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道德经》里的'道究竟是什么东西?道=过程

 小桥流水1i79ra 2019-02-24

老子在《道德经》里开篇就讲了这样一段话: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老子的这段话是整个《道德经》的原点和总括。如果说对这段话的理解程度决定了对道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甚至对整个世界的认知水平,恐怕很多人会嗤之以鼻,不大笑算是给面子。不笑不足以为道’。老子知道会这样。

任何可见现象的内里必然有为我们所不知的原理存在,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没有认知到它的时候,它就是‘无名’状态;在看到感到它之后,人试图认识和理解它描画它,它开始有了名,这个名是人给的,是人的有限认识的总和。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无名和有名是同时存在的.那么,'道’究竟是什么东西?可以借用时间这个概念来参考理解一下。时间究竟是什么?1秒1分1个小时1年1个世纪。。。看上去好像很精确,不过都是人计量的一个表达,不是定义。时间好像是游离于万物之外独立存在着,同时万物又都存在于时间之中离不开它。这么说听着有点不可思议,不过我们对时间的认识不就是这个水平吗。在物理学,定义说时间是与空间对立存在的,这也不能算是使人满意的定义。想来想去时间还真就很难说清是个什么东西。季节变换人变老,好像这就是时间,可我们看到的只是枝叶黄绿脸皮打褶。。。道’和时间一样,是游离于我们但又无时无刻不影响和控制着我们的东西。这个‘道’怎么去感知,是佛学,易学等的任务。

老子《道德经》里的

道’是向内求的。如果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真理就能逐渐通透,世界就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如果能通过现有认知工具得到已知形式的完美表达,就不是‘道’。‘道’存在于人类的思维和认知范畴的边缘,虽然不可见,但是不等于我们没有探求它的途径。认知和思维的边缘是内在不断沉积过程的外在反映,是由内在决定的必然结果。这个沉积过程反映的是量变到质变的真正机理,是‘道’。我们可以从上面这段话提炼出一个重要的关系:道=过程。所以道不是一个公式,不是一个结果,不是定型的静态的可直观描述的是关联,是反映,是形态转换,是动态的。说‘道’是向内求,就是指思维不断向内去追寻,不断积累以等待质变的时刻。思维是求道的手段和形式,它也是能量的一种表现方式。有大的能量修为所得,思维才可能延伸到深远。所以‘道’从来就不是象科学一样普适于所有人能为大多数人理解和接受的。对道的认识必然伴随着对人性心智的不断改造,这也是佛教和道教等一直存在的意义。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不是人们所见所闻所能感知的那样。透过表象向内,真理存在于世界的深处。

老子《道德经》里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