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走进汉画像石

 渔唱樵歌 2019-03-07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打败项羽,在秦政权的废墟上建立了国力雄厚,版图空前的汉朝。汉王朝经过百余年的苦心经营,终于成为仓禀丰实、政兴人和的强大帝国。汉武帝时期,凭借王朝的武力与臣子坚韧不拔的毅力,通往西方的丝绸之路得以凿通,汉朝的威名远飘四海。

国力强盛的汉朝,皇家富室醉心于死后空间的建造,用绘画和雕刻装饰复杂宏伟的墓室,用精美的雕刻图像介绍自己显赫的一生、死后的希翼、祈求永生的渴望。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出现在汉朝,那就是汉代画像石刻,又被简称为汉画像石。

汉画像石作为一种丧葬艺术,是汉代墓室、地面祠堂,墓地石阙等建筑上带有雕刻内容的建筑构件。从西汉中期开始,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他随着汉代社会的兴盛而产生,随着汉代的灭亡而绝迹。在历史上流行了近三个世纪之久,成为汉代美术艺术的精华,一个时代的文化代表,在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

汉画像石,以现实主义的手法,生动地再现了汉代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表现了人们对现实生活的眷恋,描绘了属于制度文化和器物文化层次方面的真实;同时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创造出当时人们幻想中的鬼神世界,体现了人们对死后的追求,具象了属于观念文化层次的意象。汉画像石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回答的就是“生”和“死”这两个人类共同关心的问题。其丰富的题材内容,涵盖了当时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全部,在此之前和以后的所有艺术形式都没有汉画像石所表现的内容深邃博广,史家称汉画像石是“一部绣像的汉代史”(翦伯赞著《秦汉史》)毫不过誉。

汉画像石在全国分布极为广泛,东起连云港海滨,西到甘肃、四川一线,北至陕西的榆林、内蒙古,南到浙江的海宁、云南的昭通。在如此广袤的分布范围内,形成了五个集中分布区,第一个分布区是鲁南、苏北地区,徐州汉画像石属于这个地区;第二个分布区是河南省西南部和湖北省北部地区,以河南南阳、湖北襄樊为主;第三个分布区是四川省和云南省北部地区,以成都、彭山、乐山等地区为主;第四个分布区是河南省洛阳市周围地区,主要发现地点有洛阳市、密县、登封等;第五个分布区是陕西省北部和山西省西部地区,以陕西绥德,米脂,榆林,山西离石为主。除了以上五个分布地区以外,其他地区也有画像石的偶然发现。其原因,一,前四个区域都是当时经济、文化较为发达的地区;陕北、晋西北地区在东汉顺帝以前是北方边防重地,其中心绥德又位于通往西方的贸易通道上;二,这些地区都有可供开采构筑墓室石材的山丘。因此,汉代贵族豪门就得以在这些地区建造耗资巨大的装饰有画像刻石的坟墓。

由于汉代文化融合了许多不同的因素,各地石刻画像艺术呈现出不同的题材和风格。山东汉画像受到儒家礼乐文化和道教文化的双重影响,表现历史人物故事题材居多,偏重对历史和现实人生的关照。

山东汉画像不仅仅是崇“神”的作品,更表现了对于“人”本身力量的思索和肯定。其画幅多为组画,富于连续性和叙事性,多角度多层次地展示了汉代齐鲁地区人民对神话世界的向往、对历史事件的回顾和对日常生活的眷恋,往往将想象中的神话世界、传说中的历史故事和日常生活场景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力图在画面中表达和阐释三者之间的有机联系。山东汉画像在时空转换方面体现出高超的构图能力,至今仍然令人惊叹。

南阳曾是周王朝与楚国的边界,是楚文化和中原文化相遇、融合的所在。但因长期属于楚国,楚文化色彩较重。楚文化“信巫鬼,重淫祀”,热烈奔放,充满神秘和浪漫的色彩,其拜日、崇火、尊凤、阴阳观、长生术、辟邪和神仙等思想观念,直到今天还能在民间找到痕迹。《山海经》《淮南子》记载的远古神话传说,《楚辞》中上天入地、驱虎驾龙的奇幻意象,都在南阳汉画中得到表现。从艺术上说,南阳汉画与其他地区汉画的一个明显区别,是它较少繁密的位置经营,较少分层分格的图案排列,很少把不同的题材罗列在一起,而是一个画面只表现一个主题,构图疏朗明晰,画面的情节关系简练而鲜明。南阳汉画画面率多夸张、变形和抽象,经常出现人面兽身或人身兽面形象。动物身体有些部位被大比例地强调,有些部位则略而不计。《蹴鞠图》中的舞伎,腰部拉细得只成一根线,长袖变成很长很细的两条线,身体的其他部分则几乎全部省略,使画面产生强烈的力量感和运动感。

此外,陕北汉画像石较多农耕、狩猎等画面,风格质朴简洁,装饰性强,可以看出胡文化的影响。四川特有的汉画像石棺,既受中原汉画像石墓格局的影响,又浓缩地表现了巴蜀地方文化的特点。

汉画像石毕竟是接近两千年前的艺术作品,时间的距离,使得今人与古人之间的沟通理解存在着鸿沟。就像顾炎武所说的那样:“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三星在天’,妇人之语也;‘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顾炎武《日知录》)。

当时寻常的生活习俗,社会观念,惜字如金的史家,并不屑记录在正史中,古人越是熟悉的东西,今天看来却那样生疏。我们借助汉代的图像可以拉近与古人的距离,直接与古人对话。图即是史,走进汉画像石,犹如步入历史的画廊,真实的汉代社会就在我们面前。

汉画像石拓片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