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霁成:半个世纪的书法情

 仰止无疆 2019-03-09
阜阳日报记者 程榭文/曹炯摄

        只消片刻时间,不管是篆书、还是草书,都能够一气呵成的泼墨而出,整个过程无需任何思考停顿。更令人叫好的是,尽管每幅作品书体不同,但都自成一派,恢宏大气,充盈着灵动飘逸的艺术魅力,古雅幽趣油然而生。这是近日,记者观看我市书法篆刻家杨霁成现场泼墨的场景,令人过目难忘。

“书法讲究意在笔先,如果写字中再去揣摩、思考,就难以写出一幅好作品;钻研书法的人,也要形成自己的风格,赋予作品个性和生命力。”提起书法,年逾古稀的杨霁成侃侃而谈。尽管获得了众多荣誉,获得了业内的一致肯定。但杨霁成却依然谦卑低调,在他看来,自己仅仅是一名书法篆刻研究者,创作之路是永无止境的。‍

书如行云刻似风

近日,记者有幸观赏到杨霁成的一些作品,包括篆书、草书、行书及篆刻等。作为一个书法的门外汉,但记者依然从中感受到作品中浓郁的艺术气息。

“纵观中国书法的发展历史,书法虽有清雅、朴拙之分,但唯有为人共赏者才能流放千古,杨老师做到了雅俗共赏,即便不懂书法的人,也非常喜欢杨老师的作品。” 在市书协常务副主席徐华刚看来, 杨霁成书法篆刻艺术书如行云流水,刻似风刀电制,作品大度豪放,笔墨淡雅而不失浑厚,意境奔放而不失沉着,形成了浑厚华滋、格调高迈的独特风貌。

通常来说,一位书法家在众多书体中,只有一门最为擅长。而杨霁成擅长篆、隶、草、行多种书体,并工篆刻及山水花鸟等中国画,不管是哪种作品,他都有高超的造诣。“书法篆刻艺术必须一专多能或者多专多能,篆、隶、草、行都必须会,一两个书体可以很专,但其他不能不懂。”杨霁成说。

据介绍,杨霁成篆刻作品在篆法上继承了明清以来皖派“印从书出”的创作传统,既有拙朴古意和金石意趣,又能收破自如,化陈出新,尚形达意,故能别有风貌,自成方家;书法作品侧重于用夸张的线条、结构、墨色来宣泄内心的情感冲突,不少作品看似东倒西歪、不补不履,却给人以熟后求生之意,在秀中求拙,让人拙中见秀。

著名书法家李百忍评价杨霁成:“性格和书法都是爽快的,用笔遒劲,自然大方,篆刻味道也是别致,刀法凌厉,刀工精湛,纵观章法,与他人迥异。”

钻研书篆五十载

杨霁成书法篆刻作品的高超造诣,来源于他数十年于一日对书法篆刻艺术的孜孜追求。据了解,杨霁成于1942年出生于安徽无为,因聪慧、机敏,家人将其送到乡间读私塾,从六岁起,杨霁成就开始接触书法,临习欧阳询《九成宫》书法。“从那时起,我学会了如何执笔、研磨,为今后研究书法篆刻打下了基础。”杨霁成说。

因年幼懵懂,尚不足明白书法的奥秘,真正使杨霁成与书法解下不解之缘的是,上世纪60年,杨霁成考入安徽艺术学院美术系,受到了执教老师著名画家童雪鸿、张君逸赏识,激励他增修书法篆刻。从那时起,杨霁成勤奋刻苦地开始了对历代碑帖进行系统的临摹研习。在校期间,他主攻行书与草书,经常参加全省书法展览。

1967,毕业后两年,杨霁成被分配到阜南县文化馆工作,平日主要工作是画样板画。时值文革期间,画样板画任务很重,白天没有时间练习书法篆刻,杨霁成就利用夜间时间,常常研究书法到深夜。那时,他得到了著名书法家葛介屏、李百忍的关怀和指教,研究书法篆刻的劲头更足了。

研习书法篆刻,最重要是对前人作品的深刻领悟,在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练行书,杨霁成专心揣摩王羲之、黄庭坚、怀素、于右任等大名家的笔意,于千姿百态的墨迹中,学习他们或遒劲、或洒脱、或刚韧、或奔放的技艺,取人之长,补己之短,终有领悟,形成了他自己的若行云流水办的独特行草风格。写篆书,他以工整图案式的秦小篆为基础,掺入他那带有凝练味的行草书体,形成了风格别致的草篆。练隶书,他以汉隶张迁碑、礼器碑为主导,形成古朴、飘逸的意趣。

钟情翰墨老来乐

文革结束后,国家提出文化系统”百花齐放“,这让杨霁成的书法篆刻作品迅速得到了业内的一致肯定及各地书法爱好者的敬佩,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获奖、发表、收藏、入碑。1982年,中国书协成立,杨霁成以其超凡脱俗的书法风格,成为第一批中国书协会员。

1983年,杨霁成当选阜南县政协副主席,尽管步入仕途,但他依然心系书法篆刻,笔耕不辍。“工作和生活,只是人生的伴奏,书法篆刻艺术,才是唱响我生命赞歌的主旋律。”杨霁成说,不管自己有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研习书法篆刻,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他的书法篆刻渐入佳境。

上世纪九十年代,杨霁成调入阜阳市工作,担任阜阳市文联副主席,市书协主席等职务。当时,50多岁的他,对书法篆刻有了更深的领悟,在肯定自己、否定自己的循环中,循序渐进地把自己的书法水平推上新的高峰。例如对篆刻的观点,此前,杨霁成强调点画的金石气,那时他注重参差纵横的书写感。杨霁成认为,只要这样,才能展现作品的古朴、单纯、稚拙且包含深厚的艺术功力,使作品具备动态的造型力和深沉的精神力,洋溢着个性化的独特魅力。

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如今,年逾古稀的杨霁成依然坚持钻研书法篆刻,每每挥毫做出,时而对自己赞不绝口,时而又自我嘲讽。“我是一个书法篆刻的研究者,要想达到更高的境界,我依然需要努力。”杨霁成说。

        这就是杨霁成,一个抒真情、写真趣的书法篆刻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