨舒筋。
主治:尪痹肾督虚寒证(强直性脊柱炎)。症见腰背疼痛,遇寒加重,脊柱僵曲,弯腰、直腿受限,甚或两髋关节疼痛,骶髋关节骨质受损,致两腿活动受限而腰腿疼痛,全身倦怠,气力不足,舌苔略白,脉象沉滑或沉弦,尺脉多见沉细或弱。
组方医理:西医学的强直性脊柱炎,也属于中医学尪痹之病,但其证候特点又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有不同之处。强直性脊柱炎之病机也是肾虚寒湿之邪深侵而致,其特点是不仅肾虚,而且督脉也虚,肾与督脉均「贯脊」而相联,督脉「督一身之阳」、「贯脊属肾」,肾督阳虚,寒湿深侵肾督,督脉伤而气血痹阻,筋骨失养,脊膂乏荣,故脊柱僵曲;督脉还「合少阴上股内后廉」,故病情重则可致骶髂关节受损而腰、骶、大腿皆痛,甚至僵化,使大腿不能自由活动。因而本方的组织除补肾祛寒外,还要突出强督助阳之特点,以治病之本。方中以熟地味甘性温,质重而沉,能补肾肝二经,生血填精,长骨中、脑中之髓,金狗脊补肾健骨,坚脊利俯仰,益血滋督脉,强脚壮腰,淫羊藿补肾阳,坚筋骨,除风冷,益气力,共为主药。鹿角胶能通督脉,补肾生精血,强骨壮腰膝,骨碎补补肾行血,壮骨接骨,善祛肾风,附片大补肾命真火,祛在里之寒湿,善医「拘挛风痹,督脉为病,脊强而厥」,羌活辛温散风,入太阳、督脉二经,主治脊强而厥,刚痉柔痉,脊项强痛,独活善搜少阴肾经伏风而治脊痉湿痹,川续断补肝肾,壮腰膝,强筋骨,共为辅药。以桂枝温太阳经而通血脉,赤芍行血散血滞,白芍养肝缓筋急,知母润肾滋阴,能防辛燥之药化热,地鳖虫搜剔血积,接骨疗伤,防风祛风胜湿,善治背项强痛,麻黄散寒祛风,干姜逐寒温经,草乌逐寒搜风,善除腰脚冷痛,共为佐药。怀牛膝引药入肾,治腰膝骨痛,炙山甲散瘀通络,引药力直达病所,合为使药。本方以仲师桂枝芍药知母汤合补肾强督之品化载而成。
加减运用:腰痛重者,加桑寄生30克、杜仲12~15克、胡桃肉1~2牧嚼服,一日2次,加重川断、狗脊的用量,去赤芍、白芍。项背僵痛者,制附片改为12克,草乌改为9克,必要时干姜也改为9克。腿拘挛,脊柱僵直(或僵曲)者,加白殭蚕12克、生薏米30克、苍耳子(或白芥子)6~9克,地鳖虫改9克。腰部僵硬如石者,加急性子3~5克。髋关节僵化,两腿开阖、屈伸不利者,加伸筋草30克、泽兰15克、生薏米30克、皂刺6~9克、白殭蚕6~9克。舌苔厚腻,食欲不振者,去鹿角胶,加鹿角霜6~9克、砂仁3~5克、苍朮6~9克。脾运不健,脘胀纳呆者,去熟地、鹿角胶,加陈皮9~12克、焦麦芽10克、焦神曲10克、焦山楂10克、枳实10克。脊柱僵挛,髋关节僵化,脊以代头,尻以代踵者,加自然铜9克(先煎)、寻骨风15~22克、透骨草15~20充、白殭蚕12克,地鳖虫改为9克,另加七厘散1克,汤药冲服,一日2次。
下午低热,或药后出现咽干痛、口渴、大便秘者,去干姜,减少桂枝、制附片、草乌的用量,加生地15~20克、秦艽12~18克、酒浸黄柏12克、地骨皮12~15克。痰湿偏重,缠绵难愈者,加白芥子6~9克、苍耳子6~9克。
强直性脊柱炎验方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累及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早期表现大多以腰部酸痛及下肢大关节肿痛为临床症状,该病病因不明朗,疗效不肯定,病程迁延,致残率高,本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用自制壮督除痹通络汤治疗该病多人,取得较好疗效,特介绍如下。
组成:桑寄生、千年健、木瓜、川牛膝、怀牛膝、川断、杜仲各15克,  鹿角片(先煎)、乌梢蛇各10克,生草6克。
用法:用武火先煎鹿角片10分钟,再将用水浸泡约15分钟许的其他药物和适量的水放入砂锅中。继用武火烧开,并再以文火煎20分钟,取汁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若服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连服3月。
