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行气。单纯的行气之术,也就是炼阳气的方法。比如气功,太极拳,八段锦等等,这些都属于动功。动功就是通过运动来增强自身的阳气。《内经》中讲过,动能养阳。通过动,就能和阳气同频共振,就可以感召阳气进入体内,可以迅速地增强自身的阳气。这里又提到一个修行中的原理,就是相应。相应,就是保持频道一致,或者讲频率一致。频率一致,就会产生共振。所以,有前殿敲钟,后殿中引擎自鸣的故事。没有敲引擎啊,它自己怎么会响呢?因为它和前殿的钟产生了共振,钟声一响,就有能量传过来了,引擎就会随之发出声音。 所以你和什么状态相应,就可以感召什么样的能量。同理,心正,不会感召到邪气。有些人感召到附体,那是因为这些人的心理状态和那些附体相应了。有些人经常问,要怎么样才能彻底除去附体。那就是要把心态调过来,去掉各种贪嗔痴,别和那些邪气相应。就彻底解决了。那么我们讲的行气,就是养自身的阳气。像上面提到的闭气,多吸少呼,这些也都是在养阳气。养阳气,就相当于在发电。 可是单独这么练,未必就能增强自身的精气。因为这些方法没有养阴之术。即使你通过锻炼,获得了很多的阳气。可是未必就能贮存起来。没有电池,你发再多的电,也没有用。存不住,都消散到天空,又回到天上去了。你自己依旧精气不足。很多人练功多年,也很刻苦,可是功夫没有长进,就要注意,看是不是这方面的原因。据我所知,有些人小周天通了,甚至大周天也通了,可是依旧不够健康,依然浑身是病,可能就有这方面的原因。 那么针对这一点,就是第二大原则,就是要服食。在《抱朴子》中,特别强调了服食。服食,就是要吃地上长出来的,属于养阴的食物。像上面说的,黄精、黑芝麻、熟地、何首乌等等。这些东西是养阴的,可以涵养住这个阳气,可以贮存住阳气。否则阳气独旺,真阴不足,就是中医所讲的阴虚火旺。阳气太旺,收敛不住,就会向上冲,造成头部阳气偏旺,而下半身呢,反而是阳气不足。 这样头部气压太高,气血都往头上顶,就非常容易出现脑出血。而下肢呢,容易痿软无力,甚至会出现偏瘫,要坐轮椅。我们注意观察,就会发现,有很多的运动员和武术家,到了晚年,腿脚不好,甚至有的脑出血就死掉了。这一点,很可能就是忽视了服食。虽然炼的功夫很好,可是这个能量没有贮存住。这种锻炼,阳气越旺,阳气就更容易上冲,越容易出问题。甚至,有些运动员,或者武术家,到了晚年,身体还不如普通人好,那就是没有掌握这个服食。 以前,有个朋友来调理。说起来,他练了很多年的太极拳。可是老感觉腰腿无力,容易腹胀,消化不好。诊脉发现,他的肾脉很弱。那么直接用滋补肾阴的方子,吃下去立马腹胀消失,腰腿也有劲多了。那么他这个肾脉弱,说明肾中阳气不足。为什么会阳气不足呢?肾阴虚,贮存不住这个阳气。练拳后阳气越来越旺,上升发散的力量也就越强。气收敛不住,往上升散,去顶这个胃,胃气不降,食物堵在胃中,就会发酵,产生气体,这样就出现了胃胀。 也有个朋友,因为身体不好,一直练拳。有一阵子,他一练拳就发烧。自己也感觉莫名其妙。最后只好来看病。看脉也是阴虚。他练拳后,阳气增强了,心火的力量强了。但是肾阴不足,不能收敛这个阳气。阳气在体内偏旺,不平衡了。阳盛则发热,这样就出现了发烧的表现。后来,补补肾,引火归元,这个发烧也就好了。 这里再稍微提一下高原反应。高原上,海拔比较高,这样的地方,空气相对稀薄。稀薄也就是不能凝聚。这就是阴不足。在高原上,人体收敛贮存的力量不足。发散的力量偏强,就容易出现头晕头痛,恶心呕吐等表现。这个也是人体阴虚,收敛的力量不足的表现。有人说,平时身体越好的人,越容易有高原反应,而平时身体素质比较差的人,高原反应就很轻微。 那么这里说的身体越好,应该就是说的阳气偏旺。平时呢,活力十足,精神亢奋。这种人到了高原上,阳气上升发散的力量就显得更大。本来就阴虚,到了高原,气就更加降不下去。气往上顶,就会头痛头晕。收敛不住,发散的力量太强,回收的力量不足。那么这个血压肯定会高。这个气也会导致胃气不降,胃气上逆,胃里的东西都会吐出来。头部肯定气压很高了,西医就说是颅内压高,实际上是气往上顶的了。 有个朋友,以前去过西藏,高原反应很严重,根本无法活动,在那里躺了一周。然后别人回来的时候,她也跟着一起回来了。后来,她又去了一次,去了和上次一样,马上又躺下了,又出现高原反应了。去之前,我还建议她弄点金匮肾气丸带着。她不听,就那样又躺了一周。 那么,有修行的人,到了高原,有时候会发现这个丹田的位置出现变化。丹田往上跑了,位置上移了。丹田就是一个气团嘛,贮存着压缩的真气。