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枫桥经验”在新乡 | 6000多名调解员共调和谐音

 铁捻山 2019-03-06

2月28日,《河南法制报》以专版的形式,刊发了以《“枫桥经验”在新乡系列报道之获嘉篇——6000多名调解员共调和谐音》为题的新闻报道。新乡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郅晓峰对此作出批示:获嘉县诉调对接多元化解是对新时代  '枫桥经验' 的实践与探索,解决了群众的急事、难事、揪心事,将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认可,形成了品牌。希望在现有的基础上,巩固提升,探索创新,努力成为新乡平安建设在全省、全国的一张靓丽名片。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完善诉调对接多元化解机制,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以单项工作争第一、全面工作争一流的决心抓好落实,让新时代 '枫桥经验' 在新乡落地生根!”


《河南法制报》2月28日版样

以下是摘要

2016年以来,获嘉县在学习借鉴“枫桥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信访稳定中存在的现实问题,积极探索实践,逐步走出了一条以群众参与为基础、以多元互动为保障化解矛盾纠纷的新路子,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上下贯通、左右协调、依托基层、多方参与的人民调解新格局,逐步建立了“便民高效零收费,便捷公正解难题”的诉调对接多元化工作机制。

获嘉县473平方公里土地上的6000多名专兼职调解员扎根基层、不为名利,排隐患、解忧难、化干戈、息诉讼,把大量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成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第一道防线”。

2018年,获嘉县信访总量同比下降37%,民转刑发案为零,法院立案受理民商事案件同比下降17%。

一份责任心消化老矛盾

“老冯,宅基地这事儿,你东奔西走这么多天,也没个啥结果。都是乡里乡亲的,我把你们两家叫到一起,我请客,咱坐下来好好唠唠!”获嘉县冯庄镇矛盾纠纷调解中心调解员杨荣新第二次到村民冯甲家中进行调解。

冯甲与冯乙毗邻而居,二人因宅基地发生纠纷,冯甲曾多次上访。

调解员杨荣新得知该情况后积极了解案情,和司法所长沟通协商具体事宜,并多次入户走访,吃透案件背后实情。经了解,两家宅基地边界问题由来已久,属于上一辈遗留下的矛盾。并且,他们同属一个大家族,血缘很近。冯乙的态度较端正,愿意努力改善双方关系。冯甲有点认死理,自尊心很强,很难听进别人意见,加上多年上访造成家庭不睦,性格激进。杨荣新决定从冯甲这儿入手。

“历史上六尺巷的故事你听过吧?人家宰相还能让了三尺宽的地儿,不是谁让一步谁就怂了。这么多年,你们两家就因为巴掌大的地方,闹得两辈人都不安心,值不值?”

见冯甲思想有些松动,杨新荣又问起了冯甲这么多年的生活和庄稼种植情况。冯甲虽然较真认死理,但特别看重庄稼活儿。

杨新荣了解得知,冯甲这几年只顾上访打官司,种庄稼没有原来那么上心了,耽误了生产。杨新荣经过多方协调,给冯甲找到一份看护河道的工作。生活来源有了保障,冯甲被杨新荣感动了。此时,冯乙也作出了让步。经过撮合,冯甲与冯乙两家的关系有了缓和,冯甲表示不再上访。至此,一件拖了二十几年的宅基地邻里纠纷,在杨荣新的努力下得到圆满化解。

一套新机制    铸造大平安

近年来,获嘉县不断加强探索实践“枫桥经验”。2016年,获嘉县大胆实践,在县法院开展诉前调解工作试点,当月便调成案件40余起,不仅有效减轻了法官的办案、执行压力,还有效地化解了社会矛盾。2017年,获嘉县全面实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效果显著。2018年,获嘉县进一步深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积极打造调解与诉讼、信访、纪检、组织“四方对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调联动”,心理咨询疏导、裁决、仲裁、复议、公证、诉讼等手段有效衔接、相互融合的“4+3+X”多元互动矛盾纠纷调解模式,构建“大综治”“大信访”工作格局。

