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每日一解:太尉的演变

 资源868 2019-02-22

观察下列表格,据此可知(   )

A.国家政局稳定已不需要设太尉

B.当时各地封国削弱了中央集权

C.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而得以提拔

D.汉初为加强皇权太尉省置无常

解析

西汉初年,内忧外患不断,直到景帝时期仍然发生了“七国之乱”,国家政局不稳,故A顼错误;西汉初年,封国确实削弱了中央集权但是表格中的信息没有涉及封国的,无法得出前述结论,故B项错误;按照材料

信息,除卢绾外,不能判断太尉大多为皇帝亲信”,故C项错误;表格材料交代的是西汉初年四帝太尉的设置情况,且不同皇帝时期不同太尉的任期、任前职位、去职的原因各不相同,其本质体现的是皇帝通过对太尉设置的控制,以期削削弱辅臣权力加强皇权故D项正确

答案D

知识拓展

太尉始于秦朝时期,但秦朝并没有人担任太尉,也就是形同虚设。原因在于秦当时为中央集权制,军政经合为始皇帝一体。如:秦阳陵虎符,左右各有12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发兵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西汉承秦制

东汉时期,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太尉实为丞相,作为皇帝的最高军事顾问。汉朝军队由各将军、校尉统领,太尉不能直接指挥军队。例如周勃平定诸吕之乱时,身为太尉,却不能进入上将军吕产所指挥的北军,只得诈称帝命方进入北军营地并取得指挥权。

隋唐太尉品级虽高,无实际职事,一般只是作为加官,尤以唐后期各种检校官(诏命拜官授职的加官)为甚。

宋初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只是作为升迁资序所用并无执掌。太尉旧在太保之下,自五代以来则提升至次于太师而在太傅之上。徽宗年间重定武官制度后,太尉成为武阶官之首(如高俅),而司徒司空则被三少(三公的副职:少保、少傅、少师)所代替。

元代三公仅作为加衔,后期也是加授极滥。

明清以后以原三师为三公,不设太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