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问题学生,到底是什么问题,怎么教好

 江山携手 2019-03-03

心理学家马丁。塞里格曼曾做过这样的实验:他将实验狗分为三组,在三个地板充电的房间里,第一组被轻微的电击,而它们旁边有一个开关,只要碰一下,就可以停止电击;第二组也遭受电击,但它们没有任何方法阻止电击;第三组则完全没有受到电击。过了一会儿,所有的狗都被关进一个大箱子,箱子边上有着很矮的栏杆,接着开始进行轻微的电击。第一组,曾被电击但学会了操纵开关停止电流的狗,和第三组没有被电击过的狗很快地便跳出了栏杆,第二组,无法停止电击的狗则无动于衷,它们只是在原地哀号。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这些狗就是“习得性无助”的受害者。这就证明了人非常容易陷入“习得性无助”。所以当我们失败或无助时,我们经常会选择放弃,甚至感到绝望。

最近,有很多人给我提了很多同样的问题:“我的孩子为什么不听话?”“我的孩子为什么学习没有动力?”“我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好的习惯?”“我的孩子为什么没上进心?”“我的孩子为什么总也停止不了上网游戏?”“为什么我的孩子总是这样让我失望?”“为什么我的孩子学习这么差?”这一堆的问题,让我感受到了家长们的焦虑,感受到了他们迫切地想改变现状,改变孩子。

一个学生为什么会轮为“差生”?当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受挫,结果成绩也不理想,当然就会沮丧。当他一直处于这种恶性循环过程中,他也就很快变成了“习得性无助”者。他每做一道题都是困难,没有一次能靠自己的力量做出一道难题。当然考试时成绩也就不好,这样往复几次,孩子就会对自己失去了信心,当一个人感觉到自己无论怎样努力都达不到目的的时候,他最容易选择的方式就是放弃。当学习上受挫失去信心后,他就会泛化到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上,在做事之前他就给了自己一个不可能做到的定义,可想而知,这些孩子在其它方面也会表现差强人意。从而就出现了人们眼中的所谓差生、坏孩子、不争气的孩子、没上进心的孩子等等。

反过来问自己:我有没有在平时打击过孩子的自信心呢?有没有做过一些伤害孩子自尊的事情呢?有没有给孩子定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让孩子感觉到无望呢?有没有总找孩子的过错而把孩子的优点忽略不计呢甚至视而不见呢?当你检查过自己的这些言行后,你会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你还会对孩子有那么多的怨恨吗?你还会抱怨孩子为什么没上进心吗?你还会感觉到眼前的一切是孩子的责任吗?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在这个过程中应该承担的责任呢?有没有想过在孩子的“不好”中应该承担的份额呢?

而那些热爱学习的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享受创造的一个个小小的快乐,而这快乐的成果也可以帮助他取得好成绩,在这个良性循环中,孩子就会越来越出类拔萃。这就是为什么有人会看到,好学生什么都好,差学生什么都差的原因。那么,这些好学生的家长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呢?他们会有什么办法让自己的孩子变得优秀呢?他们怎么会培养出自信满满的孩子呢?他们的孩子为什么做什么什么行、干什么什么通呢?通过这样的对比,大家可以得出一个什么样的结论呢?在我们对孩子的培养中哪些方面才是最重要的?我们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改变眼前的一切呢?

在这里,我可以告诉大家,最基本的就是爱、尊重和信任。给孩子无条件的爱,让孩子在这份爱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必要性、重要性;在这份爱中让孩子明白自己是值得被爱的,这就是孩子自我价值的肯定。然后就是尊重,尊重孩子是个独立的个体,不管孩子与其他孩子有多大的差异,你都来接纳他、欣赏他、包容他,让他在这份尊重中明白自己是个重要的人,虽然有些方面不如别人,但我还有我自己特点,我有比别人好的一方面,所以我是个有用的人,我是个值得被尊重的人。这也是让孩子提高自信的又一个渠道。最后是信任,不管孩子在现阶段是否落后于人,不管孩子现在是否被别人接纳,你都要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个好孩子,是个值得我爱和尊重的好孩子,当你对孩子有了信心,你就会通过言行表达出来,就会传达给自己的孩子,让孩子在父母的这一份坚定不移的信任中找到自信,找到虽然现在失败却可以一直努力的信心,找到对自我的一种永不放弃的决心。假如大家都这样去陪伴我们的孩子,我们的孩子还会有坏孩子、不上进、不听话的孩子吗?

通过这个原理,大家应该不难找出提高孩子学习动力的方法吧,那就是在孩子现在基础上,定一个较低的目标,让孩子一步一步地在尝试到胜利的过程中找到学习的乐趣和信心,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做为父母的我们一定要给孩子以尊重,给孩子以赞赏,以包容的心态耐心等待我们的孩子起步、成长。相信每个孩子在父母的这种爱、尊重和信任下都可以改变习得性无助的心态和习惯,都可以成为一个好孩子,都会成长为有自己特色的最好的自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