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所预示的 2019 己亥年的疫情和疾病信息的考察 曹玉亭 高级工程师 现为安徽传统文化研究院黄帝内经研究所所长 2019年03月09日 00:06:00 浏览:719次 来源:世界华人报 编者按:曹玉亭先生是《气象变化与疾病预防》一书的作者,该作者高度重视学习和研究《黄帝内经》,对其中的五运六气学说作了深入解读,对 2019 己亥年的气象及可能出现的疫情和疾病的信息提出了预测性看法,值得参考和研讨。
引言:《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六气学是关于气象、疾病周期规律的学问,根据这个周期规律可以预测过去、现在、将来任何一年的天气与疾病。重大疫情也有周期变化的规律,可以预测、预防。中国古代科学家,发现气象变化有 10 年周期、有 12 年周期、有六年周期、60 年周期。为了准确描述这一规律,古人用 10 个天干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 12 个地支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进行组合,成为 60 甲子气象疾病周期表,传承后人应用于气象预测、生产、生活与疾病预防、治疗。每年都以天干地支命名,详解当年的气象特征,疾病、病象、症状以及治疗方法。等等。借助这个平台,我应用运气气象疾病周期学说,分析己亥年,即 2019 年疫情与疾病,同各位朋友分享。不足之处,请批评指正。一、2019 年疫情《黄帝内经·遗篇》有两篇,即刺法论与本病论,重点论述重大疫情发生原因以及治疗原则。疫情分两方面论述。一个是 10 天干化五运即甲己土运;乙庚金运;丙辛水运;丁壬木运;戊癸火运。另一个 12 地支化六气即子午君火;丑未土;寅申火;卯酉金;辰戌水;巳亥木。重大疫情发生原因是五运六气在运行当中出了问题,没有正常运行。运行正常,不会发生传染病,因为我们的身体对于运气规律有了遗传基因,可以应对自如。然而,对于不正常变化则无能为力,身体没有抵抗能力,出现疫情。2019 年五运疫情《黄帝内经·遗篇·刺法论》曰:“黄帝问曰:刚柔二干,失守其位,使天运之气皆虚乎?与民为病,可得平乎?岐伯曰:深乎哉问!明其奥旨,天地迭移,三年化疫,是谓根之可见,必有逃门。”五运没有正常运行的表现是纲柔失守。即太过年,不太过;不及年,没有正常不及。导致三年化为传染病。纲柔失守的年有五个阳年即五行太过的年份,还有五个阴年即五行不及之年。五个阳年纲柔失守,发生疫情时间是壬午年或者癸未年的金疫即肺部疾病;丁卯年的土疫脾胃疾病;己巳年的水疫肾部疾病;乙酉年的木疫肝胆疾病以及辛亥年的心脏疾病。刚柔失守的五个阴年发生疫情时间分别是壬午年土疫脾胃病,甲申年水疫肾与膀胱疾病,戊戌年金疫肺与大肠疾病,庚子年木疫肝胆疾病,丙寅年火疫心脏疾病。2019 年己亥年,没有出现五运疫情的问题。2019 年六气疫情 2019 年是己亥年,是厥阴风木之纪。风木没有及时到位,木不能生火这是其一,其二运水克君火。天气寒,疾病是内热“温疠”流感、火疫。《黄帝内经·遗篇·本病》曰:“岐伯曰:所谓不退者,即天数未终,即天数有余,名曰复布政,故名曰再治天也。即天令如故,而不退位也”。这是六气不退位的内涵。2018 年太阳寒水司天,不退位会引发传染性疾病。《黄帝内经·遗篇·本病》曰:“太阳不退位,即春寒夏作,冷雹乃降,沉阴昏翳,二之气寒犹不去。民病痹厥,阴痿,失溺,腰膝皆痛,温疠晚发”。终上运气所述,2019 年的疫情,主要是流感肺部疾病。3.疫情预防四法(1)思想引导法《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曰:“不相染者,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避其毒气......气出于恼,即不邪干”。用我们的头脑去想,可以做到气出于恼,不被传染病。怎样想?具体做的是七想:一想自己的心如太阳;二想青色在自己的肝部出来,从身体的左边出,向东方去,然后变成森林;三想白色从自己肺部出来,在身体的右部向西方去,然后变成抢和铠甲保护自己;四想红色从自己的心脏出来,向南方去,然后变成焰火;五想黑色从自己的肾部出来,向北方,向下去,然后变成了水;六想黄色从自己的脾出来,存在中央,变成土;七想北斗星在自己头上发光。尤其在接触传染病人前,要在七想结束后,方能进入病人房间。