强直性脊柱炎中医养生专家推荐一验方
强直性脊柱炎是临床常见风湿病,一般认为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目前西医对强直性脊柱炎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手段,但中医对本病的诊疗具有一定的优势。中医养生专家推荐一验方,从补肾活血入手治疗有效果。现介绍如下。
验方 狗脊25克,鹿角霜25克,威灵仙15克,牛膝15克,淫羊藿50克,没药15克,土元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以骶髂关节和脊柱关节慢性炎症为主的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医学多称为“大偻”“脊痹”“腰痹”“竹节风”“骨痹”“龟背风”“肾痹”等。本病可侵犯外周关节,并可伴发关节外表现,严重者可发生脊柱畸形和关节强直。其特征性病理变化为肌腱、韧带附着点炎。本病发病率在国内为3‰,男性多见,男女之比为5~10:1,发病年龄的高峰期通常为20~30岁左右,严重危害青壮年的身心健康。
强直性脊柱炎在其发病过程中,先天肾精不足,督脉空虚是发病的关键,风寒湿热之邪等因素起着诱发作用,正虚邪侵,邪恋损正,日久不愈,痰瘀内生,终致筋挛骨损,脊背强直废用。
该验方有补肾益督、活血通络的功效,对于肾虚阳虚寒湿痹阻血瘀之强直性脊柱炎有很好的治疗效果。方中以狗脊、鹿角霜为主药。狗脊苦、甘、温;归肝、肾经;具有补益肝肾、强壮腰膝、祛风胜湿之功。《神农本草经》云其“主腰背强,关机缓急、周痹、寒湿膝痛。”现代药理研究证明,该药有镇痛及抗炎作用。鹿角霜药性咸、涩、温。归肝、肾经。功能温肾助阳,益精血,强筋骨,收敛止血。《本草纲目》载鹿角霜:“散热行血,消毒辟邪;益肾补虚,强精活血。”可用于肾阳不足、脾胃虚寒证。还有较好的缓痛退肿作用,用于骨痛痈肿。如古方记载腰脊骨痛:用鹿角5寸烧赤,浸200毫升酒中,隔1日,多次饮服。二药配伍发挥协同作用,共奏补益肝肾,强腰膝,壮筋骨之功,因“督为肾之外垣”(《本草逢原》),肾气内充,则外垣得固,故二药配伍还有补肾益督之功用。且因二药性质平和,随症配伍可应用于强直性脊柱炎各期。威灵仙其根及茎入药具有风湿、通经络、消骨鲠之功效。现代临床多治疗跟骨骨刺、足跟痛等。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威灵仙具抗菌、抗炎、抗肿瘤、抗疟、降血压、降血糖、促进胆汁分泌、镇痛、解痉等作用,临床应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慢性胆囊炎、腰肌劳损、外用于咽喉炎、足跟痛、牙痛等治疗上。本品性走窜,久服易伤正气,血虚而致的筋骨拘挛疼痛者禁用,气虚血弱者、体虚气弱者、阴虚有热、无风寒湿邪者及孕妇忌服。牛膝补肝肾,强筋骨,活血通经,引火下行,利尿通淋。《本经》谓:“主寒湿痿痹,四肢拘挛,膝痛不可屈,逐血气”。《本草备要》谓:“酒蒸则益肝肾,强筋骨,治腰膝骨痛,足痿筋挛,阴痿失溺”。临床多主治腰膝酸痛、下肢痿软、产后血瘀腹痛、跌打损伤,筋骨无力等病证。淫羊藿味辛、甘,性温,归肝、肾经,体轻气雄,可升可降。具有补肾壮阳、祛风除湿、强健筋骨的功效。主治肾虚阳痿、遗精早泄、精冷不育、尿频失禁、肾虚喘咳、腰膝酸软、筋骨挛急、风湿痹痛、麻木拘挛、半身不遂、四肢不仁等病症。实验证明,淫羊藿具有促进骨髓细胞DNA的合成作用,说明淫羊藿具有良好的防治骨质疏松的作用。没药具有散瘀定痛,消肿生肌之功效。治各种瘀血阻滞之痛症,如跌打损伤,症见伤处疼痛,伤筋动骨或麻木酸胀,或内伤瘀血,心腹疼痛,肢臂疼痛等症疗效最好。药理研究也证实没药有较好的抗炎镇痛作用。土元咸寒,有小毒,归肝经。破瘀血,续筋骨,散瘀止痛,用于血瘀引起的肝脾肿痛及腰肌劳损、扭伤等疗效显著。
强直性脊柱炎是比较难治疗的风湿病之一,因此治疗时一定要找准中医,辨证论治,长期坚持,就会有好多效果。 (刘维忠 王世彪)
