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学笔记︱直肠的筋膜关系(转自孙锋医生)

 大大状 2019-02-22

还是在去年,国内结直肠外科界著名的傅传刚教授赠送由他主译的《CORMAN结直肠外科学(第6版)》给我,这本被誉为结直肠外科领域的“圣经”的工具书,锋哥有时间就会拿出来学习,收获颇丰。今天,我们就从这本书中摘选关于“直肠的筋膜关系”的一段内容,让我们共同学习一下!

1、直肠固有筋膜:

盆腔侧壁和盆底衬覆壁层盆内筋膜,延续到内部器官表面成为脏层盆腔筋膜(释义:脏、壁层筋膜之间的关系)。



直肠固有筋膜是盆腔筋膜的延伸,包绕直肠、脂肪、神经以及血管和淋巴管,它主要存在于直肠腹膜外部分的侧壁和后壁。此筋膜的远端集聚形成侧韧带或直肠侧蒂。Goligher将它们描述为大致的三角形结构,底部位于盆腔侧壁,顶点附着在直肠侧面,如下图示↓↓↓

已被剥离的直肠固有筋膜(红色区域)↑↑↑

正如Church及其同事指出的那样,这些韧带曾引起解剖学混淆和误解。一种误解认为它们基本是由结缔组织和神经组成,直肠中动脉不穿过直肠侧蒂。

然而,大约25%的病例有细小分支通过,因此,直肠松解术撕裂侧蒂可有25%的出血危险性。尽管侧蒂中没有重要结构,直肠中动脉和盆丛都与侧蒂关系密切,不同的患者在侧蒂下有不同的走行,如下图所示↓↓↓。

直肠侧蒂与直肠中动脉的关系↑↑↑

一种理论认为,侧蒂结扎术要遗留侧方直肠系膜组织,在癌手术中,这样做可能会限制侧方或直肠系膜边缘的完整性。

2、骶前筋膜:

骶前筋膜是壁层盆内筋膜的增厚部分,覆盖骶骨及尾骨凹面、神经、骶正中动脉和骶前静脉。手术分离深达骶前筋膜可以引起其下方骶前静脉棘手的出血。据报道,直肠肿瘤切除术的这种出血机会可高达4.6%~7.0%。这些静脉没有瓣膜,通过椎体静脉与椎内静脉系统交通,如下图所示↓↓↓。

椎体静脉与椎内静脉系统交通↑↑↑

当患者处于截石位,这个系统能够获得1.7~2.3kPa的静水压,这个压力是下腔静脉正常压力的2~3倍。椎体静脉的外膜在骶孔水平紧紧附着于骶骨外膜(主要位于S3~S4水平)。尽管是静脉出血,骶前出血可以危及生命。这是因为,流体静脉压高而且血管末端缩入骶孔造成止血困难。

3、直肠骶骨筋膜:

直肠骶骨筋膜(亦称“直肠骶骨韧带”)是朝向前下方的增厚的筋膜反折,从骶前筋膜S4水平到达正好在肛门直肠环上方的直肠固有筋膜,如下图所示↓↓↓。

直肠骶骨筋膜↑↑↑

注意:直肠骶骨筋膜是直肠后方分离时的个重要标志,传统上被称为 Waldeyer筋膜,但这是种误称,因为Wilhelm Waldeyer最先描述了所有的盆腔筋膜,没有强调直肠骶骨筋膜。

通过前方强韧的Denonvilliers脏层盆腔筋膜包裹,将腹膜外直肠与前列腺、精囊或者阴道分开。因此,在直肠前壁、精囊和前列腺之间有3个结构:前方的直肠系膜、直肠固有筋膜和Denonvilliers筋膜,如下图所示↓↓↓。

直肠系膜、直肠固有筋膜和Denonvilliers筋膜↑↑↑

总体上,学界关于后方和侧方直肠的解剖层面有一致的看法,但直肠前方的解剖层面还有很多争议。前方的直肠分离平面未必都要与侧方和后方的平面一致,因此,用术语靠近直肠直肠系膜直肠系膜外来描述直肠前平面。

注意:靠近直肠平面,又被称为肌肉旁平面,紧贴在直肠肌肉上,位于直肠固有筋膜内;但它较在直肠系膜平面更难分离、更容易出血,因此并不认为它是一个真正的解剖平面。

直肠系膜平面与后方、侧方的同一平面相连续,对大多数直肠癌来说,它是适当的直肠前方分离平面,是结直肠外科医生熟悉的自然解剖平面。

最后,直肠系膜外平面涉及切除Denonvilliers筋膜,需要暴露前列腺和精囊,这个平面损伤前列腺旁副交感神经和交感神经丛的可能性较大;另外,在该平面中分离也是术中出血的一个危险因素,如下图示↓↓↓。

直肠系膜外平面↑↑↑

文末致谢:感谢同济大学附属上海东方医院普外科主任、胃肠肛肠外科主任傅传刚教授,所赠《CORMAN结直肠外科学(第6版)》!

傅传刚教授与锋哥↑↑↑

傅传刚教授赠送《CORMAN结直肠外科学(第6版)》给锋哥,并题词↑↑↑

如果你也想拥有这本书,现在就行动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