获嘉县先后制定了《关于建立和完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规范性文件,为工作开展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基础。2018年,该县借助被确定为全市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全覆盖工作标准县的机遇,制定了9个规范性文件和操作规范,形成了成熟的工作思路、完善的顶层设计。

为做好调解工作,获嘉县建立了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工作的领导、组织和协调。

“机制完善了,接下来由谁来干显得特别重要。为此,我县不断加强组织建设,立足于落实综治责任制,着力打通排查化解的‘最后一公里’,选优配强村级综治干部。”该县县委书记王永记说。获嘉县专门下发综治委1号文件,要求各乡镇在村级组织换届选举中加强村级综治队伍选举工作。目前,全县共推选网格员6051名。

  一套“组合拳”打出新和谐

“今年俺村又是优秀村,没人上访,村里平和得很,俺也跟着沾光,领了120块钱!”获嘉县照镜镇东彰仪村76岁的岳绍文乐呵呵地说。

“谁家有矛盾了,四邻八舍都会去劝说,不能因为一个小矛盾影响了平安优秀村评比,不然损失的是70岁以上老人的补助。现在俺村到处都一团和气。”东彰仪村专职调解员王保瑞说,“真是有矛盾,也出不了俺村。”

获嘉县6000多名专兼职调解员风里来、雨里去,跑断腿、磨破嘴,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是社会矛盾的“减压阀”、邻里和睦的“润滑剂”。

“为了充分调动基层单位和群众的积极性,我们每年都开展先进调解组织、金牌调解员、优秀调解员和精品案例评选活动,并根据相关规定给予奖励,有效地激发了各级调解员的工作主动性。”时任获嘉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赵明俊说。同时,该县建立了一支由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司法工作者组成的“五老”人员和“新乡贤”专职调解队伍,并从“两代表一委员”、退休干部、司法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律师中选聘82名特邀调解员,成立特聘调解员人才库,为多元化解工作提供人才智力支撑。目前,全县共建立调解组织254个。

为促进调解工作有序开展,获嘉县夯实责任体系,建立调解工作责任制,各级各部门“一把手”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负直接责任。同时,该县严格考核体系,明确了“五项指标”,将访量、民转刑量、安全感排序等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倒逼调解责任落实。对调解员的考核,明确数量考核、质量考核、难度考核“三项指标”。在考核方式上,建立月报制度,一月一统计案件、一月一通报排名。

 一张流程图化解疑难案

“为了促进社会矛盾纠纷有序、高效解决,我县规范调解流程,确立诉调对接九项流程,并明确了定分止争流程图。信访疏导、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也确立了九项流程。通过细化工作流程,确保了工作更加具体、过程更加周密、责任更加明确、操作更加规范。”获嘉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张道仁说。

该县健全运行机制,建立了首问负责制、协调联动机制等,明确首先接案单位为牵头单位,负责将问题协调解决到底。对需要其他部门协助解决的问题,牵头单位要主动会商相关部门共同解决;对不属于本地本部门解决的问题,要主动对接相关单位,将案件移交,并跟踪落实办案结果。

2018年4月27日,一起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在获嘉县法院开庭审理,6名人民观审员应邀参加旁听并参与调解,这标志着人民观审员制度在获嘉县正式推行。

“这样的观审很有意义,我们能参加旁听,能发表意见,还能参与调解,这是化解矛盾纠纷的又一剂良药。”城关镇法律服务所所长李树保观看案件庭审后说。

据介绍,为保证县诉调对接中心、县信访疏导调解中心调解结果的合法性,获嘉县创新工作方法,在县法学会设立了人民调解委员会,为调解案件后续进行司法确认提供了法律依据。在司法调解中,该县创造性地实行人民观审员制度,补充、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解决人民陪审员与当事人不熟悉、沟通不畅等难题。

“在案件审理中邀请案件当事人所在村的综治主任、联户代表、村民代表作为观审员参与案件审理全过程,一方面能对案件审理起到监督作用,另一方面能协助司法人员对当事人进行释法析理、心理疏导。”获嘉县法院党组书记、院长耿德行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