强直性脊椎炎临床验方(首次公开)
1、 寒湿痹阻证症状  背腰拘急疼痛,或连髋股,或引膝胫,伴僵硬和沉重感,转侧不利,遇寒加重,得温则减。或伴有双膝冷痛,或恶寒怕冷。舌质淡,苔薄滑,脉迟缓。治法 散寒祛湿、温经活络、消炎止痛、益气固表。配方:黄芪精口服液,每日两次,每次1-2支。葛根汤颗粒,每日两次,每次4克(袋)。痹痛酊,每日三次,每次25毫升,口服。用棉签蘸取痹痛酊涂抹疼痛骶骼关节、腰背脊柱或膝关节处,每天3~5次;重度红肿疼痛关节处,将纱布浸透药液,敷于患处,每天1~2次,热敷或烤电效果尤佳,上方30天为一个周期。按语:方中痹痛酊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炎止痛;黄芪精益气固表;葛根汤颗粒发汗解表,升津舒经。对寒湿痹阻型强直性脊椎炎疗效显著。2、 湿热阻络证症状  腰骶、脊背、髋部酸痛、僵硬、重着、活动不利。或伴关节红肿疼痛。或烦热,口苦,小便黄赤。或口干不欲饮。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治法 清热利湿、通络止痛、消炎止痛。配方:[hilitecolor=rgb(255, 255, 255)]葛根芩连片[/hilitecolor][hilitecolor=rgb(255, 255, 255)],[/hilitecolor]每日两次,每次3片。大活络丸,每日两次,每次一丸。痹痛酊,每日三次,每次25毫升,口服。用棉签蘸取痹痛酊涂抹疼痛骶骼关节、腰背脊柱或膝关节处,每天3~5次;重度红肿疼痛关节处,将纱布浸透药液,敷于患处,每天1~2次,热敷或烤电效果尤佳,上方30天为一个周期。按语:方中痹痛酊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炎止痛;[hilitecolor=rgb(255, 255, 255)]葛根芩连片[/hilitecolor][hilitecolor=rgb(255, 255, 255)]解肌清热[/hilitecolor];大活络丸祛风舒筋,活络除湿。对湿热阻络证型强直性脊椎炎疗效卓著3、 瘀血阻络证 症状 腰背疼痛剧烈,固定不移,转摇不能,夜间尤甚,晨起肢体僵硬明显。或关节变形。舌质暗淡有瘀点、瘀斑,苔薄白或薄黄,脉弦涩。治法 活血化瘀、通络止痛配方:云南白药胶囊,每次2粒,每日2次。大活络丸,每次1丸,每天2次。痹痛酊,每日三次,每次25毫升,口服。用棉签蘸取痹痛酊涂抹疼痛骶骼关节、腰背脊柱或膝关节处,每天3~5次;重度红肿疼痛关节处,将纱布浸透药液,敷于患处,每天1~2次,热敷或烤电效果尤佳,上方30天为一个周期。
按语:方中痹痛酊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炎止痛;云南白药胶囊活血化瘀;大活络丸祛风舒筋,活络除湿。对瘀血阻络型强直性脊椎炎疗效卓著。
4、肾虚督空证
症状  腰背、髋部、颈部酸痛,冷痛,痛势隐隐,喜暖喜按,劳累或遇寒加重。或关节强直,或伴腰膝酸软无力,或畏寒肢冷,或大便便溏,小便清长。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治法 温精强肾、祛痹通络。治法 温精强肾、祛痹通络。配方:金匮肾气丸,每次1丸,每日2次。玉屏风散,每次6克,每天2次。痹痛酊,每日三次,每次25毫升,口服。用棉签蘸取痹痛酊涂抹疼痛骶骼关节、腰背脊柱或膝关节处,每天3~5次;重度红肿疼痛关节处,将纱布浸透药液,敷于患处,每天1~2次,热敷或烤电效果尤佳,上方30天为一个周期。按语:方中痹痛酊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炎止痛;玉屏风散固表实卫;金匮肾气丸温补肾阳。对肾虚督空证型强直性脊椎炎疗效显著5、 肝肾亏损证症状 腰背酸痛重着,脊柱强直,活动受限,消瘦。低热。口干,心烦少寐,小便频数,大便干结。舌红,苔薄白,脉沉细。治法 滋阴清热、补肾通督。配方:右归丸,每次1丸,每日2次。刺五加片,每次2粒,每日2次。痹痛酊,每日三次,每次25毫升,口服。用棉签蘸取痹痛酊涂抹疼痛骶骼关节、腰背脊柱或膝关节处,每天3~5次;重度红肿疼痛关节处,将纱布浸透药液,敷于患处,每天1~2次,热敷或烤电效果尤佳,上方30天为一个周期。
