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诗也好看,王和尚推荐清朝经典诗作,这些不该被遗忘的精彩

 陋斋闲人 2019-02-25

       诗至清朝,再攀高峰。清朝国祚268年,历十二帝,首尾战乱,中段承平,其诗也呈现不同风貌。由明入清,天下崩颓,志士仁人多以诗明志,其作多苍凉老健,郁愤满怀,极具风骨。满清末造,国力衰微,列强入侵,民生凋敝,诗家多以诗呼号,其作品多慷慨爽烈,忧患盈胸,极具幽思。国家承平时,清文人多埋头学问,整理古籍,分类详析,故清朝诗词理论非常丰富,各家学说精彩纷呈,其诗也展现出纷繁的精彩。

       这一系列文章,将重点介绍清诗名家及其代表作,其中各理论流派也会稍有涉及。敬请期待和支持!(六不和尚:midouwei)

观棋绝句其二(明末清初·钱谦益)

寂寞枯枰响泬漻,秦淮秋老咽寒潮。

白头镫影凉宵里,一局残棋见六朝。

王和尚评诗

  钱谦益,明末清初江南常熟人,字受之,号尚湖,又号牧斋,晚号蒙叟、东涧遗老。他诗文极有造诣,入清后所作多抑塞愤张之语。钱氏入清虽晚节有亏,然其作品苍凉老健,深沉顿挫,很有张力。

      观棋诗,感慨深沉,意在言外。秦淮为明繁盛之地,如今“秋老”“寒潮”侵袭,悲伤莫名,一个“咽”字更有江山残破的悲慨之情。作者头已花白,以棋观世,透露深深的无奈和历史轮回的无情。故国之思,纠结难抑。

      其用字,曰“寂寞”,“白头”“凉宵”,萧瑟凄冷之气弥漫全诗。

后秋兴八首  (明末清初·钱谦益)

海角崖山一线斜,从今也不属中华。

更无鱼腹捐躯地,况有龙涎泛海槎。

望断关河非汉帜,吹残日月是胡笳。

嫦娥老大无归处,独倚银轮哭桂花。

王和尚评诗

      清兵灭明,南明桂王被吴三桂杀死于缅甸,作者闻讯,悲慨万端,而成此诗。这首诗虽多用典,其意却畅达直率,于含蓄中蕴无限悲愤,寄遥思于孤寂苍凉。

      “崖山”用宋末崖山之败事,暗指清兵肆虐,故而感叹“从今也不属中华”,桂王已死,明朝彻底覆亡。作者想效屈原投江以死明志,却没有可投江之处,天下之大,可不悲哉!清兵舰船在海上游弋,暗指其烧杀掠夺。

       三联直抒胸臆,江山易主,清朝兵锋锐利,明朝岂能不灭亡?这句大声疾呼,悲愤难抑。作者自比嫦娥,虽年老力衰,却无依归之处,唯有望月洒泪而已。值得指出的是,因清初文字狱压力,作者不敢直言,多用隐晦之词。如“日月”即“明”朝;胡笳当然指清兵,“桂花”之“桂”即南明桂王,“哭桂花”即哭亡国之君。

       这首诗沉郁悲凉,用词含蓄,表意则沉痛绝望,表达无所依归的迷茫之感。

和盛集陶落叶  (清初·钱谦益)

秋老钟山万木稀,凋伤总属劫尘飞。

不知玉露凉风急,只道金陵王气非。

倚月素娥徒有树,履霜青女正无衣。

华林惨淡如沙漠,万里寒空一雁归。 

王和尚评诗

       钱谦益这首诗诗虽是咏落叶,却也抒发了故国飘零之悲。秋已深了,远望南京城东的钟山,万物凋零,寒山肃杀,犹如劫后余烬,一片寥落荒芜的气象。杜甫本有“玉露凋伤枫树林”的句子,但如今木叶尽脱的景象使人感到的并不是风霜之侵袭,而是作为帝王之都的金陵气数已尽。

       五、六两句由落叶而想到月中的桂树,想到摧落黄叶的严霜,然分明以素娥、青女自况,暗示了自己于严峻肃杀的政治氛围中所感到的孤独与忧伤。最后两句归结到落叶上,原先一片葱翠茂密的树林,如今已是荒败如沙漠,在那广漠无垠的寒空中一只孤雁掠过,更增加了秋林的荒寒落寞之感,给全诗平添了低沉灰暗的调子。而那寒空中孤独的飞雁,岂不是诗人自身的象征吗?

咏同心兰  (明末清初·钱谦益)

并头容易共心难,香草真当目以兰。

不似西陵凡草木,漫将啼眼引郎看。

王和尚评诗

       明末名妓柳如是女扮男装拜会钱谦益,两人结縭而居,传为佳话。这首绝句名为写兰花,其实则写对柳如是爱恋和倾慕之意。花有并蒂花,兰亦有同心兰,作者说“并头容易共心难”,若能相濡以沫,彼此同心,那么兰花之品质也似屈原笔下之高洁忠诚的香草。首联正面写兰花指品质,带有对世味凉薄的喟叹。

      二联以名妓苏小小事作反对。李贺有诗“幽兰露,如啼眼”写苏小小之凄清孤独。作者认为凡草木只会以泪眼诱人,显得轻浮艳俗,不若兰花只高洁忠贞。这首诗一正一反,极写兰花之品质,夸赞柳如是高洁情操,带有钦慕和热望之意。不然,既然并头,又奢望同心,钱老之心思,可发一笑。

  河间城外柳(明末清初·钱谦益)

日炙尘霾辄迹深,马嘶羊触有谁禁?

