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课堂教学比赛方案(有学生当评委)

 江山携手 2019-02-22

课堂教学比赛方案

    为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拟举行课堂教学比赛,分学校、教研片、全市三个层面,逐层“比武”选拔,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一、参赛对象、比赛时间及比赛形式

   (一)学校预赛

    各校每个学科的教师必须在第9周前参加预赛,每科选拔1名教师参加教研片初赛。

    预赛形式可以是“课例比赛”“说课比赛”“教学常规评比”等。活动细节需提前1周书面报给督导小组确认。预赛结束,各校将全体教师预赛成绩单上报。

   (二)教研片初赛

    教研片的中、小学教研组长牵头组织,确定初赛的协办学校及承担科目。协办学校预测初赛当天(第13周星期三)承担学科的教学进度(若同一年级进度有差异,由科组长协调同步),列出承担学科的课题、教学班及上课时间报给教研组长。教研组长统筹制作“课堂教学安排表”(附件二)报送督导小组确认,并于第11周星期三向片内学校发布。

    第13周星期三,在各督导小组指导下,各教研片分中小学组织课堂教学初赛,形式可参考决赛,现场评出各科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其余三等奖。当天将比赛评分表发教研室邮箱,获一等奖的教师参加全市决赛。

   (三)全市决赛

    教研室确定决赛的协办学校及承担科目。协办学校预测初赛当天(第15周星期三)承担学科的教学进度,制作“课堂教学安排表” 于第14周星期一发送到教研室邮箱。由教研室于第14周星期三向全市发布。

    参赛教师按教研室发布的课题,自备9份教案,于竞赛当天8:00到协办学校指定的教室抽签,确定上课顺序(协办学校的参赛教师要避开自己的教学班先抽签)。各科竞赛教室不变,教学班由协办学校组织随堂跟进。

    二、课题内容及上课要求

   (一)课题内容

    课题是各学科竞赛当天按进度随堂的课题,相同课题不得在同一个班重复。教研片初赛及全市决赛的课题由协办学校提供,由教研片或教研室发布。

   (二)上课要求

    落实新课标,尽力做到“让每个学生课堂上有事做,让每个学生课堂上有收获”,体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紧张、高效的学习过程”。

    三、评委与评分办法

    本课堂教学比赛尊重教师个性差异,通过“同课异构”长善救失。评委打分实名存档,选手现场登分、签定结果。

   (一)学生评委:协办学校每班挑选9名诚实、公正的学生(代表班里各层次的学生),担任相应教学班的学生评委。具体名单在决赛前1周星期三发送给组织者。

   (二)教师评委:由1—3名骨干教师(正副组长)与参赛选手组成,参赛选手不给自己的课打分。上课前的半节课可去做课前准备,由组长在抽签时与组员商定,课前准备这半节课是否统一打分。

   (三)评分办法:

    评委组长在课前组织评委,安排如下两件事:

    ①给每个学生评委一张打分卡,学生评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按百分制打分,课后将打分卡交给评委组长。

    ②教师评委根据上课要求,就本节课的课堂效果在比赛评分表上打分。

    四、划定奖项与奖励办法

   (一)划定奖项

    划定奖项借助教研室提供的电子表格自动进行,操作过程透明公正、准确无误:

    1.定“学名次”:各科依学生评委的打分,弃最高和最低分取平均值,按平均分降序给各选手排名次。

    2.定“教名次”:分别按教师评委打分降序给选手定“分名次”,再将各选手的“分名次”累加,取平均值按升序排名次。

    3.定“教学名次”:将“学名次”(×0.4)、“教名次”(×0.3)与正副组长名次(各占10%)相加,按升序排名次。

    4.划定奖项:按“教学名次”划定课堂教学奖,前2名为一等奖,其余为二等奖。

   (二)奖励办法

    1.颁发证书

    预赛由学校颁发证书,初赛由市教研室颁发证书,决赛由教育局颁发证书。

    2.入围先进

    逐层“比武”选拔的教师入围先进,可作教师晋升或评优的资格条件之一。

    3.团队表彰

    根据各校的报送材料及获奖情况评出“优秀组织奖”,予以表彰。

    五、其它

   (一)现场录像

    全市决赛每节课都现场录像。要求:

    1.每个参赛学校准备1台闪存(硬盘)录像机,配备支架。安排1位认真负责的电教人员参与录像。

    2.用中档清晰度录制(DVD品质),存储容量及电池可连续拍摄6个小时以上。

   (二)录像共享

    各科录像刻录成DVD光盘,给各校共享。市一等奖课例的录像及教案资料选送上级参加评选。

课堂教学比赛方案(有学生当评委)
课堂教学比赛方案(有学生当评委)
课堂教学比赛方案(有学生当评委)

