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颈椎病不可忽视颈肌异常

 昵称2899943 2019-03-09

   目前,颈椎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尽管许多学者认为颈椎间盘退变是其发病的根本原因,但实际上颈椎间盘退变仅仅是其发病的直接病因,或称二级病因,引起颈椎退变还有许多重要的一级病因。肌肉组织的异常在其发病中的作用与颈椎骨质和颈椎间盘一样不容忽视。

  颈肌是高度复杂、灵活、协调的肌群,具有鲜明的生理病理特性。

     (1)灵敏而肌力小。颈肌肌束小而薄,故其肌力小。反应灵敏,对风寒湿邪及炎症反应敏感。早期充血、水肿,痉挛疼痛,晚期出现疤痕挛缩,肌力减退。肌力小则不能承受过激的运动和外力。

     (2)灵活而耐力差。颈肌肌腹长,肌键短,除项韧带外缺乏强有力的致密肌腱,多以肌筋膜附于骨突处,机动灵活,舒缩自如,能高度协同地完成头颈部各种运动,但耐力差,不能长时间超负荷工作。

     (3)协同而易失衡。颈肌在头颈肩之间呈复杂的多层次立体交叉分布。头颈的任何动作均靠双侧的伸肌、屈肌共同协调运动。任何局部出现损伤,易影响整体的协同―致,导致头颈运动功能障碍。

     (4)多重神经支配,毗邻重要神经血管。颈肌多接受来自多根脊神经的神经纤维支配。颈肌痉挛、急性炎症水肿可直接压迫、刺激毗邻的神经、血管,也可影响颈神经的前、后支。临床上可既有颈肩、上肢的皮肤浅感觉障碍,又有运动功能障碍,肌力改变。

  颈肌病变原因

  1.慢性劳损。这是一种长期的超限负荷,长时间低头是引起慢性劳损的重要原因。

  2.天气因素。寒冷天气可使颈肌内血管收缩、血流降低,妨碍组织的代谢和废物的排除,出现渗出、水肿、粘连等病变。

  3.感染炎症。颈部急慢性感染时,炎症直接刺激并累及颈肌,出现痉挛、坏死、纤维化、肌力减退。

  4.退变。随年龄增加,颈部神经肌肉反应性降低,颈肌易出现劳损和痉挛。

  5.精神因素。驾驶员、危险岗位和高压力工作人员等,精神长时间高度紧张,肌肉紧张血管收缩,颈肌缺血易出现病变。

  6.颈肌急性损伤。损伤局部水肿、渗出、充血,肌群痉挛,治疗不当或反复发作而出现病变。

  7.其他因素。如神经肌肉性疾病、内分泌疾病等均可使肌肉退变、肌力减退。

  生物力学失衡

  生物力学研究证实:颈椎的正常生物力学平衡破坏可导致颈椎病。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包括静力平衡及动力平衡,前者是指颈脊柱的两柱或三柱结构,后者为椎外肌肉或肌群维持和调节平衡的作用。动力平衡失调可改变颈椎间盘正常的力学状态,加速其退变,在维持颈椎动力平衡中,浅肌群较深肌群重要。急性损伤、劳损、炎症、天气、精神过度紧张及不良生活习惯等因素造成的肌力改变均可导致颈椎的动力平衡失调,若长期得不到纠正,即可影响颈椎静力平衡的稳定,造成整个颈椎的功能紊乱,稳定性丧失和生理弧度改变,引起――系列相应症状。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颈椎动力性平衡失调出现早且较静力性平衡失调重要。失去静力平衡,颈椎的变化比较缓慢;而失去动力平衡,颈椎即不能维持其正常的功能,并且动力平衡可以补偿静力平衡。正常自然体位状态下,颈椎处于最佳受力状态,长期低头位改变了其原有的内在应力平衡,长时间的累积作用造成颈椎失稳、大中血管牵拉变形或受压影响血供,也可加速椎间盘退变,最终导致颈椎病。

