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教的信仰以及教义

 浪漫人的图书馆 2019-02-22

道教最核心最高的教理和教义就是两个内容,一个是“道”,一个是“出世的德”(无缘大慈)。

道与德在道教中是最高的教理教义,围绕道与德又衍生出了很多高深与基础的教理教义。

道教是以“德”为宗,以道(清净)为体,以智慧为用。这才是正宗的道教。

道包含先天之道和后天之道。先天之道是宇宙最初本来就存在的法性,后天之道是宇宙的环境和因素在演变发展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现象以及因现象而产生的现象背后的自然法则规律。

先天之道是宇宙的最初,是宇宙最初的法性。后天之道是先天本质真如自性遇到缘起,经过复杂的演变,而形成的自然法则规律。

《道德经》(二十五)所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上面这一段话并不是说宇宙是由自然产生的,而是人法要遵循地法,地法要效仿天法,天法要遵循道法,道法要遵循自然无为。这段话是这个意思!道包含空有二相,先天之道无形无相,后天之道有形有相生灭无常。

德在佛教有二种分别,一种是世俗道德,这是生命本身所存在的一种有为的道德。而另一种是佛教所说的无缘大慈,这种无缘大慈是先天的一种法性,这种先天的道德是一种拟人的说法,就譬如水,水利益万物而不争,这就是佛教所说的无缘大慈,这种道德就是出世的道德,就是先天存在的道德法性。如果修行者证得这种道德即证得无缘大慈,即证得无相慈悲。

而道教的德也是指先天最初就存在的一种性德,这种先天就存在的道德在道教称之为“上德”“玄德”。所以这种先天就存在的性德并不是由“道”所分化出来的。而是与“道”并存的。

道遍及一切处,性德也遍及一切处,道与性德皆为万物总体,万物为个体,道与性德遍及万物之中,整个宇宙就会和谐有序,万物若偏离了道与性德则会背道而驰,偏离“道”与“德”的方向。修行者若证得道与性德,即会悟道证道。性德是指宇宙本有的一种法性,即使虚空也有容纳之德,所以不管虚空还是为众生带来利益的万物都普遍存在这种性德。因此性德与道都是万物的总体,万物才是个体。

清静(清净)是宇宙本有的一种法性和状态,若是修行者证得,即会证得这种清静的境界。对于修行者来说,清静是指修行者心地的一种不受外境干扰的一种心态状态,无为则是指心中无所执着。对于修行者来说获得“清静”是一种初级禅定境界,证得无为则是禅定的最高境界。

修道者修的是智慧和慈悲,所以智慧和慈悲为道之用。

修道不是走极端,不要执着于柔弱,也不要执着于刚硬,不要对任何一方产生法执。要用智慧处理事情!能够以柔克刚我们就使用柔来克制刚硬,能够以刚克柔我们就使用刚来克制柔,能够以刚柔并济来克制邪恶,那么就用刚柔并济来克制邪恶。所以修道是在修炼智慧,不是越修炼越法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