剧怜春雨江潭后,一曲清波半亩阴。 

王和尚评诗

     钱谦益虽是明朝重臣,亡国之时却不能以死明志,在家乡隐居多年后,清廷征召他赴京受官,虽然钱谦益内心拒绝,但借诗表达他不愿为官,怀念在家乡隐居的生活之意。

      柳本为柔美窈窕之物,在作者眼中却显得仓皇破败毫无生气,而长在京城附近的柳树又要遭受马羊等畜生的侵袭,可见生存之难。这也表露作者对官场险恶的疑惧之情。

      二联作者宕开一笔,写家乡之柳,春雨霏霏,清波荡漾,柳丝摇曳,多么让人怀念和依恋。这样就形成对比,表达作者进退失据的矛盾心情,也表达出对河间柳的怜悯和对故乡柳的怜爱之情。作者内心之矛盾,取舍之分别也就不言而喻了。

西湖八绝句 其一(清·柳如是)

垂杨小院绣帘东,莺阁残枝未思逢。

大抵西泠寒食路,桃花得气美人中。

王和尚评诗

        柳如是一代才女,居“秦淮八艳”之首。其诗词工致流丽,富有才情,“桃花得气美人中”是其广受赞誉的妙句。

         作者写西湖美景着笔在桃花得美人之气而盛放,造思精巧,新颖别致。首联柔美婉转,缠绵清冷,尚不脱儿女之态。而“桃花得气美人中”陡然翻起,桃花盛放,花面交相映,一个婀娜娉婷的女子悄然独步于青苔小径之上,正寂寥间,忽然看到桃花灿若云霞,光艳绝伦,使得境界阔大,情绪由低沉转入高昂。上句之“绣帘”“残枝”“泠寒”之背景,都为桃花的灿烂和美人的绰约做了背景,但是细思之下,前句铺陈的寂寥清冷虽与桃花盛放形成对比,但是一角的桃花灿烂,不能扭转整个西湖的清冷和寂寥,作者自傲而孤独、欣喜但是忧郁的心境还是清晰可辨。

 春日我闻室作呈牧翁(清·柳如是)

裁红晕碧泪漫漫,南国春来正薄寒。

此去柳花如梦里,向来烟月是愁端。

画堂消息何人晓,翠帐容颜独自看。

珍重君家兰桂室,东风取次一凭阑。

王和尚评诗

       钱谦益是明末东林党的领袖之一,官至礼部侍郎,也是清初诗坛领袖。崇祯十三年柳如是女扮男装拜访钱谦益,此时钱谦益已经59岁。柳如是的品貌和才情深深吸引住了钱谦益。钱谦益为其建造“我闻室”,对柳如是很是宠爱。这首诗就是写在作者刚投奔钱谦益的时候,表达了希望对方珍重自己的渴望和对回来不确定的忧虑。钱谦益读到这首诗很快也作诗一首以示安慰。

         在南国春寒料峭时节,红花绿叶都沐浴在春雨下,因此花色显得凄冷。作者感慨以往生活似花落如梦,以往多缱绻风流对月抒怀的生活其实也是愁绪满怀。作者如花美眷,面对似水流年也只有独自欣赏,希望钱谦益像珍重兰桂一样在春天珍重自己。

       这首诗纯以比兴起笔,写春天的细腻情绪,其实处处自比。细读这首诗能窥见柳如是多愁善感的心情和对未来生活的忧虑,希望钱谦益珍惜自己之意。

避兵还舍率题壁间(清·邢昉)

江村归日暮,桑柘半成墟。

唯有蓬蒿色,青青满故庐。 

王和尚评诗

      这是明末清初诗人邢昉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诗人故乡遭受兵乱之后的荒芜景象。

      这首诗的前两句写日暮归来,故乡旧居已成一片废墟;后两句写家园的惨状,蓬蒿疯长,占据庭院。

      全诗层次鲜明,点面结合,诗中选定在“日暮”时分回到故里,昏暗冷清的环境,给人一种伤感之情;诗句语言生动,形象,含蓄,读来有如身临其境。

有赠(清·冯班)

隔岸吹唇日沸天,羽书惟道欲投鞭。

八公山色还苍翠,虚对围棋忆谢玄。

王和尚评诗

      这首诗写于明末清军南下攻破扬州、南京之前。这首诗借古讽今,借淝水之战表达深深感慨,既讽刺清军气焰之嚣张,又表达国无能将的失望之情。

      清军千军万马气势汹汹,呼哨鼓噪渡河,而其军书又写得自大张狂,像前秦苻坚那样要“投鞭断流”。而大败苻坚军队的谢安谢玄早已作古,虽然其围棋之地八公山依然苍翠,但是事往人非,再无坚持抗战的勇气和人才了。

      这首诗虚字用得非常精炼。“惟”表现清军气焰之嚣张,而明朝军书却只写清军势大,而未提及应该做任何准备,透露出作者对明朝军队的不满。“还”字,八公山苍翠如昔,但是下文的“虚”则表示人以不在,两字连用表达作者对国中无人深深的感慨和忧虑。

附录:钱谦益故事两则

       清顺治二年(南明弘光元年,1645)五月,清兵近逼南京。兵临南京城下时,柳如是劝钱谦益与其一起投水殉国,钱谦益沉思无语,最后走下水池试了一下水,说:“水太冷,不能下”,柳如是“奋身欲沉池水中”,却给钱谦益硬托住了。

      五月十五日,钱谦益率诸大臣在滂沱大雨中开城向清军统帅多铎迎降。史敦《恸余杂记》记载:“豫王(多铎)南下江南,下令剃头。南明民众对此议论纷纷。(一日),钱谦益忽然说:‘头皮痒得厉害',突然出门而去。家人以为他去用篦子篦发。不一会儿,剪了头发,留着辫子进来了。”时人有诗“钱公出处好胸襟,山斗才名天下闻。国破从新朝北阙,官高依旧老东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