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没有你想的那么理性 | 这五个非理性思考的坑,你入过吗?

 MrKujng 2019-02-26

虽然人们自认为是能够进行理性思考的高等生物,而实际情况是,我们的逻辑、理性思维却常常会出现各种偏差,导致我们得出不正确、不妥当的结论,产生与客观事实不符的观念。

以下是非常常见的这五种主要的非理性思考方式,是否也在你的生活中出现过或遭遇过?

第一种不理性:偷换概念

偷换概念(straw man fallacy)指的是在论证中将某个词语背后的含义调换成一个看似相似却实际上不同的概念,来得到对自己有利,却与原问题不直接相关的结论。

比如,在最近大热的网络节目《奇葩说》中,辩手詹青云使网友产生了她偷换概念的争议。一个例子为,在面临 “一夜暴富好不好?”这个问题时,她给出的论证是:“一夜暴富不好因为这个事件发生的概率趋近于零。” 这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偷换概念的情境,因为她把一夜暴富这个“事件”偷换成了一夜暴富的 “想法”。

第二种不理性:循环论证

在循环论证中,论证的前提就是论证的结论。举一个生活化的例子:问一个体型较为肥胖的人为什么长得胖,他回答因为我吃得多;再问他为什么吃得多,他又答因为我长得胖。这种回答还是无法说明,这个人为什么长得胖。

第三种不理性:自我欺骗

使我们陷入不理性思考的另一大因素,是我们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如意和压力时,自我欺骗的解决方式。为什么我们要欺骗自己呢?因为人具有自我合理化的本能,我们倾向于保持对自我和外界认知的合理及一致性,来保持内心的平衡,消除焦虑。

描述我们自我欺骗现象的两种心理学效应包括酸葡萄效应与甜柠檬效应。

酸葡萄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努力追求某一个目标失败后,为了缓解自己的不安与压力,而贬低原本的追求目标。也就是“狐狸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酸”。

甜柠檬效应,相似地,也是人们在失败后为了达到心理平衡的做法,只不过人们会关注自己已经得到的事物,并把它们的价值提高来安慰自己。

第四种不理性:归因谬误

我们的思维有时也会偷懒,在我们对外界的认知过程中,为了节省精力和时间,我们的思维常常会运用自己已有的信息作出快速的、更符合自己预期却与事实有偏差的判断。一个两个主要的例子即为包括证实偏见(confirmation bias)以及归因谬误(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证实偏见的概念是我们在认为某种观念是正确的基础上,不断在客观现实中寻找支持该观念的线索,而忽略与该观念相悖的、可以证明该观念错误的细节信息。比如,在暗恋中的人们,总是把对方的一颦一笑、各种小动作都当作喜欢自己的证据,却忽视这些只是对方友好的表示,以及对方其实对很多人都做出同样举动的可能性。

归因谬误,则展现了人们在解释自己和他人行为时产生的偏向肯定自我,否定他人的现象。比如,我们有时会认为自己成功是努力的结果,而他人的成功是因为幸运或是其他不正当因素;自己失败是因为自己运气不好,别人失败是因为他们不够努力。这类些认知偏差的现象,都是人们进行非理性思考的证明。

第五种不理性:人身攻击

人身攻击(ad Hominem)指的是我们有时会以攻击一个人的人格,地位以及生活经历来证明这个人的观点是错误的。然而,一个观点是否成立应该取决于论据是否充足,推理是否正确,而不取决于这个人的背景以及其他不相干信息。不能因为我们讨厌某个人,就断定这个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你在生活中曾经遭遇过哪种不理性? (多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