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胆石症有急、慢性之分。一般急性期多见胆囊炎,至慢性或急性发作期。往往二症并见。多属中医的“胁痛”、“黄疸”、“结胸”等病范畴,是临床常见病。 胆附于肝,互为表里。胆汁是肝之余气,溢入于胆积聚而成。肝失疏泄、脾失健运可导致气滞血瘀、湿热内蕴而致胆囊肿大发炎;又肝失疏泄、胆汁排泄不畅,日积月累,久受煎熬,聚结成石,结石阻滞,“不通则痛”。右上腹疼痛或绞痛,放射至右肩(胆石症绞痛尤剧),伴有恶心呕吐、发热恶寒、头痛、无力,或有黄疸、纳呆、口苦等症。 ·虎杖二金汤· 【组成】 虎杖30g,郁金15g,金铃子10g。【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效】 清肝利胆。【主治】 急性胆囊炎。【附记】 ①临床屡用,均收良效。②如虎杖缺,可用大黄代替,但量须减半。如并发胆结石或见明显黄疸,加茵陈、柴胡各10g。 ·消炎散· 【组成】 熊胆(猪胆代)、郁金、姜黄各10g,茵陈20g。【用法】上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粒0.5g)备用。每次4~6粒(2~ 3g),日服3次,温开水送服。【功效】 清热利湿、散瘀止痛。【主治】 急性胆囊炎。【附记】 屡用效佳,疗效满意。 ·大黄汤· 【组成】 大黄40~60g。【用法】 水煎服。上药加水煎沸2~3分钟后,取滤液200~250ml,每2~3小时服1次,每日服4~5次(每次为1剂),直至腹痛减轻,再减量为每日服3~4剂。【功效】 泻火解毒。【主治】 急性胆囊炎。【附记】 临床证明:1天内大黄用量最大累积量为300g,未见不良反应。临床屡用,一般用药6~8剂均获痊愈。又本方制成片剂(每片0.3g),每次服3~6g,日服3次,用治胆石症,服药1或2周,排石率为73.8g。 ·胆豆丸· 【组成】 猪胆10个(帯胆汁),甘草50g,大黄60g,绿豆200g。【用法】 先将绿豆装入猪胆囊内,用线扎紧,洗净胆囊外表,蒸120分钟左右取出捣烂如泥状。再将大黄、甘草水煎取浓汁,与上药混合为丸如绿豆大(或每丸重5g),每次服10g,每日早、中、晚各服1次。1周为1个疗程。【功效】 清热解毒泻火。【主治】 急性胆囊炎。【附记】 屡用效佳,一般用药1~3个疗程后即愈。 ·二虎汤· 【组成】 大黄、玄明粉各10g。【用法】 先将大黄加水煎沸3~5分钟后,离火,加玄明粉拌匀,取汁150ml,顿服。或上药加开水150ml浸泡5分钟,去渣,取上清液口服,每日1或2次。【功效】 泻下泄热。【主治】 非重症急性胆道感染。【附记】 ①加减法:若感染较重者,加龙胆草6~10g。如解大便,腹痛减轻,发热渐退,则可减量或停服。若恶心呕吐显著,可分次服用。②效果:用本方治疗150例,经用药2~4天,均获痊愈。 ·虎杖酒· 【组成】 虎杖100g,烧酒500ml。【用法】 将虎杖压碎入烧酒中密封浸泡1周后即可饮用。每次服50ml,日服2次。【功效】清热利湿、温经通络。【主治】 慢性胆囊炎、胆囊肿大(中医谓暴癥)。【附记】 傅再希云:“屡用效佳。余治肝胆疾患常在辨证的基础上加入虎杖,每获良效”。 ·化石汤· 【组成】 威灵仙30g,虎杖30g,芦根30g,郁金20g,陈皮15g。【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效】 清热除湿、理气排石。【主治】 胆石症。【附记】 名老中医陈茂梧治疗胆石症,不用疏肝利胆之剂,另辟新经,拟用本方治之,每收良效。 ·化石散· 【组成】 煅白矾、芒硝、血余炭、虎杖、郁金、琥珀各120g。【用法】 上药共研细末,贮瓶备用。每次服6g,日服3次。【功效】 理气散瘀、化石通淋。【主治】 慢性结石,泌尿系结石,胆结石尤宜。【附记】 陈茂梧经验方。临床屡用,每收良效。 ·四金汤· 【组成】 金钱草60g,海金沙30g,郁金30g,鸡内金10g,虎杖30g,王不留行15g。【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效】 清热利湿、化石散瘀。【主治】 胆道残余结石。【附记】 陈茂梧经验方临证应用,可随症加减,用之多效。 ·金钱草汤· 【组成】 金钱草30~60g。【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3次或代茶饮。【功效】 清热利湿、排石通淋。【主治】 急性胆囊炎。 ·虎杖汤· 【组成】 虎杖60g,茵陈30g,大黄15g。【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效】 清热利湿、排石利胆。【主治】 急性胆囊炎。 ·黄芩二金散· 【组成】 郁金、黄芩、鸡内金各30g,猪苦胆5个。【用法】将前3味共研细末,用猪胆汁调匀烘干研细,贮瓶备用。每次服6g,日服3次,开水冲服。【功效】 清热利胆、理气化石。【主治】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加味茵陈汤· 【组成】 茵陈30g,郁金、木香、黄芩、大黄各9g。【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效】 清热除湿、理气止痛。【主治】 急性胆囊炎。【附记】 临证应用可随证加减,如发热加金银花、板蓝根各15g,连翘9g;疼痛加川楝子、延胡索各9g;呕吐加半夏、竹茹各9g;食欲不振加藿香、佩兰、炒山楂、炒神曲、炒麦芽各9g;腹胀加大腹皮12g,姜黄、枳实各9g;瘀血加桃仁、红花、当归、赤芍各9g,丹参15g。 ·茵陈三黄汤· 【组成】 茵陈15g,木香、黄芩、黄连、大黄各6g。【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效】 清热燥湿、理气利胆。【主治】 慢性胆囊炎、胆石症。【附记】 笔者临床应用,依本方去黄芩、黄连,加郁金9g,鸡内金9~15g(研冲)。用之临床,效果尤佳。 ·威灵仙汤· 【组成】 威灵仙60g。【用法】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功效】 清热祛湿排石。【主治】 胆石症。【附记】 临床证明本方对肝胆管泥砂样结石功效特别显著。 ·南瓜蔓汤· 【组成】 吊南瓜蔓100g(鲜品加倍)。【用法】 上药洗净切碎放入热水瓶中,用开水浸泡。每天泡1热水瓶,平时和吃饭时均可饮用,一天只喝1瓶,须每天换药浸泡。连服3~4天,开始排石,一般为浑浊状尿,有时有小的石粒。当小便有拉丝状液出现,证明结石全部排净,则可停药。【功效】 利胆排石。【主治】 胆结石。【附记】 忌食辛辣、酒,特别是肥猪肉。 ·胆石散· 【组成】 ①鸡内金50g。②土茯苓60g。【用法】 上方分研细末备用。方①每次服3~5g,每日早、晚各服1次,白开水送服。方②每次服6g,日服3次,米汤为引送下。【功效】 方①化石利胆。方②利湿解毒排石。【主治】 胆石症。【附记】 笔者临证常两方等量合用,每次服10g,日服2次,白开水送下,用之临床,效果尤佳。 ·利胆方· 【组成】 金钱草60g,猪肝250g,狗宝1.5g。【用法】 将金钱草、狗宝洗净、捣碎,研成细末。猪肝洗净,入沸水中汆透,用凉水冲洗干净,沥去水分,切成片,放在碗内,撒上药末、拌匀,加葱节、姜片、清汤,蒸30分钟左右取出,滗出汤汁,加食盐、味精调味。每日1剂,用以佐餐。【功效】 清热除湿、疏肝利胆。【主治】 胆道结石。 ·猪肉方· 【组成】 鲜白茅根50g,瘦猪肉500g。【用法】 将白茅根、猪肉洗净,猪肉切片,白茅根切成小段,一同入沙锅中,加葱、姜、清水适量,先用大火烧沸,再用小火煨至肉熟烂,除去葱、姜、白茅根,加入精盐、味精各少许。每日1剂,喝汤吃肉。【功效】 清热利湿。【主治】 肝胆湿热、胆道结石、胁痛隐隐。【附记】 又取鲜金钱草60g,粳米50g,冰糖15g。先将金钱草洗净,水煎取汁,入粳米(先淘洗干净),加水适量,煨煮成粥,入冰糖搅拌溶化即可。每日1剂,随意饮食。功能清热祛湿,利胆退黄,用于湿热蕴结于肝胆、胆道结石、胁下常痛、厌食油腻。效果亦佳。 ·金瓜汤· 【组成】 金钱草30g,丝瓜络10g。【用法】 上药共研为粗末,放入杯中,用沸水冲泡即可。每日2剂,代茶饮用。【功效】清热解毒、利尿通淋。【主治】 胆囊炎、胆石症。 ·麦杆汤· 【组成】 鲜嫩小麦杆100g(采取春天已灌浆、尚未成熟的小麦),白糖少许。【用法】 水煎服(煎半小时左右)。每日1剂,日服2次。服时加白糖使之微甜。【功效】 消炎利胆。【主治】 胆囊炎。 ·西瓜酪· 【组成】 红瓤西瓜14g,冻粉1.5g,白糖60g,香油1滴,清水90ml。【用法】 将西瓜瓤去掉种子、切碎,挤出西瓜汁。冻粉切成寸段,在西瓜汁中加白糖15g,放入冻粉煮化、搅均匀、凉透,凝结成冻,即为西瓜酪。清水加入剩余白糖烧开、凉透,加上香油。把西瓜酪割成小块,放在盘子上,四周浇上糖水即可。每日1剂,随意食用。【功效】 清热解毒、利胆降压。【主治】 胆囊炎、胆石症。 ·龙胆黄玄汤· 【组成】 大黄10g,玄明粉10g,龙胆草6~10g。【用法】 上药用冷水浸泡5分钟,取上清液。轻者日服1剂,重者日服2剂。或水煎服,日服2~4次。【功效】 清热利湿、通下利胆。【主治】急性胆囊炎合并胆石症。【附记】 部分患者可根据症状加服胆胰汤(柴胡3g,茵陈15g,黄芩、木香、枳实、白芍各10g)。(程爵棠,程功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