以上内容都在《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中,想研究,请看原文。(2)吐法《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曰:“春分之日,日未出而吐之”。操作方法:在春分节的当天(在每年的 3 月 20 日左右,太阳位于黄经 0 度),早晨太阳没有出来的时间,面向东方,反复用力吐气。吐故纳新,增强抵抗力。(3)汗法。《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曰:“于雨水日后,三浴以药汗之”。 操作方法:在 24 节气之一的雨水节日后几天,连续几天沐浴三次,每次必须出汗。沐浴如果能结合使用发汗药物,效果更佳。目的是发汗,清洗毛孔,使毛孔开合严密,有效防止病毒、细菌从毛孔进入身体。(4)药法《黄帝内经·素问遗篇·刺法论》曰:“小金丹方: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同入合中,外固,了地一尺筑地实,不用炉,不需药制,用火二十斤煅之也,七日终,候冷七日取,次日出合子,埋药地中七日,取出顺日研之三日,炼白沙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日望东吸曰华气一口,冰水下一丸,,和气咽之。服十粒,无疫干也”。操作方法: 小金丹药方制作。把辰砂二两,水磨雄黄一两,叶子雌黄一两,紫金半两一同放进墰中盖封牢,在没有污染的黄色土地上,挖地一尺深,注意上面要牢固支撑墰子,接下来用木材 20斤在墰子下面燃烧加热,连续烧 7 天,停止烧,然后冷却 7 天,第八天把墰子里的药埋地中 7 天,最后取出药连续三天研成细粉末并用白沙蜜制作药丸,丸大小如梧桐子。服药方法。早晨面向东方,在冰冷的水中放进去小金丹一丸药,面向东方深深的吸一口气,同时把冰水中的药一同咽下去。连续这样服药十天,可以预防各种传染病。内经反复提到 7 天是什么道理?7 天不是故弄玄虚,是运气需要。五运是五天周期,六气六天周期,7 天是五运六气的周期结束时间。上述药在不同情况下都在运气周期内变化。故能够预防运气各个不同传染病。传染病疫情治疗黄帝内经告诉我们有五大疫情,即金疫、土疫、水疫、木疫与火疫。治疗方法是刺法,没有条件针刺的,可以按摩穴位。金疫治疗:刺补肝俞,三天后刺肺之所行;土疫治疗:刺补肾俞,三天后刺足太阴之所注(腧穴);水疫治疗:刺补心俞,五天刺肾之所入。(合穴);木疫治疗:刺脾之俞,三天刺肺之所行(经穴);火疫治疗:刺肺之俞,静神七日。疾病是按照所克的脏传染,所以,治疗首先补所克的脏,然后治疗本脏。金疫,金克肝木故刺补肝俞,三天后刺肺之所行。其余类推。二,2019 年疾病 1.2019 年己土不及疾病 2019 年是己亥年。己土不及,人们全年容易患脾病,表现是腹胀,满,痛,四肢无力,发脾气,吐,腹泄等等。对于本来脾就有病的人,加之平时思想负担重的人,到了今年土不及的年份,容易出现死亡。《黄帝内经·遗篇·刺法论》曰:“人病脾,又遇太阴司天失守,感而三虚,又遇土不及,青尸鬼邪之于人,令人暴亡。可刺足阳明之所过,复刺脾之俞。”注意,这里是青尸鬼邪之于人,青尸鬼是因为脾病导致死亡的定义。治疗方法是刺法,即可刺足阳明之所过,复刺脾之俞。2.2019 年司天在泉疾病 2019 年己亥年,黄帝内经称其为巳亥之岁。年地支为巳或者是亥称为巳亥之岁。巳亥为厥阴风木司天,厥阴属风木之气,故风气淫胜。风木克土,而土之在脏属脾。所以,风木淫胜则脾土受邪 则发病。症状表现为,胃痛、上支两胁痛、饮食减少、舌本强、呕吐、腹泻、腹胀等肝脾病证;风气淫胜,风为木,在脏属肝,肝也会发病;肝脾两经脉所过之处会有病变。厥阴风木司天,则少阳相火在泉,少阳属火,火气淫胜伤肺金(火克金)、伤心血;热在下焦,有血尿、便血等。司天在泉疾病,全年都有可能出现。3.一年六之气疾病。五运六气学说,不但告诉我们全年运气所生病,同时告知我们每两个月气象变化与所生疾病 初之气(1 月 20 号到 3 月21 号) 时间从大寒开始至春分节气止。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初之气,寒始肃,杀气方至,民病寒于右之下”。 初之气的客气为阳明燥金,寒气劲切,肃杀之气方来,人们易患右胁下寒冷性疾病。《黄帝内经·灵枢·九针论》曰:“右胁应秋分”。阳明燥金是秋天故民病寒于右之下。 二之气(3 月 21 号到 5 月 21 号) 时间从春分开始至小满节气止。