课堂教学比赛方案

    为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拟举行课堂教学比赛,分学校、教研片、全市三个层面,逐层“比武”选拔,推进高效课堂建设。

    一、参赛对象、比赛时间及比赛形式

   (一)学校预赛

    各校每个学科的教师必须在第9周前参加预赛,每科选拔1名教师参加教研片初赛。

    预赛形式可以是“课例比赛”“说课比赛”“教学常规评比”等。活动细节需提前1周书面报给督导小组确认。预赛结束,各校将全体教师预赛成绩单上报。

   (二)教研片初赛

    教研片的中、小学教研组长牵头组织,确定初赛的协办学校及承担科目。协办学校预测初赛当天(第13周星期三)承担学科的教学进度(若同一年级进度有差异,由科组长协调同步),列出承担学科的课题、教学班及上课时间报给教研组长。教研组长统筹制作“课堂教学安排表”(附件二)报送督导小组确认,并于第11周星期三向片内学校发布。

    第13周星期三,在各督导小组指导下,各教研片分中小学组织课堂教学初赛,形式可参考决赛,现场评出各科的一等奖1名,二等奖2名,其余三等奖。当天将比赛评分表发教研室邮箱,获一等奖的教师参加全市决赛。

   (三)全市决赛

    教研室确定决赛的协办学校及承担科目。协办学校预测初赛当天(第15周星期三)承担学科的教学进度,制作“课堂教学安排表” 于第14周星期一发送到教研室邮箱。由教研室于第14周星期三向全市发布。

    参赛教师按教研室发布的课题,自备9份教案,于竞赛当天8:00到协办学校指定的教室抽签,确定上课顺序(协办学校的参赛教师要避开自己的教学班先抽签)。各科竞赛教室不变,教学班由协办学校组织随堂跟进。

    二、课题内容及上课要求

   (一)课题内容

    课题是各学科竞赛当天按进度随堂的课题,相同课题不得在同一个班重复。教研片初赛及全市决赛的课题由协办学校提供,由教研片或教研室发布。

   (二)上课要求

    落实新课标,尽力做到“让每个学生课堂上有事做,让每个学生课堂上有收获”,体现“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紧张、高效的学习过程”。

    三、评委与评分办法

    本课堂教学比赛尊重教师个性差异,通过“同课异构”长善救失。评委打分实名存档,选手现场登分、签定结果。

   (一)学生评委:协办学校每班挑选9名诚实、公正的学生(代表班里各层次的学生),担任相应教学班的学生评委。具体名单在决赛前1周星期三发送给组织者。

   (二)教师评委:由1—3名骨干教师(正副组长)与参赛选手组成,参赛选手不给自己的课打分。上课前的半节课可去做课前准备,由组长在抽签时与组员商定,课前准备这半节课是否统一打分。

   (三)评分办法:

    评委组长在课前组织评委,安排如下两件事:

    ①给每个学生评委一张打分卡,学生评委根据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按百分制打分,课后将打分卡交给评委组长。

    ②教师评委根据上课要求,就本节课的课堂效果在比赛评分表上打分。

    四、划定奖项与奖励办法

   (一)划定奖项

    划定奖项借助教研室提供的电子表格自动进行,操作过程透明公正、准确无误:

    1.定“学名次”:各科依学生评委的打分,弃最高和最低分取平均值,按平均分降序给各选手排名次。

    2.定“教名次”:分别按教师评委打分降序给选手定“分名次”,再将各选手的“分名次”累加,取平均值按升序排名次。

    3.定“教学名次”:将“学名次”(×0.4)、“教名次”(×0.3)与正副组长名次(各占10%)相加,按升序排名次。

    4.划定奖项:按“教学名次”划定课堂教学奖,前2名为一等奖,其余为二等奖。

   (二)奖励办法

    1.颁发证书

    预赛由学校颁发证书,初赛由市教研室颁发证书,决赛由教育局颁发证书。

    2.入围先进

    逐层“比武”选拔的教师入围先进,可作教师晋升或评优的资格条件之一。

    3.团队表彰

    根据各校的报送材料及获奖情况评出“优秀组织奖”,予以表彰。

    五、其它

   (一)现场录像

    全市决赛每节课都现场录像。要求:

    1.每个参赛学校准备1台闪存(硬盘)录像机,配备支架。安排1位认真负责的电教人员参与录像。

    2.用中档清晰度录制(DVD品质),存储容量及电池可连续拍摄6个小时以上。

   (二)录像共享

    各科录像刻录成DVD光盘,给各校共享。市一等奖课例的录像及教案资料选送上级参加评选。

课堂教学比赛方案(有学生当评委)
课堂教学比赛方案(有学生当评委)
课堂教学比赛方案(有学生当评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