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联络官 Medical Liaison officer Club 理气药 一、概念:以疏畅气机,治疗气滞或气逆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 二、药性特点:辛、苦,温。 三、功用及主治:①行气,治疗气滞证,见闷、胀、疼痛等。②降气,治疗气逆证,见呕恶、喘息等。 四、注意:耗气,伤阴。 陈皮(橘皮) ①理气调中:脾胃气滞之脘腹胀满或疼痛、暖气、恶心呕吐。 ②燥湿化痰:湿浊阻中之胸闷腹胀、纳呆便溏。痰湿壅肺之咳嗽气喘。 配伍: 陈皮配半夏:陈皮辛苦温,功能理气健脾、燥湿化痰;半夏辛温,功能燥湿化痰。两药相合,燥湿化痰力强,凡痰湿滞中停肺均可择用。 枳实 苦、辛,微寒。 ①破气消积:1)食积便秘胀痛;2)泻痢里急后重。 ②化痰除痞:痰湿阻滞之胸脘痞满,痰滞胸痹证。 特殊主治:胃扩张,胃下垂,脱肛,子宫脱垂。 木香 行气、调中、止痛:长于行肠胃气滞。应用:脾胃气滞诸证,大肠气滞腹胀,腹痛,泻痢后重等。脾失运化、肝失疏泄脘腹胀痛、胁痛、黄疸。脾虚气滞之食少吐泻。 香附 辛、微苦、微甘,平。 ①疏肝理气:肝气郁滞之胸胁、脘腹胀痛,疝气痛。 ②调经止痛:月经不调,痛经等。脾胃气滞,脘腹胀痛。 配伍: 香附配高良姜:行气温中止痛,应用于寒凝气滞,肝气犯胃之脘腹胀痛。 疏肝理气之佳品,被李时珍誉为“气病之总司,女科之主帅”。 沉香 辛、苦,温 ①行气止痛:寒凝气滞之胸腹胀痛证。 ②温中止呕:胃寒呕吐、呃逆。 ③温肾纳气:下元虚冷、肾不纳气之气逆喘息。痰饮咳喘属上盛下虚者。 注意:后下。 川楝子 苦,寒。有小毒。 ①行气止痛,疏肝泄热:1)肝郁化火,胁肋胀痛;2)肝胃不和脘腹胁肋作痛及疝痛属肝经有热者。 ②杀虫疗癣:虫积腹痛。头癣。 配伍: 川楝子配延胡索(金铃子散):行气止痛,疏肝泄热,应用于肝郁化火,胁肋胀痛。 薤白 ①通阳散结:胸痹证之要药。痰浊闭阻胸阳之胸痹证。 ②行气导滞:肠胃气滞,泻痢里急后重。 配伍:薤白配瓜蒌:通阳散结,行气宽胸,应用于寒痰阻滞、胸阳不振、胸闷胸痛。 现代治冠心病、心绞痛 再配川芎、红花、赤白芍。 化橘红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脾、胃经。 功效: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 主治病证:①风寒咳嗽、喉痒痰多。②食积伤酒。 使用注意:本品辛香温燥,易耗气伤阴,故内有实热者慎服,气虚及阴虚燥咳者不宜服。 青皮 ①疏肝破气:归肝经而破气力强。肝气郁滞之胸胁、乳房胀痛或结块,乳痈,疝气痛。 ②消积化滞:食积气滞证,气滞血瘀证。癥瘕积聚,久疟癖块。 注意:孕妇慎服。 香橼与佛手功效主治异同点 相同点:疏肝和胃,理气化痰,治疗肝胃气滞证,痰湿咳嗽等。 不同点:佛手疏肝和胃理气优于香橼,香橼化痰胜于佛手。 乌药 ①行气止痛:寒郁气滞之胸闷胁痛、脘腹胀痛、疝痛及痛经。 ②温肾散寒:肾阳不足、膀胱虚寒之小便频数、遗尿。 配伍: 乌药配益智仁、山药:温肾散寒、缩尿止遗,应用于下元虚寒之尿频、遗尿证。 荔枝核 行气散结,祛寒止痛:1)疝气痛,睾丸肿痛;2)痛经,产后腹痛;3)肝胃不和胃脘久痛。 甘松 行气止痛,开郁醒脾: 1)思虑伤脾或寒郁气滞引起的胸闷、脘腹胀痛、不思饮食。 2)湿脚气。 ![]() 橘红 性味归经:辛、苦,温。归肺、脾经。 功效:行气宽中,燥湿化痰,发表散寒。 主治病证①湿痰咳嗽,痰多胸闷。②风寒咳嗽。③湿阻中焦。 枳壳 性能特点:本品苦泄辛散,微寒而不燥烈,入脾、胃与大肠经,善理气宽中而行滞除胀。 功效:理气宽中,行滞消胀。 主治病证:①脾胃气滞,脘腹胀满。②气滞胸闷。 柿蒂 特点:善降胃气而止呃,为治呃逆之要药。降气止呃:呃逆证。 配伍: 丁香、沉香、代赭石、旋覆花等。 ![]() 青木香 功效: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主治病证:①肝胃气滞之胸胁胀满、脘腹疼痛。②痧胀腹痛,泻痢腹痛。③蛇虫咬伤,痈肿疔毒,湿疮。 使用注意:本品有小毒,多服易引起恶心呕吐;含马兜铃酸,对肾脏有损伤;故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脾胃虚寒者慎服,肾功能不全者忌服。 香橼 功效: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玫瑰花 行气解郁:肝胃不和胸胁或脘腹胀闷; 活血止痛:月经不调,经前乳房胀痛,跌打损伤,外伤肿痛。 绿萼梅 疏肝解郁:肝郁气滞证。 理气和中:脾胃气滞证。 化痰散结:痰气郁结之梅核气。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