  祖国医学的认识

  颈椎病归类于“痹证”、“项强”、“颈筋急”、“颈肩痛”等范畴,强调肌肉软组织在颈椎病发病机制中的重要作用。《灵枢・五变》云:“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济生方・痹》亦云:“皆因体虚,腠理空疏,受风寒湿气而成痹也”,外受风寒邪气,痹阻经脉,气血不畅,筋脉失养,发生本病。《素问・宣明五气论》曰:“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视、卧、坐、立、行太过超过生理限度,成为致病因素,使颈部肌肉劳损。《理伤续断秘方》有“劳伤筋骨,肩背疼痛”的论述。《证治准绳》云:“颈项强急之证,多由邪客三阳经也,寒搏则筋急,风搏则筋弛,左多属血,右多属痰”,认为颈部肌肉肌力不平衡易导致力学失衡引发颈椎病。《类证治裁》云:“颈肩痛不可回顾,此手太阳经气郁不行,宜散之”,太阳经循肩背与颈连,其气郁结,气血循行受阻,营卫不得宣通,不通则痛;气滞血瘀、血脉不通,久之失养,筋脉不荣,不荣亦痛。故《杂病源流犀烛》云:“筋急之原由血脉不荣于筋之故也”,《内经》亦云:“脉弗荣则筋急”。《张氏医通》云:“有肾气不循故道,气逆夹脊而上,致头肩痛。或观书对弈久坐而致脊背痛”,指出长期低头伏案,颈部负荷过度可致颈椎病。《证治准绳》云:“颈痛头晕非是风邪,即是气挫,亦有落枕而成痛者……由挫闪及久坐而致颈项不可转移者,皆由肾气不能生肝,肝虚无以养筋,故机关不利。”认为诸如闪挫、久坐、失枕等慢性劳损因素均可阻遏气机,气停血瘀痰阻,筋脉失养,导致颈项疼痛,清窍失养形成颈椎病。

  颈肌在颈椎病中有重要作用

  导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孙树椿教授认为,颈椎病的病因病机复杂,颈肌在颈椎病发病和治疗的每一阶段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开始可能是病因,最终又是症状的体现者。颈椎病初发症状多为肌性症状,如头颈肩背部疼痛不适,活动受限,查体见颈肌紧张度增高,椎旁、肩胛内上角肩胛间区压痛,影像学检查颈椎不同形式的移位,多由颈肌痉挛或挛缩等长期的不良应力使颈椎内外平衡失调造成。颈椎特有的枕下肌群损伤痉挛引起枕寰、寰枢关节失稳,压迫和刺激椎动脉和枕大、小神经,引起颈性头痛、头晕。枕颈部压痛点常位于枕下肌群的附着点。提肩胛肌劳损引起上位颈椎失稳,肩胛内上角压痛明显:菱形肌劳损引起下位颈椎及颈胸交界处失稳,肩胛间区压痛明显,这也是临床上引起肩背痛的最常见最直接的原因。斜角肌痉挛表现为肌束呈条索状,颈部旋转侧屈受限。颈肌易感受风寒湿邪,易受周围炎症的影响。部分颈臂痛患者发病时合并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咽炎、颈肩酸痛不适“项背强几几”。颈肌痉挛触诊呈条索状、结节状,压痛明显。颈肌慢性劳损在其起止点多出现骨质增生,触之有硬结,酸楚不适。

  孙老师指出,在颈椎病的临床治疗中,应始终坚持筋骨并重、动静结合和整体观念。颈肌既是一个整体,又是一个局部,恢复生物化学平衡和生物力学平衡,对发挥其生理功能有重要意义。通过正规的推拿手法、医疗体操、理疗、药物等手段改善颈肌的营养代谢、肌力、肌张力状态,常获较好疗效,所以应引起足够重视并加强基础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