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二之气,寒不去,华雪水冰,杀气施化,霜乃降,名草上焦,寒雨数至,阳复化,民病热于中”。 二之气客气为太阳寒水,寒气不散,雪花纷飞,水结为冰,肃杀之气用事,严霜下降,草木上 部焦枯,寒雨屡次下降。若阳气来复,人们易患里热证。 三之气(5 月 21 号到 7 月 23 号) 时间从小满开始至大暑节气止。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三之气,天政布,风乃时举,民病泣出耳鸣掉眩”。 三之气客气为司天的厥阴风木,风气时起,人们 易患迎风流泪,耳鸣,头眩晕等。 四之气(7 月 23 号到 9 月 23号) 时间从大暑至秋分节气止。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四之气,溽暑湿热相薄,争于左之上,民病黄瘅而为胕肿”。四之气客气为少阴君火,暑湿来临,湿热相迫,交争于长夏,人们易患黄疸,浮肿等。 五之气(9 月 23 号到 11 月 23 号) 时间从秋分至小雪节气止。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五之气,燥湿更胜,沉阴乃布,寒气及体,风雨乃行”。 五之气客气为太阴湿土,主气为阳明燥金,燥气与湿气互为胜负,阴沉之气布化,寒邪伤及人体,风雨流行。 终之气(11 月 23 号到 2020 年 1 月20 号) 时间从小雪节气至次年大寒节气止。内经《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曰:“终之气,畏火司令,阳乃大化,蛰虫出见,流水不冰,地气大发,草乃生,人乃舒,其病温厉”。终之气客气为在泉的少阳相火,阳气施化,蛰虫不潜藏,流水不冰,地气升发,草木萌生,人们感觉舒适。若病则多患瘟病及疫疬等病。温疠现代称为流感,流行性感冒是常见病多发病。医生看病百分之七十以上都是治疗此病。流感多数七天,六天自愈,少数人会传到其他脏腑,甚至死亡。《黄帝内经·素问·热论篇》曰:“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该篇把伤寒分为两类,一是病依次传在三阳,再依次传三阴,传到五脏六腑,就很危险了;二是脏腑同时发病即两感于寒。《黄帝内经·素问·热论》曰:“岐伯曰:伤寒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侠鼻络于目,故身热目疼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胆,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胁痛而耳聋。三阳经络皆受其病,而未入 藏 者,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于肺,系舌本,故口燥舌干而喝。六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藏六府皆受病,荣卫不行,五藏不通则死矣”。这一段话,要求我们治疗感冒要提前,在病刚刚出现治疗,用发汗法即可。自己在家里用葱、姜、蒜、红糖煎汤饮,发汗亦可行。伤寒阴阳脏腑同时病,然后同时传到阴阳表里脏腑,传到肝胆就危险了。《黄帝内经·素问·热论》曰:“岐伯曰:两感于寒者,病一日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而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欲食谵言;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而厥,水浆不入,不知人,六日死”。出现这种情况要及时看医生,不能耽误治疗时机。4.2019 年疾病中医治疗建议。仅供参考.五运己土不及发病治疗参考应用理中汤;司天在泉发病治疗应用小柴胡汤;初之气发病治疗应用暖肝汤;二之气发病应用大青龙汤;三之气发病治疗应用小柴胡汤去党参,大枣,加桂枝,牡蛎,栀子,芍药;四之气发病治疗应用茵陈五苓散;五之气发病治疗应用麻黄加术汤;六之气发病治疗应用黄连解毒汤。
2019 年 2 月 7 日星期四于安徽省阜阳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