外界压力小的时候,它肯定往上飘浮嘛。这样就出现了丹田上移的变化。有时候,为了炼一种特殊的功夫,就要到这种地方,借助这种力量。这一点,道家传承中讲的非常详细。 另外一方面,高原空气稀薄,氧气不足。氧气就是阳气嘛,这个阳气不足,胸腔的压力不够,也不行。特别是高原上太冷,胸腔气不足的时候,也会出现很多的不舒服。有些人就带着氧气瓶,吸吸氧气,会好很多。不过一旦不吸氧气了,还是会很难受。这种情况,要补补气,用黄芪或者人参补补气就好了。有个朋友,去西藏前,吃了两周的补中益气汤。当时是因为要治疗失眠。失眠好了,她就去西藏了。她回来说,她一点反应也没有。那么她的身体,阴不虚,是气虚。那么她吃完补气的,再去西藏,就没有反应了。 最后,讲第三点,就是房中。房中,就是要注意节欲,房事要尽量少。开源节流嘛。人体的阳气结合真阴,就形成了精气。精气比较沉,会一直往下沉。到最后,会沉到人体的最低点,也就是会阴穴。会阴穴是精气泄漏的通道,从会阴穴出去,就到了生殖器。那么就会产生淫欲心。普通人,有了淫欲心,就会行房。精气泄出来,这个心思就淡了。不过这个精气是人体的最精华的东西了。 房事太多,必然会损失自身的精气。《内经》上讲,精气和骨髓是连着的。精气亏损的太严重,那么骨髓中的精气都枯竭了。这样,同样,也会造成脑髓精气的不足。叫髓海空虚。会出现精神萎靡不振,恹恹欲睡,恍恍惚惚的感觉。历史上,长寿的皇帝不多。就是因为后宫的嫔妃太多,难以节欲。 这一点,无论佛道两家,都强调要节欲。尤其是推崇童身入道。童身精气充足,什么方法一修就能成功。到了成年之后,精气不全了,就难以出功夫。不出功夫,实际上还是精气不足的缘故。那么道家有方法,在这个精气还没有压迫到会阴穴之前,就把它化掉,也就是练精化气。精不能直接应用,要把它化成气,才可以参与各种循环,重新去滋养五脏六腑。那么这个方法练成了,就叫小还丹。 有朋友问,深吸浅呼是不是增强精气的一种方法。这个就是多吸少呼嘛。上面讲过了,是一种吐纳术。这种方法非常好,改善疲劳非常有效。如果很累了,那么坐下来。端身正坐,按照这种方法,多吸少呼,尽量把这个气留在体内。肺部气压高了,会把气输送到别的经脉脏腑中去。也会结合真阴转化为精气。所以损失的精气,很快就能补充回来了。这样练上十分钟,再睁开眼睛,就会发现眼睛一下明亮了很多。各种反应也灵敏了很多。 这里,吐纳术的关键是要把气留住。这里的精气是后天精气,只能用特殊的方法去指挥,像一些姿势啊,手印啊等等。但是普通人的意识指挥不动这个气。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练到神气合一,才能用意识去指挥这个气去作事情。还有一种吐纳术,一直没有引起重视。那就是用鼻子吸气,用口呼气。因为口就是地,鼻子就是天。 吸气的时候用鼻子,气从天这里下来,遇到气压降低的地,就会进入地中。这是一种引天气进入地气的方法。天气进入地气,就是地天泰卦,对身体的健康是非常有利。这种方法,古书上有记载,但现在人很少去用了,可能是因为传承断了。 所以,很多的呼吸方法,看起来深奥难解。但如果按照天地阴阳这个思路来看,都是可以理解的。每种方法都体现了古人的智慧,都有其特殊的功效。这不是古人没事干,弄些花样来玩。不是这样的。那么我们知道了,人体和地球一样,地球的外侧有一圈大气。这个大气层对地球有很强的保护作用。很多流星要撞击地球,在大气层中就燃烧分解了。这样就伤害不到地球。否则的话,地球早就千创百口了。 人体的外面,也有一层气,中医上叫卫气。保卫的卫。这层卫气就是人体之天。那么人体真阴充足,精气充足,体外的卫气也会越来越强大。卫气强大了,就可以有效地保护人体。稍微有些风吹草动,根本影响不了自身的健康。同样,对于外面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的抵抗力,也会大大加强。像一些古人,夏天可以穿棉袄,他不觉得热。冬天可以单衣过冬,他又不觉得冷。这些都是修行到了一定境界的体现。 人修行到一定程度,可以用意识指挥这个卫气,就可以作很多事情。比如说,有的地方气场不好,有邪气。那么你就可以扩充自己的气场,卫气所到之处,邪气自然就退避三舍了。也有时候,扩充自己的气场,在气场之内,任何变化,心中都会明明了了。虽然闭着眼,就是掉了一根针,也能觉察到。功夫深了,甚至可以影响到别人的行为和思想。这些都是功夫的传承,想学的话可以去找老师求法。那么关于阴阳和精气,就和大家谈这么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