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有一种最适合作为批判性思维练习的话题,那我一定会投道德推理一票。 上次写了《虐猫这个行为,本身有错吗?》一文,从读者的评论来看,许多人都有讨论这个议题的强烈动力。至少,比我平时写“价值判断的来源”、“修辞与作者目的”、“常识的人际差异”要有更强的讨论动力。 原因也不难理解。因为人人都有天然的道德直觉,觉得自己有能力判断虐猫这个行为,本身是否有错。而我的其他文章,或多或少会涉及经济学、社会学、心理学、哲学等学科的知识和理论模型,容易让人望而却步。 如果我对一个人说,“我们来讨论一下逻辑变项的约束出现和自由出现吧!”,那个人多半是拒绝的。但如果我说,“我们来讨论一下虐猫是对是错”,那么对方很可能不会拒绝。 听说,清华大学的经管学院就会开一门课,名字就叫批判性思维与道德推理,简称CTMR(Critical Thinking and Moral Reasoning)。内容有点像桑德尔的公正课。 许多上过这门课的同学都表示,这门课让他们受益终生。因为他们平时很少有机会理性地思考各种各样的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 绝大多数人都会做出道德判断和价值判断,但极少有人能为自己的主张给出充分且详细的论证。 面对道德判断问题时,人们大多是根据自己的情感冲动,根据长期以来的习惯,根据老师或父母的教导,在不到1秒钟的时间内,迅速做出结论。只有经过训练的人,才会刻意从美德伦理学、义务论、功利主义等视角,为一个又一个具体的道德判断提供辩护过程。 虽然只有少数人受过训练,但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是渴求相关知识的,只是欠缺成熟的环境。 没有人希望被看作是一个武断的人。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所持有的想法和主张是合理的,是得到充分理据支持的。而且,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也很愿意检查一下,自己所占据立场的地基,是否真的像自己以为的那样坚实。 我相信,绝大多数人都很愿意理性地思考道德问题,只是因为不了解相关知识,所以无法做出理性的判断与推理。 道德判断和推理所需要的背景知识,很难通过书本来传递。它往往需要在双向的讨论中传递。至少,在实际讨论中,一部分人会从“我以为自己已经具备了相关知识”转变为“我可能还需要进一步学习相关知识”。所以,哪怕知识没有被传递,至少能引起一点求知欲,那就很好了。 我希望大家能分享自己感兴趣的议题,将它们留言告诉我。 包括“虐猫”在内,我曾选用过的议题,有下面这些: ·要求一国公民身故后,强制器官捐献,该政策是否合理? ·黄牛党的倒票买票行为是否合理? ·虐猫行为本身是否有错? ·离婚是道德错误的吗? ·性交易是道德错误的吗? ·同性恋是否应该被允许结婚? ·是否应该允许宗教信仰自由? ·如何面对娱乐活动偏好的阶级差异? ·近亲,例如亲兄妹或姐弟,他们之间自愿发生性行为,是道德错误的吗?来自Jonathan Hadit的道德心理学研究。 ·杀人与吃人肉。来自《洞穴奇案》。 ·电车难题及其变种。 ·是否应该爱国? ·是否应该有集体荣誉感? ·安乐死与协助自杀是否合理? 欢迎大家分析更多道德判断和道德推理相关议题。只要是你认为会有很多人感兴趣即可。 另外,如果你不清楚什么是道德判断。那让我分享一个小技巧。大部分包含“是对的、是错的、是善的、是恶的,是应该的,是不应该的,是禁止的,是允许的,是被提倡的”等语词的句子,很可能就是道德判断。比如,偷窃是错的。拾金不昧是对的。虐猫是错的。爱护小老虎是对的。保护空气是对的。禁止污染水资源。 认真想 致力于普及批判性思维与通识教育 ID:Reason-Edu 认真想小助手微信号:Reason-A |
|