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代书法家朱和羹《临池心解》,怎样的临摹才能玄妙之极

 世平天下 2019-03-07

hello,大家好,欢迎来到“维知书法”,今天继续谈谈临摹的话题。说说清代书法家朱和羹所著的《临池心解》关于临摹的探讨。

    朱和羹的意思是说写字要发挥自己的性灵,切不要依附别人的体势。凡是临摹各种碑帖,不过采取他的用笔方法,并不在于完全模仿它的形式。近代的人每每临摹某一家书体,只模仿它的笔画,至于它的意味和神气全不领会。要知道学它的形式是有限度的,而领会他的神味是无穷尽的。苏轼自己说,把字挂在墙上看,才能得到它的大意,正是指这个道理。像赵孟頫想补米芾的《海月赋》而不能如愿,反而为临摹所困啊!

    临书和摹书不一样,这是因为临书容易失掉古人用笔的布局,而多得古人的笔意,摹书容易得到古人的布置,而多失古人笔意。临书容易进步,摹书容易遗忘,这是用心不用心的不同。

    写字的方法,不外结构与运笔二者,结构的功夫在学力,而运笔的巧妙在性灵。假若不多读古书,多临古帖,把学问、碑帖融会在胸中,是不容易写好的。如能像秋天的鹰隼在空中盘旋觅食,窥见下面有个兔子,便稳、准、狠地从空飞下,一捉即获。把这种办法用在运笔上就对了。从前有人说:蔡襄写欧阳修作的《昼锦堂记》,每一个字要写在几十个小纸片上拿来比较,挑其中合适的再用,人叫它为百衲碑,这是说他对书法的结构是很注意的。

    临帖必先观察字的起笔落笔,哪里高,哪里低,哪里停顿,哪里转折,左右映衬,上下衔接,都要看清楚。孙过庭的《书谱》上说:在一横画上就分辨出运笔的起伏变化,在一点上就能分别出用笔的转折与顿挫来。我以为,临帖的要点在于字中的空白上,至于点画精美,还是次要。

    大概临摹碑帖,先必专力于一家,一家精熟之后,再用各家作为参考,去观览揣摩;看得多了,自然胸中饱满,笔下精熟,久而久之,眼界宽了,志趣高了,把各家之长据为己有,才能达到出群境地。若没达到这种境地,就见异思迁,妄想速成,怎能达到目的?

    楷书用墨要浓些,用笔要圆转而有力,若是用墨太厚,变成粗笨,没有一点笔锋,像缩头的乌龟,无头无尾,成何模样!行书草书要宛转环绕,沉着收束,才能生动。若像干枯树杈,破败的蔓草,纵横在道路上,就说这是学的魏武帝、钟太傅、张旭、怀素,更堕入恶魔一道,实在太可怜了。

    我们写字不能多见古人墨迹,只求得到好的碑帖,即令残缺,也可宝贵。赵孟頫说:能得古人石刻数行,专心学习,何患不能成名!这是说:能领悟数行,就可以领悟其他,由于千百行的用笔都是一个样啊!试看善书的人,仅止得到几个字去揣摩研究,就能成体。没有别的,专心既久,领悟到用笔、用墨及结构的方法,就可供我运用了。世上的人,专求成套的丛帖,而抛弃那些残缺不全者,只是夸他收藏的多,哪里知道古人的精神所在呢!

    写字应当了解一波三折的方法。盖点画长短,各有分寸,随着字体而结合起来,不可据守成规。假若原本的字长,而长得不妥当就改用短来写,原本的字短,而短得不完全,就改用长来满足它。假若墨守成规,拘泥于胸中,终不能参用活法来变通运转,必致如《书谱》所说:“任笔为体,聚墨成形”不伦不类,不成体统了。所说参用活法,也不是自由散漫,其中也有一定之规。如放纵挥毫不出乎范围,所谓学古人而不泥于古人才算合适。

    用笔到极细微处也要把全身之力用上。但是细微的地方用笔最难,如歌调最低的音节,要宛转清亮,还要透出曲折的音色,不能含糊过去。又像画人物衣服上的游丝纹缕,完全看你的工夫、力量,每一笔都要全神贯注,透出精彩来。

    书法讲“意在笔先”,这实在不容易。必须研究到微妙处,理解透彻,运用灵活,方能达到这种高妙境地。在临摹每一个字的时候,先要确定它的位置,其次推想字的连贯脉络,按照它的笔画疏密,细心体会清楚,然后下笔去写。既要胸有成竹,又要笔笔有力,这才叫意在笔先。不然,怎能达到玄妙之极,称之为不着迹象呢?

    我曾见过有人临摹欧阳询、柳公权的字,完全脱去它的肌肉,学习赵孟頫、董其昌的字,完全脱去它的筋骨。不知道欧、柳的严整精锐,正是风神所在;风神就是骨中带肉。赵、董的纯洁聪明,有它很多的老劲;多劲就是肉中带骨。有志学书的人,当以锐敏的眼光来分别它才行。

    唐朝的韩愈作《石鼓歌》,贬斥王羲之的墨迹为俗书,称赞他叔父韩择木的八分。他在《石鼓歌》里写道:“鸾翔风翥众仙下,珊瑚碧树交枝柯”,意思说,石鼓上的大篆,笔画苍劲有力,秀丽婉美,那种姿态,好像鸾风飞翔,众仙人从空而降;又像珊瑚翠树,枝条交错,十分高妙。致使后世迂阔不明事理的人,却非笑永字八法以为不足学。他们不知道,书法的高妙固然与经济学术无关,然而篆隶行草各种书体古今各有所宜,即令你能像李斯、李阳冰一样会写篆字,又与经济学术何干?韩愈厚古薄今,后世的人不善于书法而非笑书法为无用的人,他们就像讨饭的人没有讨到饭,硬说肚子不饿一样,不是自欺欺人吗?然而书法虽然是六艺的事,而未尝不讲求圣贤之道,不是胸中空洞之物,那么造化的功能,生物的气象也装不进去的。如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即令去临摹钟繇,刻画索靖,也只是个染纸的工人,是非谈不上书法的。唯有心胸开阔,能行乎自然的人,再加之以学力,然后写起来才能生动活泼;能生动活泼,然后再脱离规矩,就能曲中有直,直中有曲,自然合乎法度。所谓涉足微妙之境而行乎无不通达之地,这种神通,好像出于宿昔的因缘,实亦工夫所至啊!

    统观朱和羹对临摹的见解,纵然稍有主观,亦不失为正论,能从中吸取古人经验,也是会大有裨益的。

    书法创作中临摹是基础,一定要学好,如果对书法学习和欣赏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维知书法”,维知每天给您带来书法知识和名家书法欣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