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温病名解

 领悟人生ufhmmm 2019-02-28

1.温病学:是研究温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及其诊治和预防方法的一门学科。

2.温病:温邪引起的以发热为主证,多具有热象偏重、易化燥伤阴等特点一类急性外感热病。3温疫:是温病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流行的一类疾病。4天受:温病传染途径,通过空气的传染。5.传染:温病传染途径,直接接触感染。6.广义伤寒:一切外感热病的总称,包括属性为风寒性质的侠义伤寒和属性为温热性质的温病两类.7.狭义伤寒:风寒性质的伤寒与中风合称为侠义伤寒,它与温热性质的温病是并列的关系。8.风热病邪:春季温风过暖,或冬季应寒反温的季节气候环境中,产生的病邪。由风热病邪引起的温病是风温,由冬季风热病邪导致是温病为冬温。9.暑热病邪:是夏季火热之气所化生的一种致病温邪。由暑热病邪引起的温病为暑温。10.暑湿病邪:暑热挟湿的病邪。由暑湿病邪引起的温病有暑湿和伏暑。11.湿热病邪:是长夏季节中产生的一种病邪,因长夏炎热,雨水较多,易致湿热为病。由湿热病邪引起的温病是湿温。12.燥热病邪:是秋季阳以曝,气候炎热干燥时产生的一种病邪。由燥热病邪引起的温病是秋燥。1

3.伏寒化温之邪:又称温热病邪,是一种致病后即以里热炽盛为主要特点的外感病邪。由温热病邪引起的温病是春温。1

4.温毒病邪:又称温热时毒,六淫邪气蕴结不解而形成的属性为温热性质一类致病因素,因其致病与时令季节相关,并能引起流行。1

5.疠气:是指致病暴戾,在外邪中具有强烈传染性,并能引起播散,流行的一类致病因素。由疫疠毒邪引起的是疫疹,由时行疫疠所致的是霍乱。1

6.新感温病:指感邪后立即发病的一类温病。1

7.伏邪温病:指感邪后未即发病,邪气伏藏,逾时而发的温病。1

8.卫分证:是温邪侵袭肌表,引起卫外功能失调的一种症候类型。1

9.气分证:是指温邪入里,又未传入营分,影响人体气的生理功能所产生的一种症候类型。20.营分证:温邪入营,引起以营热伤阴,扰神窜络为主要病机特点的一种症候类型。21.血分证:指温邪深入血分,引起以血热亢盛,动血耗血,瘀热内阻为主要病机变化的症候类型。22.顺传:指病邪在肺卫不解,病情进一步发展,传到气分,下行里结胃肠的一种传变过程。23.逆传心包:病邪在肺卫不解,病情进一步发展,不经过气分直接进入营分,闭阻机窍的病变过程。24湿遏热伏:为湿温病中湿邪阻遏而致热邪不能透发的病机。气分有湿邪阻遏而致热邪内伏,营分热邪被气分湿邪所阻。25斑疹:是温病过程中出现的红色皮疹。斑和疹的形态和成因有所不同,诊断意义也有别。但斑与疹可伴随出现,故统称为斑疹。26白㾦:是温热性质温病发展过程中,皮肤上出现的细小白色疱疹.27寒热往来:恶寒与发热交替出现,定时或不定时发作。为热郁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之征象。28身热不扬:身热稽留而热象不显,即自觉热势不甚,初扪及体表不觉很热,稍久则觉灼手。为湿温病邪在卫气,湿重于热,热为湿遏,湿蕴热蒸之征象。29身热夜甚:指发热不退,入夜更甚,为热灼营阴之征象。30低热:指至夜发热,天明时热退身凉,多伴见热退无汗。为温病后期,余邪留于阴分之征象。31夜热早凉:温病后期热势低微,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为温病后期阴伤虚热之征象。32神昏谵语:简称“昏谵”。指神志不清,意识丧失,语无伦次或胡言乱语等表现。多为邪热扰心包或邪热闭于心包之征象,如营热扰心.33神志昏蒙:指表情淡漠,神呆寡言,意识模糊,时清时昧,似醒似睡,时有谵语,甚时可见嗜睡如昏,但呼之能应,为湿热蒙蔽心包,扰及心神之征象34昏愦不语:指意识完全丧失,沉迷不语,呼之不应,甚至对外界各种刺激全无反应,是神志异常中昏迷程度最深者,多为热闭心包,或邪热夹痰闭阻心包,或癒热闭阻心包之象。35神志如狂:指神志昏乱,躁扰不安,妄为如狂。多为下焦蓄血,瘀热扰心所致。36战汗:病人突然全身战栗,继之热甚,并见全身大汗,汗出后热势骤降,称为战汗。为邪气留连气分,邪正相搏,正气奋起鼓邪外出之征象。37厥脱:是温病发展中较为常见的危重证候之一。厥证,一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即为昏厥;二是指四肢清冷不温,即为肢厥。脱证则是指阴阳气血严重耗损后,元气不能内守而外脱。38痉:肢体拘挛强直或手足抽搐,在温病过程中出现痉证,多为肝风内动所致。39金囚木旺:肺热亢盛而兼有肝风内动的病机,按五行生克的规律,金本克木,若肺为热灼,津液亏耗而不能克制肝木,则肝木反旺而至肝风内动.40热厥:胸腹灼热或四肢清冷,并伴有烦躁谵语,气粗汗多,尿短赤便秘,或神昏,喉中痰鸣,牙关紧闭,舌红或绛,苔黄燥,脉沉实或沉浮而数。41阴竭:又称亡阴。指身热骤降,汗多气短,肢体尚温,神情疲倦或烦躁不安,口渴尿少,舌光红少苔,脉散大无力或细数无力,为邪热耗伤液,或因汗、泻、亡血太过而至阴液大伤,阳竭而元气无所依附所致。42阳脱:又称亡阳。指四肢逆冷,全身冷汗淋漓,面色苍白,神情淡漠或神识朦胧,气息微弱急促,舌淡而润,脉微细欲绝,为阳气衰竭不能内守而外脱之象。43虚风:虚风内动。多见于温病后期,表现为抽搐无力,抽搐,同时伴有低热、五心烦热、消瘦、神疲、口干、耳聋、失语、舌绛枯萎、脉细无力等症状。为邪热耗伤肝肾真阴,筋脉失于濡养所致的虚风内动。44实风:又称实证动风。其病证发作急骤,抽搐频繁有力,可表现为手足抽搐,双目上视,牙关紧闭,颈项强直,甚则角弓反张,同时可见壮热、神昏、为邪热炽盛,热极生风,筋脉受邪热所致。45透热转气:温邪刚入营分,治疗时应在清营泻热的同时,加入转透的气分药物,使营分的邪热转出气分而解的一种治法。46疏卫透表法:疏泄卫表,透邪外出以解除温病初起邪在卫分的一类治法.47清解气热法:用清泻气分邪热之品以解除气分无形邪热的治法。使气分无形邪热或从外泄或从里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