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印崇尚牧甫风格·柳晓康

 lj0279 2019-02-27

内容提要:治印注重篆法、刀法、章法;强调英迈爽利,洒脱自然的美感,这是柳晓康先生的篆刻特点。我们一起了解柳晓康先生的篆刻艺术。

电视播出:浙江电视台民生休闲频道

2019年2月22日23点

《中国蓝·书画园地》

(全片建议在WiFi环境下)

延伸视频
173治印崇尚牧甫风格·柳晓康(上)

我治印崇尚牧甫风格。黄牧甫的印主要在审美和创作上以“雅正”为旨趣,在文字的间架安排上,对横竖线条别出心裁地作了斜侧、短长、紧疏、粗细变化的精微搭配,制造出一种平而不平、乱而不乱、参差错落,令人揣摩的迷惘气氛。柳晓康如是说。在刀法上,他以薄刀冲入而得汉印之精髓,在稳健平实中给人以端庄之感。章法极讲究疏密、穿插、错落有致、拙中见巧,使作品显得匠心独运,极其印味。

柳晓康(西泠印社社员、昌硕印社社长):黄牧甫的东西,大家可能对黄牧甫的了解的话,他是比较简洁,就是把繁的做简,用简化来做,那我看了非常喜欢,可能我自己性格有关系,而且比较工整的一种风格来刻。但是我刻的时候,我感觉到不能完全像黄牧甫,就是有很多人不知道黄牧甫的印,他们认为黄牧甫是很光滑的,但是我感觉到黄牧甫其实不光滑的。其实我们现在用高科技的手段把黄牧甫的印风一放大,你就看到了他的印,你看他一刀冲过去很光滑,其实放大看他根本不光滑。就是以前的印刷的技术,没有现代印刷技术这么好,越是对黄牧甫的一种理解,包括看了他的一些印章的原印,就感觉到黄牧甫的印章是很深奥的。

柳晓康,字西岑,1965年出生于浙江省永康市,自幼生长于成都和安吉,现居住杭州。别署食古居、归牧簃、梅溪精舍、西溪精舍,师承郑德涵先生。并得到钱君匋、程十发、朱关田、余正、张耕源诸先生指点。现为西泠印社社员、西泠印社美术馆顾问、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昌硕印社社长、中国美术学院古文字书法创作研究中心研究员。担任古典细朱文篆刻作品展,全国当代青年篆刻家作品展,第二、三、四、五、六届浙江青年书法选拨赛、孙诒让杯全国甲骨文书法大赛、第二届全国篆书大赛、吴昌硕奖第五届浙江省篆刻大展评委。

柳晓康 《寂寞之道》

柳晓康《美人君子共长生》

柳晓康:我当时就是开始喜欢上黄牧甫风格之后,那个时候是全国第六届全国展,当时参加了一个比赛。我那次投稿的就是以黄牧甫为主的这种风格,白文跟朱文投上去了。后来就是有收到入展的通知。当时白文朱文都有,主办方选的是“寂寞之道”这方印章,这方是以纯黄牧甫风格来创作的一方朱文印。对我个人来说,可能就是当时的一方成名作。全国展一上的话,对自己来说就是在篆刻这条路上已经又上了一个台阶了。第二方印章,就是花鸟画协会出了本《中国花鸟画》杂志,封底有一张卢坤峰老师的画,他画的是竹子和兰花,它上面那个标题,就是“美人君子共长生”。我当时看这个句子很好的,因为我们平时喜欢看书,看到好的句子把它摘下来去创作自己的作品,这方印章刻好之后,自己很满意。那又开始参加一个全国性的一个展览活动,投稿了。那么这方印入展了,而且还获得奖,这方印章也是对黄牧甫风格的进一步提炼。他们说我这方印刻的很松,不像以前印章刻得很拘谨,自己对黄牧甫风格从一开始的尝试到自己的作品慢慢走向黄牧甫风格,可能是一个过程。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梁培先先生说:“看柳晓康的印,那种清丽无一尘的精雅,从容不迫中的疏淡,纤纤如娇月之出天涯、落落如众星之陈于河汉。于艺于技皆能纳古出新,体现出作者艺术与心灵内境不凡的修炼功夫。

柳晓康:我记得我老师一直跟我说,他说篆刻也好,书法也好,我们的线条就像一个拉满弓的箭。满弓的线条是什么呢,我现在的理解就是有血有肉有骨头,这个线条是有弹性的。黄牧甫的创作风格就是在一方印当中有一个活眼,往往是一笔或者一划,把整方印章都带活了。因为黄牧甫的风格跟吴昌硕是完全不一样,我们是用薄刀,很薄的很快的刀去刻的,一定要深,然后就是下刀要狠,但是修的时候要很小心很温柔的修,不要太粗糙。黄牧甫风格对我来说最大的帮助就是我的书法,可能对篆刻帮助很大。

正所谓“书家未必是印人,印人必定是书家。”柳晓康认为篆刻家首先要有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语言,才能找到自己的篆刻语言。

柳晓康:我研究黄牧甫的印风,就是把自己的一些个人的爱好再加进去。那么我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碰到的一些在我们浙江的老先生,包括在全国各地,包括我们浙江朱关田老师,像余正老师,张耕源老师,他们对我们年轻一辈,指导还是蛮好的。他们都不是黄牧甫风格的,但他们对印章的一些认可一些认知对我来说也是很受教的。特别我自己的老师就跟我说,书法也好,篆刻也好,线条的把握是非常重要的,所以说我在刻印的时候很注重一个线条的一种力感。

柳晓康《三分花雨二分烟》

柳晓康《明德惟馨》

每一个篆刻家都是书法家,篆刻家手中的刀,就是书法家手中的笔。创作之余,柳晓康也致力于篆刻艺术的发展与传承工作。在担任昌硕印社社长期间,曾举办“门与白云齐”篆刻展,邀请30位西泠印社名家以这五个字各自刻印,所刻30方印章全部捐献昌硕纪念馆。

柳晓康:那么当时这个活动搞得蛮大的,在整个社会上影响反响都很大。2019年,我们准备就是昌硕印社正好成立30周年,那么这次准备跟日本的那个随风会,跟山下芳亭先生他们一起搞个联展,可能今年的4月份在京都,再跟他们一起搞个篆刻展。

柳晓康《湖州安吉县门与白云齐》

柳晓康《弘道养正》

原四川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魏启鹏先生这样评价柳晓康的篆刻作品:“他没有故作古奥,高深莫测,也没有佯狂颠倒,标榜新奇。治印布局讲究,章法谨严,刀法娴熟精湛,如行笔运墨,如抚琴弹拨,在披、削、提、顿的运转之中塑造出有情有味的线条,在方寸之间从容不迫进行艺术的耕耘。”

篆刻走向哪里?书法应该是主要的,首先要有自己独特的书法艺术语言,才能找到自己的篆刻语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