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mart beta策略研究和指数基金分析⑥——动量动量效应,是指股票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收益运动方向倾向于保持不变,即强者恒强、弱者恒弱(反之,则是反转效应)。动量因子有很多种,比如累计收益率、换手率、市场交易活跃度、动量波动率、成交额、相对强弱指数。 动量因子比较特殊,不同于其他smart beta因子,他获取的是alpha收益,讲究的是追涨杀跌,这些因子常常需要结合起来建立交易模型使用,比如海龟模型、均线模型、二八轮动等。因子是否能发挥作用,对使用者的主动性和机械系操作要求很高。真要写起来一本书都写不完,我也不太懂,这里就简单分析一下: ★动量策略有效的原因分析: 1、股价的涨跌趋势常会延续一段时期,这主要与市场参与者的心理有关,喜欢追涨杀跌。动量因子能及时识别这种涨跌趋势,做择时和择股处理,从而获取alpha。 2、当新消息公布之后,或赚钱效应显现之后,许多投资者无法立刻得知,信息的传播往往需要一段时间的发酵才能被投资者获知,后来的投资者进一步推动股价,从而产生动量效应。 3、动量策略一般自带退出机制,讲究的是胜率和严格操作。虽然不能保证每次都盈利,但长期坚持做一个有55%胜率的事情也能取得正收益。 ★动量策略的缺点: 1、动量策略偏向投机。并不关注基本面,主要是看技术趋势。列为缺点有点牵强,因为理论上这不是缺点,只要长期能赚到钱的都是好猫。但是动量投资和价值投资确实是比较对立的,价值投资讲究的是抓市场先生的错误定价,在低估时候买入,持有到高估或者合理的估值卖出。动量投资讲究追涨杀跌,从估值的角度和内心的接受度来看,这个显然是很难被价值投资接受的。巴菲特曾经讲过:“购买股票最愚蠢的理由就是股价在涨”。我自己也是比较认同价值投资的人,但我也觉得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尤其是在A股这个散户为主的市场,更应该多学习,没有谁好谁坏,这两条不同的路都有人能赚到钱。 ★动量因子的特点及形成原因分析: 1、动量效应在大小盘中都存在,只不过的确在小盘股中略强,但也差别不大,在小盘中略强跟A股的特点也有关系。 2、不同行业的动量效应不一样,比如金融行业短期动量效应更加显著,可选消费领域的中期动量效应更加显著。这主要是不同行业特点造成的差异。 3、在不同市场的动量因子也不一样,比如A股市场动量因子有效性是强于港股。这主要是不同市场投资者结构造成的差异。 4、全球大类资产都存在一定的不同周期的动量效应,这是也说明凡是有人参与的交易,就会有一定的趋势。 ★动量基金的用法分析: 动量因子由于非常特殊,是需要人为的操作才能获得超额收益的。所以一般不会用来建立指数去跟踪,就算有也不适合长期持有。往往会被建立成交易策略模型来使用。 1、牛市中期,由于强者恒强的关系,动量因子是表现最强的因子。 可是每次牛市风格不一样,你要我现在告诉你哪个基金最强,我也不知道。我们要做的,就是在牛市中期及时发现最强的品种,然后买入就行了,如果找不到或者找不准,我建议买证券指数、非银金融、成长相关基金。 一般采用自动操作的方式来使用动量策略最好,目前市面上比较好的一个动量策略就是二八轮动。我也把他定义为一个基金,这个基金的缺点和优点都很明显,分析的文章也很多,我就不说了。 我认为二八轮动最适合的用法我认为就是在熊市末期开始定投,越是震荡市越不要害怕,越要逐渐加大定投金额,越投越多,在策略无效的时候积攒足够的份额,到牛市结束的时候卖出。 二八轮动还可以用来观察市场上大小盘的分化情况,给自己的组合建立提供参考,比如说二八轮动偏向小盘的时候,多买点标普红利;偏向大盘的时候,多买点中证红利。 3、也有主动基金采用动量策略来交易,但我预计规模也做不大,规模大了更容易失效。有一个基金叫财通价值动量混合(720001),虽然用了动量策略,但是也是以价值投资作为选股的基础来做的,我看了一下业绩,只能说中规中矩。 4、创业板动量成长指数(399296) 创业板动量成长指数是国证公司新推出的创业板策略指数,在创业板内以成长、动量两个维度计算指标得分,选排名靠前的 50 只股票构成指数。创业板牛市的时候涨幅惊人,其他的时候表现平平,由于没有对应基金,暂不多介绍。 创业板50,是在选取创业板半年内交易额最多的50只股票,有点类似动量基金,平时不建议持有,在创业板牛市的时候可以关注一下。对应的基金华安创业板50ETF$创业板50(SZ159949)$ 。 写文章挺不容易的,一篇文章需要研究查阅很多资料才能写成,又没有钱,纯粹是为了跟大家分享交流,希望大家多多关注转发给我点动量吧 |
|
来自: 昵称57788670 > 《001 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