按语:方中痹痛酊祛风除湿,通经活络,消炎止痛;右归丸温补肾阳;刺五加片益气补肾。对肝肾亏损证型强直性脊椎炎疗效显著。
强直性脊椎炎的发生,肾督不足于内,风寒湿邪侵袭于外。临床病人多因先天不足或后天失养,或劳累过度,房事过度,产后失血等而致正气不足,气血不化,筋骨失荣,最终导致脊柱僵曲。临证治疗分别通过温经、散寒、解肌、通络等方法缓解腰背疼痛、关节僵直《素问·痹症》云“风寒湿邪郁久,阻其经络,损其肝肾,故遂用补肝壮肾,活血化瘀,通气活络之剂而获其效”。强直性脊椎炎临证治疗分别通过温经、散寒、解肌、通络等方法缓解腰背疼痛、关节僵直,补益肝肾精血为要点。只有督脉充盈,筋骨荣养,强直性脊椎炎病情才能得以巩固。本处方首次公开,临床治疗每获良效,起沉珂,救疾病,与患者共勉之。
有效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经验方
小故事:张先生40岁,腰背部僵硬疼痛10年,夜间疼痛较重,翻身困难,晨起明显,常需1小时左右才能缓慢起床,伴腰部及下肢酸软无力,舌质暗,苔少,脉沉细。查体:枕墙距15cm,指地距30cm,查HLA-B27(+)、RF(-)、ESR、CRP均升高,骶髂关节CT示双侧骶髂关节破坏符合强直性脊柱炎改变。辨证为肾虚督滞,瘀血阻络之证,遂以益肾通督,逐瘀蠲浊为法。
处方:生黄芪、鸡血藤、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制乳香、制没药、蒲黄、五灵脂等。患者服药至今已1年余,目前患者腰背部基本无疼痛,晨时起床如常人,除偶有腰部酸胀,生活基本如常人。
故事分析:药物组成:活动期药用生黄芪、鸡血藤、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王不留行子、鬼箭羽、钻地风、黄柏、石膏、海风藤、海桐吱、青风萎、桑寄生、狗脊、补骨脂等。缓解期药用生黄芪、鸡血藤、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川芎、桑寄生、牛膝、狗脊、补骨脂、骨碎补、杜仲等。
加减运用:热毒炽盛者加金银花、连翘、忍冬藤清热解毒之品,腰背强直畸形者应加全蝎、蜈蚣、露蜂房、地鳖虫、穿山甲等。
用药方法:每日1剂,水煎服。
适用病症:活动期:在肾督亏虚的基础上多表现为湿热痹阻的证,症见腰背部僵硬疼痛,以夜间痛甚,周围关节红肿疼痛,下肢关节多见,甚者表现为腰背疼痛剧烈,翻身困难,晨时起床困难,舌红苔黄腻,渭数。缓解期:临床表现为腰部酸软不适,乏力,下肢软弱无力等肝肾亏虚之侯或见脊柱强直之筋骨受损之征。
强直性脊柱炎验方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主要侵犯脊柱并可累及周围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疾病。早期表现大多以腰部酸痛及下肢大关节肿痛为临床症状,该病病因不明朗,疗效不肯定,病程迁延,致残率高,其根治方法尚属世界难题。本人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用自制壮督除痹汤治疗该病多人,取得较好疗效,特介绍如下。
组成:桑寄生、千年健、木瓜、川牛膝、怀牛膝、川断、杜仲各15克,鹿角片(先煎)、乌梢蛇各10克,生草6克。
用法:用武火先煎鹿角片10分钟,再将用水浸泡约15分钟许的其他药物和适量的水放入砂锅中。继用武火烧开,并再以文火煎20分钟,取汁分早晚两次饭后温服,若服药期间未见明显不良反应,可连服3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