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教师“引路课”之“四引”

 江山携手 2019-03-09

刘颖《花钟》评析

崔铭

昨天,我们听了刘颖老师的《花钟》一课的第二课时,普遍反映不错。我觉得作为一位新教师,能把课上成这样确实很难得。我周一就把这节课叫做“新教师引路课”,现在看来名副其实。这节课,都在哪些方面为我们新教师起到了引路作用呢?

下面,我从四个方面谈谈我的感受。

一、学生“规矩”。我们知道:新教师要提高成绩,关键是要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而抓住学生一靠学生规矩,二靠方法得当,三靠艺术吸引。而学生规矩是基础的基础,倘若学生乱哄哄,再好的方法,再高的艺术,再大的嗓门都不管用。我们看这班的桌凳摆放、学生坐姿,看着就透着精神,看着就用心专注,难怪能够连续全镇第一了。这,源于教师平时的严格要求,和训练。所以,希望新教师应从这点学起,不要急着讲新内容,先要“规矩”和训练学生。

二、“媒体”运用。多媒体教学是现代课堂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可以通过色彩、形象、声音、动画引起学生的注意。刘颖老师的这节课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方法与艺术的结合,让课堂生动活泼,让学生兴趣盎然。刘老师不仅用了电脑媒体,而且印了图片,发到学生手中,节省了很多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这就应了那句老话“磨镰不误砍柴工”。

三、“课改”味浓。现代化建设对课堂教学提出了“二十四字标准”(面向全体、精讲多练、师生互动、媒体运用、目标达成、课后反思”。面向全体——学生“开火车”接续读词语;精讲多练——这节课,学生读、写、说、讨论都很充分;师生互动——在“问题”引领下,师生互动积极,生生互动自然;媒体运用刚才已经说了是一大亮点;目标达成——这节课下来,教学目标可以说“达成”了;课后反思——课后,刘老师主动找到我交换意见,反思不足。现代课堂还倡导“启发讨论”式教学,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些,本节课都有所体现。这节课,如果赶上现代化验收,应该是一节A级课。

四、“语文”课实。这是它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整节课都在对学生进行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训练,从课初的指导书空课题,到开火车读词语,到朗读、默读课文,到比较句子、欣赏,仿写句子……“欣然怒放”到“心花怒放”再到“昙花一现”都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是一节实实在在的语文课——也就是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实践中,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字词句段篇的能力。课中还有学习方法的指导,如教学生查字典,从多义中选择准确的意思,努力引导学生从学会到会学。

刘颖老师的这节课亮点还很多,这里提出四点,供新教师们借鉴学习。

我们知道“生命的特征就是不断地新陈代谢”,所以“有待完善”也是现代常态优质课的标准之一,刘颖老师的这节课“美中不足”有三处,我和刘老师已经交流过,这里再提出来主要是因为问题比较普遍,大家都应引起注意:

一是,第一段教学各种花(时间、开花、怎样开放)时,每种花基本是平均用力的,缺少变化。当我们教学前后内容相近的片段、章节时,建议采取重点讲解其中一部分,再引领学生仿照这种方法学习其他部分,体现一个从“教”,到“扶”,最后到“放手”的过程。

二是,课上老师提供现成的词义,让学生选择。这有教方法的成分,这里是否可以再放开一些,让学生自己去翻翻字典、词典。课堂上,凡是学生自己能会的,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查找、去思考、去讨论,这既是能力的培养,也是习惯的养成。这是《语文新课标》中的“过程和方法目标”。叶圣陶先生的“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也是这个意思。

三是,“把物当人来写,是拟人”这,我们都知道,但在新《课程标准》中,小学阶段是不应出现“拟人”这一修辞方法概念的。所以,建议新教师们都要认真研读一下新《课程标准》,它是我们制定教学目标,组织教学活动的“方向盘”。

语文教材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我想提醒各位语文老师的是:课堂设计与实践,一定要抓住课后练习题,并以之为训练的重点。

    总之,瑕不掩瑜,相信大家都能从这节课里受益多多。希望各位青年老师多多互相听课、评课,多多相互学习借鉴,不断自我扬弃、酿化成蜜。这是生命成长、成熟的必由之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