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湿方

 绿色营地qg5siw 2019-03-09

​89岁内科主任:湿气重嗜睡又长痘?可能是脾胃虚,常喝1汤1饮,护脾胃,长精神,痘痘也没了!

 

眼下正值雨季,温度回升与湿气叠加,空气中弥漫着潮湿的味道,整个人也变得“湿哒哒”的。中医认为,“千寒易除,一湿难去”,此时养生重在祛湿。

 

【祛湿辨清体质,小心越祛越湿】

1、虚寒体质

这类人怕冷,稍吃寒凉食物会感到胃部不适,舌体胖大有齿痕,舌苔白厚腻,可通过以下方法温阳散寒,健脾化湿。

 

2、湿热热体质

表现为怕热,容易长痤疮,急躁易怒,口苦口臭,尿色发黄,舌质红,舌苔黄厚腻。这类体质者可通过以下方法清热祛湿。

 

【最佳祛湿方,第3方最佳】

 

1、茯苓陈皮茶——祛湿热

做法取茯苓5克、陈皮2克,洗净后,用热水浸泡10分钟,代茶饮。

 

茯苓味甘淡、性平,《用药心法》中说道:“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可利水渗湿,健脾宁心;陈皮味苦辛,性温,具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作用。

 

2、花椒水泡脚——祛寒湿

做法:将20克花椒放入纱布口袋,加水煮40分钟后,泡脚20分钟。

 

双脚被誉为人的“第二颗心脏”,密布着六大经脉和穴位,花椒性辛温,《本草纲目》称其可“散寒除湿,解郁结”,温阳散寒祛湿力强。

需要注意的是,水温要控制在40℃左右,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因其末梢神经对温度不敏感,水温不可过高,以免烫伤。

 

3、“知-堂-清=食+饮”——健脾祛湿

 

做法:芡实、茯苓、淡竹叶、薏苡仁、百合、藿香、莲子等23种中药材合理搭配,熬制成膏。

说明:脾虚生湿气,湿气也会加重脾虚,内湿与外湿又互为因果,所以很多人都会陷入恶性循环。时间久了,尤其是体寒之人,很可能湿邪、寒邪同时存在,易造成虚实结合的疾病。此方于2013年被国家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避免了食疗外敷的漫长周期,可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散寒祛湿,从根本除湿。湿气重的朋友最大电商平台可以使用。

 

温馨提示:

春季养生,既要做好把握风度,防止外界阴冷刺激和寒气的入侵,也要注重健脾祛湿,驱散身体里的湿邪,让脾胃健康运转起来,为新的一年打好基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